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我考上了哈工大

236 下反穩像式火控系統才是符合國情跟部隊需要的!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葫蘆村人 本章︰236 下反穩像式火控系統才是符合國情跟部隊需要的!

    “你確定你是認真的?”

    李瑞看完名單後,倒吸了一口涼氣。

    這份名單,實在是太駭人了。

    如果不是他也想著在學校建立坦克相關的專業,想要把WZ122坦克項目撿起來繼續研究下去,也不會對國內坦克專家有什麼了解。

    謝威提供的名單,讓了解情況的李瑞不得不倒吸涼氣。

    “要是不認真,也不至于如此了啊。8000萬刀,沒有那麼好拿,光靠目前的WZ122項目的技術成果,咱們就別指望了……要不是提前我做了準備,根本就不可能讓巴基斯坦動心!”

    謝威一臉平靜。

    他也清楚自己這份名單有些過分了,名單里,可都是國內最頂級的坦克各領域的專家︰

    總工︰祝榆生

    防護裝甲︰曹賀全

    自動化︰臧克茂

    底盤……

    就前面的三個人,都是各研究所的核心骨干。

    李瑞完全沒想到,在謝威的計劃中,卻都是只負責一個系統的負責人。

    如果不是學校一直都想借著WZ122坦克項目的技術成果,繼續研究更先進的坦克,以此來加強學校在軍工領域的技術水平,李瑞並不會了解這些人。

    “別的不說,就祝榆生,雖然已經退休了,但是他在這之前,是五機部兵器科學研究院副院長,主管科研……”

    李瑞深吸了一口氣,壓制著內心想要揍人的沖動,嚴肅地告訴謝威。

    心中同時也有些驚訝︰看來這小子平時也沒閑著,雖然他一直都反對增加坦克等項目,可對于國內研究相關技術的專家還是非常熟悉的。

    “對啊,那有什麼問題嗎?祝老現在還在201所吧?”

    以年齡,是退休了。

    這年頭國內各個領域的帶頭人,可不是退休後就能回家帶孫子、頤養天年。

    國家落後,沒有誰願意就此放下手頭的研究工作。

    “對。就因為他在201所,負責的都是坦克核心技術的研發……學校如何打動他們讓他們放下手頭的工作來學校擔任授課老師?”

    李瑞苦著臉看著謝威,這小子忒為難人了。

    要的這些人,沒有一個容易請來的。

    關鍵單位不會放人啊。

    “擔任授課老師只是一方面,為我們國家的三代坦克研發積累技術跟經驗,才是核心!”

    謝威強調著,“何況,我們擁有8000萬刀的充足經費!617跟201在坦克新技術項目上,有這麼多經費麼?”

    “……”

    李瑞翻著白眼看著謝威,此刻的他都不想反駁謝威這話︰只是簽了備忘錄,八字都還沒有一撇,人家巴基斯坦又不是什麼有錢人。

    謝威這態度,就仿佛事情已經談妥,巴基斯坦軍方的錢已經到位一樣。

    “對于合作項目,上面沒有反對意見對吧?”

    見李瑞不吭聲,謝威開口問道。

    上級自然不反對,甚至樂見其成。

    8000萬刀的研發經費,折合人民幣1.2億,甚至隨著國內經濟發展,匯率不斷變化,兌換的人民幣更多。

    節省一點,也能研制出一款不錯的坦克了。

    研究出了先進技術,以此為基礎,國內再開發更先進的坦克豈不是更方便?

    “所以,上面沒有反對意見,只要我們能說動他們,學校就能組建出一個全國最豪華的三代坦克研究團隊……”

    “問題是怎麼說服他們?”

    李瑞一臉無語地看著謝威,這小子太不地道了。

    明知道說服人很難,還是這麼多,得自己一個個去說服,同時還得說服他們單位放人,擺明了給自己難題。

    謝威知道李瑞的難處,也不廢話,直接從隨身攜帶的黑色公文包里掏出了一迭紙。

    李瑞接過來一看,頓時瞪大了眼楮。

    “下反穩像式火控系統設計原理?”

    “爆破反應裝甲基本原理?”

