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西市的胡商正用蹩腳的漢語與綢緞商討價還價,櫃台上波斯銀幣與開元通寶叮當作響。
大明宮紫宸殿內,玄宗手持李太白新賦的《清平調》,命梨園弟子譜曲傳唱。
洛陽城外的漕運碼頭,三桅商船正卸下嶺南的荔枝、西域的葡萄,腳夫們的號子聲混著駱駝的鈴鐺穿透晨霧——這是公元八世紀的大唐,一個讓後世永遠仰望的黃金時代。
在這段東起朝鮮半島、西抵咸海的廣袤疆域上,群星璀璨的名字共同鑄就了“盛唐”二字的千鈞分量,他們的功業與才情,恰似曲江池畔的繁花,在時代的春風里綻放出最絢爛的光彩。
長安城朱雀大街的晨霧中,總有一頂青紗帷帽在卯時準時出現,帽檐下露出的半張臉雖布滿皺紋,眼神卻如寒星般銳利。
這是姚崇,歷經武則天、中宗、睿宗三朝的元老,此刻正趕往太極殿參加早朝。
這位被李隆基尊稱為“救時宰相”的名臣,靴底還沾著昨晚巡查京兆府的泥土——三天前關中蝗災,滿朝官員還在爭論“蝗乃天災,不可妄殺”,他已帶著家丁親自到田間焚殺蝗蟲,口中厲聲駁斥︰“庸儒拘泥古法,不知變通!若因循守舊,百姓將無以為生!”
最終,在他的力主下,蝗災得以控制,關中秋收未受大損。
與姚崇的雷厲風行不同,宋 的相府總是飄著淡淡的松煙墨香。
這位以“鐵面無私”聞名的宰相,案頭常年擺著一本《史記•循吏列傳》,每當有官員試圖以私情求告,他便指著書冊說︰“古人治政,如明鏡高懸,今若徇私,何以面對先賢?”
有一次,玄宗的寵臣王毛仲想為女兒求個五品誥命,玄宗私下里與宋 商量,卻被他嚴詞拒絕︰“封賞需循功過,外戚無功而受爵,恐開亂政之源。”
正是這樣的剛正不阿,讓開元年間的吏治如清水般澄澈,史載“宋公當國,百官自正”。
朝堂之上還有一位不得不提的奇才——張說。
這位既是文壇領袖又是軍事謀略家的宰相,左手能草擬聲震四夷的國書,右手能制定平定邊疆的方略。
開元十年,朔方軍報吐蕃來犯,滿朝文武束手無策時,張說卻從地圖上圈出“鹽州”二字︰“此處乃吐蕃咽喉,若遣一旅之師襲擾,敵軍必退。”
果不其然,唐軍依計行事,吐蕃大軍不戰而潰。
而當硝煙散盡,他又會邀上三五好友在曲江亭宴飲,席間揮毫寫下“雲銷雨霽,彩徹區明”的詩句,其文風之雄健,被時人稱為“燕許大手筆”(燕指張說,許指許國公甦 )。
沙場之上︰氣吞山河的鐵血名將
河西走廊的戈壁灘上,一支唐軍正在訓練唐協軍。
為首的將領身披明光鎧,手持長槊,在亂軍之中如入無人之境,他便是郭子儀。
此時的他還只是朔方軍的一名偏將,但已顯露出非凡的軍事才能。
比郭子儀早三十年,另一位名將正馳騁在西域的戰場上。
高仙芝,這位出身高句麗的將領,最擅長在絕境中創造奇跡。
天寶六年,他率領一萬唐軍翻越帕米爾高原,突襲吐蕃控制的小勃律國。
當唐軍出現在連雲堡下時,吐蕃守軍還在飲酒作樂——誰也沒想到,這支軍隊能跨越海拔四千米的雪山。
高仙芝身先士卒,手持陌刀劈開城門,唐軍如潮水般涌入,不到半日便佔領城堡。
此戰後,七十二國皆遣使入朝,唐朝的勢力範圍延伸至蔥嶺以西,敦煌壁畫中“萬國來朝”的場景,正是這段歷史的生動寫照。
在東北的戰場上,薛仁貴的故事至今仍被人傳頌。
這位“三箭定天山”的傳奇將領,曾在安市城之戰中身著白衣,手持方天畫戟,單騎沖陣,嚇得高句麗軍隊望風而逃。
太宗皇帝曾指著他對群臣說︰“朕不喜得遼東,喜得薛仁貴。”
而更令人敬佩的是他的仁心——平定西突厥後,部下建議屠城震懾,他卻堅決反對︰“用兵之道,在于安民,而非殺戮。”
最終,他不僅赦免了城中百姓,還發放糧食安撫,當地胡人感念其德,為他立碑紀念。
每當夜幕降臨,長安的平康坊總會傳出陣陣歡歌,其中最熱鬧的莫過于賀知章的府邸。
這位自號“四明狂客”的老詩人,此刻正與一群年輕文士飲酒賦詩,他指著牆上剛寫好的“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笑著對身邊的李白說︰“太白啊,你看這春風拂柳,是不是像極了長安的少女?”
李白舉杯應和︰“賀監此言極是,若再添一句‘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便更妙了!”
兩人相視而笑,酒液灑在詩稿上,暈開一片墨痕,卻也暈染出盛唐文人最愜意的時光。
李白的人生,本身就是一首跌宕起伏的詩。他曾“仗劍去國,辭親遠游”,在洞庭湖畔寫下“氣吞雲夢澤,波撼岳陽城”。
也曾入仕長安,在金鑾殿上為李隆基起草詔書,讓楊貴妃研墨、高力士脫靴。
更曾在流放夜郎的途中,望著長江寫下“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他的詩,如黃河奔涌般氣勢磅礡,又似明月清風般飄逸灑脫。
長安城的東西兩商場,永遠是最能感受盛唐活力的地方。
在西商場的“竇家店”里,掌櫃竇�V正指揮伙計們搬運貨物——這位被稱為“長安首富”的商人,從最初販賣蠟燭起家,如今已擁有數十間店鋪,經營範圍從絲綢到珠寶,甚至還有西域的香料。
他發明的“堆積法”倉儲技術,能讓貨物存放時間延長一倍,引得各地商人紛紛前來學習。
東市的“康家藥鋪”里,來自大食的醫生康謙正在為病人診脈。
他帶來的阿拉伯醫術與中醫相結合,創造出獨特的診療方法——用放血療法治療中風,用香料燻蒸治療皮膚病,深受長安百姓的信賴。
藥鋪的櫃台上,擺放著從波斯運來的沒藥、從天竺傳來的胡椒,還有本土的當歸、黃 ,中西藥材在這里和諧共處,正如這座城市包容萬象的胸懷。
在皇城的“將作監”里,工匠宇文愷正在繪制大雁塔的圖紙。這位設計了長安城的建築大師,最擅長將實用與美觀完美結合——大雁塔的方形結構既能抵御風沙,又符合佛教“天圓地方”的理念。
塔內的樓梯設計成螺旋狀,既節省空間又便攀登。
他還發明了“夯土法”,讓城牆堅如磐石,歷經千年風雨而不倒。
從朝堂到市井,從沙場到文苑,這些閃耀在盛唐天空的星辰,共同勾勒出一個時代的精神輪廓。
他們用自己的生命,為“盛唐”二字注入了最豐富的內涵。
它不僅是疆域遼闊的版圖,不僅是萬國來朝的榮光,更是一種自信開放的氣度,一種兼收並蓄的胸懷,一種追求卓越的精神。
這時候,誰也沒有想到,也絕對不會想得到。
這盛世,竟是水中月,夢中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