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假死?那朕就威服四海了!

第799章 盡人事,听天命

類別︰玄幻魔法 作者︰哈李路亞 本章︰第799章 盡人事,听天命

    長安裹著一層霜色,大明宮的琉璃瓦在月光下泛著冷輝。

    兩儀殿檐角懸著的銅鈴被夜風撥弄,叮咚聲混著遠處更鼓,在空寂的宮道上蕩出幽遠回響。

    殿內炭盆燒得正旺,李治握著一盞溫熱的茶湯,指尖摩挲著杯壁暗紋,目光落在燭火搖曳的蟠龍柱上。

    "陛下,陳乾京使到了。"

    王燦的話語打破寂靜。

    朱漆大門緩緩洞開,寒風裹挾著細雪卷進殿內。

    陳浮生一襲紅色官袍染著霜色,腰間玉帶在燭火下泛著冷光。

    他三步並作兩步趨至階前。

    這讓李治想起十年前初見時,陳浮生還是個意氣風發的青年,在太極殿與先帝激辯天下為公,讓先帝下龍台與其論道,驚得滿朝文武屏息。

    "平身。"

    李治抬手示意,目光在陳浮生肩頭落了一瞬,那里沾著未化的雪粒,"朕听聞愛卿星夜兼程趕回長安,可是南京有了消息?"

    他刻意將尾音拖長,茶盞擱在案幾上,發出輕響。

    陳浮生直起身子,眼底難掩激動"正是!陛下,南京試驗田里的稻穗"

    他從袖中取出一方素絹,素絹上還帶著江南特有的燻香。

    層層展開時,金黃的稻穗垂落下來,每粒谷實都飽滿得幾乎要墜地,在燭光下折射出琥珀般的光澤。

    李治霍然起身,袍角掃落案上茶盞,白瓷碎裂聲里,他顫抖著雙手捧起稻穗,粗糙的指腹撫過稻芒,竟被扎得微微發疼。

    "這這稻穗竟比尋常的大上三倍!"

    李治的聲音發顫,喉結上下滾動,指尖撫過沉甸甸的稻穗。

    "正是!"陳浮生眼中泛起淚光,他解下腰間玉佩,重重叩首在地"此乃趙遣京使十載心血。”

    “自先帝欽點南京為農科重地,趙遣京使帶領三百匠人,掘地三尺驗土性,尋稻種,歷經失敗,甚至不惜以自家良田為試驗場"

    他喉頭哽咽,"如今畝產可達六百斤,若推廣至江南,再輔以水車、筒車之利,天下糧倉可期!"

    李治猛地將稻穗按在胸口,仰首長嘆"潑天之功!趙愛卿實乃朕之社稷棟梁!來人,傳朕旨意,即刻封趙卿為"

    "陛下且慢!"殿內空氣驟然凝滯,炭盆里的火星爆開,驚得燭火猛地一跳。

    李治握著稻穗的手微微收緊,燭火在他臉上投下明暗交錯的光影"陳愛卿,這是為何?"

    陳浮生抬起頭,目光堅定如鐵,眼角的皺紋里還嵌著趕路的塵土"陛下,當今天下,西征方為頭等大事。”

    “臣自南京返京途中,見河西走廊商隊絡繹不絕,百姓雖贊陛下雄圖大略,卻也為賦稅勞役嘆息。”

    “敦煌城外,新添的墳塋一眼望不到頭"

    他聲音發澀,"若此時大張旗鼓封賞,恐生怨言。

    趙大人臨行前曾與臣言,''願以十年心血,換陛下西征無憂''。臣斗膽請陛下,將賞賜暫且封存,待西征凱旋,再論功行賞。"

    李治凝視陳浮生良久,忽想起皇兄在世時,曾在御書房對他說"浮生這孩子,胸中自有溝壑。"

    此刻看著眼前臣子,他仿佛看到了皇兄當年的影子。

    那個敢在太極殿與先帝席地而坐,縱論古今的青年,如今已成為能擔社稷重任的棟梁。

    案頭碎瓷片映著兩人身影,恍若一幅水墨丹青。

    "若我大唐官員皆如陳愛卿,趙愛卿這般"

    李治伸手虛扶,聲音里帶著幾分感慨,"起來吧。朕問你,對西征之事,你有何見解?但說無妨。"