    “裝甲車輛計算機運用……”

    越看,李瑞的眼楮瞪得越大,滿臉不可思議地看著謝威,“你從哪里搞的?”

    “利用四連桿結構帶動瞄準鏡鏡體前後擺動,而且不需要太多電子設備,本身就是祝老研究的項目,關注一下也不是不能了解……”

    謝威拿出了自己早就準備好的理由。

    祝老總最開始提出這個設計方案,並不被研究所跟部隊看好,為了滿足部隊發展需求,還沒搞定的79式主戰坦克不只是引進了L7型105毫米線膛炮,同樣引進了英國馬可尼公司的簡易火控系統、西方的熱煙幕系統等。

    引進技術自然需要擠佔研究經費。

    祝老總可是爭取了多次,上面都沒有對他的下反穩像式火控系統立項。

    一直要等到84年,國防科工委選定祝老總擔任三代坦克總師,由他組建三代坦克研發團隊後,下反穩像式火控系統才得到快速的發展。

    此刻,他還在利用自己不多的工資,自己在宿舍里手動打磨鏡片進行研究呢。

    “給祝福院長說,學校支持他搞下反穩像式火控系統,同時,資金優先保障……另外,由他擔任我們項目的總師……”

    “還是你跟我一起去吧……”

    謝威想要拒絕,可見李瑞沒給自己絲毫反駁的余地,無奈之下,只能決定跟李瑞一起走一趟。

    “你好像很篤定巴基斯坦一定會合作?謝威,學校的情況你現在知道了,如果巴基斯坦不合作,學校將會處于更艱難的處境。”

    火車上,李瑞有些擔憂。

    結果,遭到了謝威的白眼兒。

    “要不是你瞎搞,學校至于麼!結果倒好,你跑了,張校長跟劉書記兩人確實不會限制我,可他們膽子未免有些小……”

    謝威抱怨著。

    臉皮堪比城牆倒拐的李瑞難得地老臉一紅,然後很快就恢復了正常,開口說道,“上面準備對各個機械工業部進行改革,同樣,主管單位也會改革……”

    國防科工委?

    謝威差點就脫口而出。

    從之前在617那邊李瑞拿出的文件上的抬頭,謝威就猜到了,可他不能說啊。

    說了怎麼解釋?

    只是默默地看著李瑞。

    “我這也是為了學校的發展……部隊很多項目,原本設計指標就定得很高,基礎差距又太大,這就導致需要對前置技術展開研究,所需經費太過龐大……而不搞吧,又不行……如果只是預研,經費又不充足……”

    李瑞嘆了口氣,滿臉落寞。

    他希望謝威能理解、能支持。

    隨著改革開放,一切都為國家經濟基礎建設讓路,部隊這些短期內無法獲得成果的項目的最終命運,是注定了的。

    謝威自然清楚。

    沒錢,什麼技術突破,都是扯淡。

    甦聯就是最明顯的例子。

    高層的眼光跟戰略思想,根本就不是尋常人能了解的。

    之前國內學習甦聯模式,從最開始在一窮二白建立工業基礎時沒有問題,可搞了這麼多年,經濟沒發展起來,大家的日子也沒富足,甚至吃不飽!

    甦聯的發展,其實已經陷入了停滯。

    哪怕明年舉行的“西方81”演習讓整個歐洲睡不著,那也不過是甦聯最後的輝煌。

    美國人能發現甦聯的問題,文明傳承了數千年的中國看不到?

    甦聯人自己都知道。

    畢竟,甦聯三夫改革,從赫魯曉夫改革開始,效果明顯;到現在的勃涅日列夫改革,前期效果明顯,後期效果不行;再到戈爾巴喬夫改革以失敗告終,鐮刀錘子紅旗從克里姆林宮降落,龐大的帝國解體……

    可甦聯的重心在重工業,注定改革會失敗的。

    中國的改革之所以成功,就因為根據國情走出了自己的道路。

    了解後續發展的謝威自然清楚,最近幾年會有多少重點項目下馬。

    比如,運10與大型軍用運輸機,雖然在很多人看來,這年頭下馬運10是因為某些人拿了好處,實際上呢?大型運輸機所需的大壓機沒有,配套的發動機沒有,就連先進的配套材料跟尖端機床也沒有……

    再比如,093、094核潛艇跟反導計劃。

    這些項目,技術指標高,工業基礎差,需要消耗大量經費,如果強行搞下去,會擠佔本就不多的經費……

    所有項目都是如此。

    從改革開放,到再次走到世界前列,整個國家,也不過只用了四十多年的時間,半個世紀都沒有!

