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假死?那朕就威服四海了!

第811章 八大都護府

類別︰玄幻魔法 作者︰哈李路亞 本章︰第811章 八大都護府

    長安城朱雀大街上,晨霧還未散盡,便已車水馬龍。

    街邊小販的叫賣聲、馬蹄踏過石板路的清脆聲響交織在一起,勾勒出大唐盛世的繁華圖景。

    李治正伏案批閱奏折,案頭堆滿了來自全國各地的文書,每一份都關乎著大唐帝國的興衰榮辱。

    忽然,一陣急促的腳步聲由遠及近,打破了殿內的寧靜。

    王燦神色凝重,手持奏折疾步而入,將奏折高舉過頭頂︰“陛下,中東急報!”

    李治眉頭微皺,伸手接過奏折,緩緩展開。隨著目光在奏折上移動,他的臉色瞬間變得凝重起來,原本平和的面容上籠罩著一層寒霜。

    奏折中所述,乃是中東某地發生了小規模叛亂。

    當地的部落原住民,世世代代以游牧為生,自由散漫慣了。

    大唐的統治延伸至此地後,推行了統一的賦稅政策。

    對于這些習慣了無拘無束生活的原住民來說,賦稅就像是一道沉重的枷鎖,壓得他們喘不過氣來。

    加之部分地方官員在執行政策時手段強硬,不懂得變通,進一步激化了矛盾。

    終于,不滿的情緒如同積蓄已久的火山,轟然爆發。

    他們聚眾鬧事,高喊著反抗的口號,襲擊了當地設立的簡易官府,打傷了數名官員,搶走了官庫中的財物。

    “這些蠻夷,朕給了他們安定的生活,他們竟然還不知足!”

    李治怒不可遏,將奏折重重的拍在桌子上,巨大的聲響在空曠的殿內回蕩。

    他站起身來,在殿內來回踱步。

    這幾年的治國經驗讓他很快冷靜下來,沖動之下的決策往往會帶來更大的隱患。

    他重新坐回太師,雙手扶著扶手,陷入了沉思,開始認真思考應對之策。

    若是派兵鎮壓,以大唐軍隊的強大實力,固然能夠迅速平息叛亂,讓那些鬧事的原住民俯首稱臣。

    但李治明白,武力鎮壓只會帶來一時的平靜,卻會引起當地百姓的恐慌和反感。

    一旦民心盡失,今後在這片土地上的統治將舉步維艱,叛亂也可能會如野草般春風吹又生。

    而且,如今大唐疆域遼闊,兵力分散在廣袤的國土上,從其他地方調動大軍,不僅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還會造成巨大的物資消耗,給國家財政帶來沉重的負擔。

    就在李治愁眉不展之際,他突然想起了那些唐協軍。

    這些由當地蠻夷組成的軍隊,熟悉當地的風土人情,若能讓他們去處理此事,一來可以展現大唐對他們的信任,讓他們感受到自己是大唐帝國的一部分,從而增強歸屬感。

    二來也能減少大唐本土軍隊的消耗,不失為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

    想到這里,李治眼中閃過一絲光芒,他立刻下旨,命令附近的唐協軍迅速前往平叛,同時要求地方官員重新審視賦稅政策,在保證朝廷收入的前提下,盡量減輕百姓的負擔,務必做到寬嚴相濟。

    處理完這件事後,李治更加堅定了利用蠻夷力量的想法。

    大唐想要進一步開疆拓土,鞏固統治,合理利用這些力量是大勢所趨。

    但他也明白,這些蠻夷終究是外人,若沒有一套完善的制度來約束和管理,就如同脫韁的野馬,隨時可能失控。

    于是,他立即召集了朝中的幾位重臣,在太極殿內共同商議此事。

    朝堂之上,氣氛緊張而凝重。大臣們分列兩排,神色各異。李治端坐龍椅,目光掃視眾人,緩緩開口︰“今日召諸位愛卿前來,是為了商討如何更好地利用蠻夷之力,鞏固我大唐統治。”

    “中東叛亂一事,雖已初步定策,但長遠之計,還需諸位暢所欲言。”

    李義府皺著眉頭,率先出列,拱手說道︰“陛下,這些蠻夷,終究是外人。”

    “他們與我大唐子民風俗不同、信仰各異,若是給予他們太多權力,恐怕會危及我大唐的根基。”

    “當年五胡亂華的教訓,陛下不可不察啊!一旦他們勢力坐大,後果不堪設想!”

