“太宗皇帝之所以偉大,是因為它解決了這一切,真正意義上的解決的這四百年的動亂,而現在,因為朝廷的不作為,人心再次開始動亂,老朽決不允許再來一次這樣的亂世。”
齊先生的話擲地有聲。
馬嵬坡前的塵土尚未落定,六軍將士的甲冑上還沾著潼關戰敗的血污,玄甲騎士簇擁著唐玄宗李隆基的御駕,沿著渭水西岸的官道緩緩向北。
楊貴妃自縊的梨樹下,新土覆著三尺白綾,負責監刑的龍武大將軍陳玄禮卻遲遲未動,他望著那截從梨枝上垂下的、還帶著粉色花瓣的綾羅,方才那聲穿透中軍帳的嗚咽,不是帝王的慟哭,倒像困獸在絕境里最後的喘息,讓這位戎馬半生的老將喉頭發緊。
“將軍,陛下已行出三里,將士們還在等著您發令拔營。”
副將李龜年策馬至陳玄禮身側,聲音壓得極低。
他懷里揣著一枚鎏金香囊,那是從楊貴妃遺體上取下的遺物,陳玄禮猛地回過神,翻身跨上戰馬,玄甲踫撞間,他瞥見遠處渭水灘上,幾個負責掩埋尸體的老卒正蹲在地上,用草繩捆著一捆剛采的野菊,想往那座新墳上插。
這些關中老卒,不久前還在潼關城頭跟著哥舒翰喊“不破叛軍誓不還”,今日卻要替帝王收拾這破碎的江山殘局。
御駕行至扶風郡時,天已擦黑。
扶風太守早已帶著官吏在城門外候著,可當看到玄宗的鑾駕只有三輛馬車,身後跟著不到五百人的殘兵時,臉上的喜色瞬間僵住。
進了太守府,李隆基坐在案前,目光落在案上那碗溫熱的粟米粥上,卻遲遲沒有動勺。
高力士端著粥碗,手微微發顫“聖人,您已兩日未進主食,多少用些吧。”
李隆基緩緩抬眼,眼底布滿血絲,他指著窗外,聲音沙啞“你听,這扶風城里,還有人在唱《霓裳羽衣曲》嗎?”
高力士喉頭哽咽,順著他的目光望去,只見夜色里,幾個流民正蜷縮在牆角,就著月光啃著干硬的麥餅,他們的破衣爛衫上,還沾著從長安逃難時帶的塵土。
就在這時,帳外突然傳來一陣喧嘩。陳玄禮提著頭盔快步進來,單膝跪地“聖人,部分將士听聞長安已被安祿山攻破,家眷生死未卜,不願再往前走,請求就地駐扎!”
李隆基手里的玉勺“當啷”一聲掉在案上,他猛地站起身,卻因起身過急踉蹌了一下,高力士連忙扶住他。
“朕的將士,怎能臨陣退縮!”
李隆基的聲音帶著怒意,可話剛說完,帳外就傳來一個粗啞的聲音“聖人!我們跟著您從長安出來,是想保您平安,可如今長安沒了,家沒了,再往前走,難道要去喝西北風嗎?”
陳玄禮臉色一變,猛地拔出腰間橫刀,大喝一聲“放肆!竟敢對聖人無禮!”帳簾被掀開,十幾個披甲將士涌了進來,為首的是個滿臉絡腮胡的校尉,名叫王二狗,原是哥舒翰麾下的步兵,潼關戰敗後跟著陳玄禮護駕。
王二狗攥著長槍,指節發白“將軍,不是我等無禮,只是兄弟們實在熬不住了!我娘還在長安城里,如今生死不知,我若是再往前走,這輩子怕是都見不到她了!”
他身後的將士們紛紛附和,有的甚至紅了眼眶——這些將士大多是關中子弟,長安是他們的根,如今根被安祿山的鐵騎踏碎,他們怎能甘心遠走他鄉。
玄宗看著眼前這些情緒激動的將士,突然覺得一陣無力。
他想起當年在長安城里,每逢上元節,這些將士們還會跟著他一起登城樓賞燈,那時的長安,朱雀大街上燈火通明,胡商的駝隊載著香料與絲綢,酒肆里的胡姬跳著柘枝舞,何等繁華。
可如今,這一切都成了過眼雲煙。
高力士見狀,連忙上前,對著將士們拱手道“諸位兄弟,聖人心里比誰都清楚大家的苦楚。可如今安祿山叛軍勢大,只有去靈武,與郭子儀、李光弼的大軍匯合,才能重整旗鼓,奪回長安,救出大家的家眷啊!”