    陳浮生起身時,袍角掃過滿地碎瓷,發出細微的刮擦聲。

    他望著殿外紛飛的雪,忽然想起戍邊將士凍裂的雙手。緩緩開口"陛下,想要徹底一統天下,恐非我等這一代人所能完成。"

    這句話如驚雷炸響。

    李治瞳孔微縮,下意識握緊腰間玉玨,那是先帝傳位時親賜的信物,此刻硌得掌心生疼。

    殿外風雪呼嘯,殿內卻靜得能听見燭芯爆裂的聲響,時間仿佛凝固。

    "先帝曾言,開疆拓土需數代之功。"

    陳浮生的聲音沉穩,卻字字千鈞,他解開外袍,露出內里浸透汗漬的中衣——那是連日奔波的印記。

    "如今我大唐鐵騎已至君士坦丁堡,此等壯舉,縱秦皇漢武亦未能及。但陛下請看——"

    他快步走到牆邊,展開一幅巨大的西域輿圖,地圖邊緣還留著被雨水暈染的痕跡。

    李治走近輿圖,指尖劃過地圖上蜿蜒的絲綢之路,停在君士坦丁堡的位置,那里用朱砂重重描了個圈。

    陳浮生的手指重重按在地圖上的中東區域"歐羅巴大陸距長安萬里之遙,糧草轉運需經沙漠、雪山,縱使我軍驍勇,後勤補給卻是心腹大患。”

    “臣料定,歐羅巴諸國的降書此刻已在途中。”

    “陛下可三拒降書!先以''誠意不足''為由婉拒,再以''需商議條款''拖延,最後開出條件君士坦丁堡以東歸我大唐,設安西大都護府統轄。”

    “西方諸國稱臣納貢,開放商路。”

    “如此一來,我大唐既得中東膏腴之地,又握西方門戶,進可攻,退可守。"

    李治沉吟不語,燭火將兩人的影子投在輿圖上,恍若千軍萬馬在沙場上廝殺。

    許久,他輕嘆一聲"陳愛卿,你想得太過理想化了。”

    “皇兄當年也說過,若按此計,百年後大唐或可不費一兵一卒坐擁天下。”

    “可你想過沒有——"他轉身看向窗外的雪景,琉璃瓦上的積雪簌簌掉落,"如此廣袤的疆土,後世之君如何掌控?政令能否通達?人心又該如何凝聚?當年漢武帝北擊匈奴,拓地千里,可昭宣之後,西域便屢生叛亂"

    陳浮生望著李治略顯疲憊的背影,心中一痛。他忽然想起先帝駕崩那日,李治在靈前枯坐整夜,那眼中的孤獨。

    殿內炭火漸弱,寒意爬上腳踝,他解下披風鋪在冰涼的青磚上"陛下,臣亦知變數諸多。”

    “但臣以為,當務之急是為後世子孫打下根基。臣提議在中東廣建屯田,遷徙關內百姓;設學館,教授詩書禮儀;開互市,以絲綢、瓷器換戰馬、良駒。”

    “如此,不出百年,中東必成我大唐腹心之地。"

    李治轉過身,目光灼灼,眼底映著跳躍的燭火"陳愛卿,你可知人心最難測?"

    他沒有說下去,只是重重地拍了拍輿圖上的君士坦丁堡,震得地圖簌簌作響,"這里,或許就是我大唐遠征的極限了。"

    殿外風雪更急,銅鈴搖晃得愈發劇烈,似在為這場爭論伴奏。

    陳浮生望著李治緊鎖的眉頭,忽然想起先帝常說的"守成不易"四字。

    是啊,打天下靠的是鐵騎彎刀,守天下靠的卻是人心與謀略。

    他再次行禮。

    "陛下聖明。臣斗膽請陛下,無論西征結果如何,都要將南京農科之法推廣天下。民以食為天,倉廩實方能天下安。"

    李治看著手中的稻穗,忽然笑了。

    那笑容里有欣慰,也有一絲難以言說的悵惘。

    他將稻穗鄭重的放在案上,用手指在輿圖上畫了條線"好,就依愛卿所言。待明日早朝,朕便與群臣商議此事。至于西征盡人事,听天命吧。"

    (www.101novel.com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李世民假死?那朕就威服四海了!》,方便以後閱讀李世民假死?那朕就威服四海了!第799章 盡人事,听天命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李世民假死?那朕就威服四海了!第799章 盡人事,听天命並對李世民假死?那朕就威服四海了!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