    他的話語中充滿了警惕。

    裴炎也上前一步,點頭附和道︰“李尚書所言極是。”

    “雖說如今我大唐國力強盛,兵強馬壯,但防人之心不可無。”

    “這些蠻夷,還是應該以防範為主,不可過于信任。”

    “對于唐協軍,也應嚴加管控,限制他們的發展。”

    兩人的觀點得到了不少大臣的認同,一時間,響起了一陣贊同的低語聲。

    並非所有大臣都持相同意見。

    張柬之沉思片刻後,走出隊列,朗聲道︰“陛下,如今我大唐疆域不斷擴大,面臨著土地開發和管理的難題。”

    “若能合理利用這些蠻夷的力量,讓他們為我大唐所用,或許能解燃眉之急。”

    “而且,我們可以制定嚴格的制度,對他們進行約束和管理,只要掌控得當,未必會有大患。”

    “以制度為韁繩,以恩威為手段,定能讓他們為大唐效力。”

    他的一番話,如同一股清流,在朝堂上引發了新的思考。

    大臣們各抒己見,爭論不休,朝堂上一時之間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李治靜靜的听著大臣們的爭論,心中也在不斷權衡利弊。

    這是一個關乎大唐未來發展的重要決策,稍有不慎,就可能給國家帶來災難,必須要慎之又慎。

    經過一番激烈的討論,在李治的引導下,大臣們終于達成了一個初步的共識。

    可以有限度地利用蠻夷的力量,但必須要建立一套嚴格的管理制度。

    對于唐協軍,要進行定期的考核和訓練,提高他們的戰斗力。

    加強對他們的思想教育,培養他們對大唐的忠誠,讓他們從內心深處認同自己是大唐的一員。

    同時,在新開拓的土地上,設立專門的機構,負責管理蠻夷百姓,監督他們的生產和生活,確保各項政策能夠順利實施。

    李治對這個方案表示認可,隨後便下旨,開始著手實施。

    在新開拓的土地上,大唐開始大規模招募蠻夷百姓。

    朝廷承諾給予他們一定的土地和生產資料,讓他們開墾荒地、建設城池。

    消息傳出後,許多蠻夷百姓紛紛響應。

    對于他們來說,這是一個改變生活的機會,能夠擁有屬于自己的土地,過上穩定的生活,遠比在四處漂泊要好得多。

    與此同時,朝廷從大唐本土派遣了一批經驗豐富的官員,前往這些地區任職,加強對地方的管理。

    這些官員肩負著重大使命,他們不僅要確保朝廷的政策能夠得到貫徹執行,還要協調好與蠻夷百姓之間的關系,化解矛盾和沖突。

    對于唐協軍,朝廷更是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增加了訓練的強度和頻率,從大唐軍中選派優秀的將領擔任教官,傳授他們先進的戰術和戰斗技巧。

    還設立了獎勵制度,對于表現優秀的士兵和將領,給予豐厚的賞賜和晉升機會。

    金銀財寶、良田美宅,以及榮耀的官職,這些都成為了激勵唐協軍將士奮勇向前的動力。

    為了加強對唐協軍的思想控制,朝廷還在軍隊中設立了專門的文化教育機構。

    在這里,儒家經典的誦讀聲、大唐歷史的講述聲日復一日地響起。

    教官們向唐協軍將士傳播大唐的文化和價值觀,教導他們忠君愛國、禮義廉恥。

    希望通過文化的燻陶,讓他們真正融入大唐,成為守護帝國邊疆的忠誠衛士。

    在這個過程中,困難和阻力如影隨形。

    一些蠻夷百姓對大唐的管理制度極為不適應。他們習慣了自由自在的生活,對于大唐嚴格的戶籍制度、

    稅收制度以及各種法律法規感到無所適從。矛盾和沖突時常發生,有的百姓拒絕繳納賦稅,有的甚至與官府發生了激烈的爭執,局面一度陷入混亂。

    唐協軍中,也有一些人對大唐的忠誠產生了動搖。

    他們雖然享受著大唐給予的優厚待遇,但內心深處對故土和部落的情感依然深厚。

    當看到自己的同胞因與大唐官府的矛盾而受苦時,心中難免會產生不滿和抵觸情緒。

    甚至有個別將領暗中煽動士兵,企圖脫離大唐的控制。

    面對這些問題,李治並沒有放棄。他不斷調整政策,派遣能言善辯的使者前往安撫蠻夷百姓,耐心地向他們解釋大唐政策的初衷和好處。

    對于唐協軍中出現的不穩定因素,朝廷采取了恩威並施的手段。

    一方面對那些忠誠可靠的將領和士兵給予更多的賞賜和信任,另一方面對煽動叛亂的人嚴懲不貸,以儆效尤。

    另外,對于中東這片土地,李治經過深思熟慮,決定設立八個都護府,分別調兵鎮守。

    每個都護府都以不同的方向命名,東、西、南、北、東南、西南、東北、西北,形成了一個嚴密的防御體系,暫時掌控了這一片龐大的土地。

    都護府的設立,不僅加強了大唐對中東地區的軍事控制,也為當地的穩定和發展提供了保障。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李世民假死?那朕就威服四海了!》,方便以後閱讀李世民假死?那朕就威服四海了!第811章 八大都護府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李世民假死?那朕就威服四海了!第811章 八大都護府並對李世民假死?那朕就威服四海了!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