王二狗愣了愣,看向陳玄禮。
陳玄禮放下橫刀,沉聲道“高公公說得對。我等身為大唐將士,當以家國為重。”
“只要聖人還在,大唐就還在,總有一天,我們能打回長安,讓兄弟們與家人團聚!”
他頓了頓,從懷里掏出一塊銀牌,那是當年李隆基賞賜的“忠勇侯”令牌。“我陳玄禮在此立誓,若不能率軍奪回長安,必自刎以謝天下!”
將士們看著陳玄禮堅定的眼神,又看了看案前憔悴的李隆基,漸漸安靜下來。
王二狗放下長槍,單膝跪地“末將魯莽,請陛下責罰!末將願隨陛下前往靈武,誓破叛軍!”
其他將士也紛紛跪地,帳內的氣氛終于緩和下來。
次日清晨,御駕繼續北行。行至涇州時,突然傳來探馬來報,說太子李亨在平涼郡停留多日,不願再隨玄宗前往蜀地,已暗中聯絡郭子儀、李光弼,打算在靈武登基。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李隆基听到這個消息時,手里的錦帕猛地掉在地上,臉色瞬間蒼白。
高力士連忙撿起錦帕,遞到他手中“聖人,太子此舉,或許是為了穩定軍心,早日平定叛亂。”
李隆基閉上眼,兩行清淚從眼角滑落。
他想起李亨小時候,總愛纏著他,讓他講當年平定韋後之亂的故事。
那時的李亨,眼神里滿是崇拜,可如今,卻要在他危難之際,另立門戶。
“罷了,罷了。”
李隆基長嘆一聲。
“如今大唐危在旦夕,只要能保住祖宗的基業,朕這個皇帝,不當也罷。”
他命高力士草擬一道聖旨,承認李亨在靈武登基的事實,自己則改稱“太上皇”,隨後便帶著殘余的隨從,繼續向蜀地進發。
而在靈武,李亨正站在城樓上,望著遠處緩緩駛來的郭子儀大軍。
郭子儀身披鎧甲,手持長槍,身後跟著三萬精銳騎兵,軍容整齊,氣勢如虹。
李亨快步走下城樓,迎接郭子儀。“郭將軍,朕今日能在此立足,全靠將軍鼎力支持!”
李亨握著郭子儀的手,激動地說道。郭子儀單膝跪地“臣誓為陛下效力,掃平叛軍,光復大唐!”
就在這時,帳外傳來一陣腳步聲,一個身穿粗布衣裳的少年,手里捧著一個木盒,快步走了進來。
少年名叫李泌,年僅十七歲,卻精通兵法謀略,是李亨在平涼郡時結識的謀士。
李泌將木盒遞給李亨,說道“陛下,這是臣昨夜繪制的平叛方略,請陛下過目。”
李亨打開木盒,只見里面放著一張地圖,上面詳細標注了叛軍的部署,以及唐軍的進攻路線。
李亨看著地圖,不禁贊道“李泌,你真是朕的子房啊!”
李泌微微一笑“陛下過獎了。如今安祿山叛軍雖勢大,但內部矛盾重重,安祿山之子安慶緒與謀士嚴莊不和,只要我們利用好這一點,再聯合回紇騎兵,必能一舉破敵。”
郭子儀也附和道“李泌所言極是。”
“回紇可汗曾與我大唐有約,願意出兵相助,只要陛下派使者前往回紇,許以重利,回紇騎兵必能助我軍一臂之力。”
李亨點了點頭,當即命人草擬詔書,派使者前往回紇。
隨後,他任命郭子儀為天下兵馬大元帥,李泌為行軍司馬,整頓兵馬,準備反攻叛軍。
而在蜀地的玄宗,得知李亨在靈武登基,並開始整頓兵馬準備反攻的消息後,心里苦澀無比。
他站在成都府的城樓上,望著北方,喃喃自語“隆基啊隆基,你終究還是辜負了大唐,辜負了玉環。”
喜歡李世民假死?那朕就威服四海了!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李世民假死?那朕就威服四海了!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