    “有錢了,才能往高科技領域投入。只是看看學校,就是明顯例子,一些本身就沒有多少基礎,也沒經費的項目,就如同無底洞……而校企辦的項目,前期投入了很快就能有成果推向市場,不僅能保證持續研究下去的經費,同時還能給其他項目提供經費……”

    謝威提醒李瑞。

    李瑞的新工作,顯然是在還處于先期籌建階段的國防科工委。

    謝威可不希望他還是如同在學校里那樣胡搞。

    到時候,一些看起來先進的項目可能會因為李老頭的個人看法而繼續保留,卻會因為大量經費被擠佔,最終導致一些基礎前置項目的研發沒有經費。

    “放心吧,學校是學校,你真當老頭子我會不管不顧?”

    難說。

    謝威心中如此回答,可最終也沒有說出來。

    槐樹嶺4號院。

    這是五機部下屬201研究所所在。

    幾棟外表已經斑駁的低矮小樓加上具有甦式風格的廠房,從外面看,根本就無法跟國內最先進的坦克研究所關聯起來。

    此刻。

    一場規模不大的會議正在召開。

    “……上面就是目前我們所面臨的情況,部隊對新型號坦克提出了新的要求……”

    所長佔志昌神情嚴肅地向著眾人轉達了部隊的新要求。

    更強的防御裝甲!

    更高的機動性!

    更強大的火力……

    “新坦克型號,我們也只是負責部分項目啊!”

    “部隊要求更改設計指標,給咱們多少經費?”

    “617那邊承擔了更多的研究……”

    參與會議的眾人,都提出了自己的問題。

    201研究所,從59年建立開始,定位就是裝甲車輛設計研發中心,可大量的技術項目,卻是放在617廠……

    617廠不只是一個廠,而是整個亞洲最龐大的坦克基地。

    當然,如果541坦克基地建設完成,617會淪為亞洲第二的坦克基地,不過前幾年開始,541坦克基地已經開始放緩了建設速度。

    甚至有些分廠已經停止建設,已經建成的也在開始轉向。

    一名一直都沒說話,右側胳膊整體都不在的老人听到部隊提出新的要求,臉色不由一喜。

    他,就是共和國最巔峰陸戰之王的總師——獨臂老總,祝榆生!

    “所長,既然部隊提出了新的技術指標,617那邊從馬可尼公司引進的簡易火控系統是不是就無法滿足需求了?”

    祝老開口問所長。

    “榆生同志,你就別抽熱鬧了,你提出的下反穩像式火控系統,國際上早就放棄了,這條路走不通啊!而且,即使研究出來,也沒法跟上反穩像式比……”

    佔志昌苦著臉看著祝榆生。

    下反穩像式火控系統,國際上早期論證中發現,雖然這種穩像式火控系統機構簡單、成本低,可性能也差啊。

    “所長,從理論上,這方面已經沒有問題,只要有少量經費……”

    “哪里有經費?所里什麼情況你不知道嗎?部隊需要成熟、能使用的火控系統,雖然馬可尼的火控系統屬于簡易火控系統,都已經買了,部隊希望我們能在馬可尼的基礎上進行發展……”

    佔志昌打斷了祝榆生的話。

    不是他不支持。

    問題是所里也沒錢。

    同樣的技術項目,在缺乏經費的情況下,肯定只能往一個項目上投入的。

    為了縮小跟國際上的差距,617從國外引進的技術,只比最先進的差了一代,只要吃透了,再在基礎上改進,能進一步縮小差距。

    而祝榆生堅持要搞的下反穩像式火控系統,基本上沒有多少基礎,一切都從頭開始。

    需要多少經費,不確定。

    多少時間能投入使用,不確定。

    對坦克性能提升的多少,依然不確定。

    更重要的是,國際上沒有任何一款坦克采用下反穩像式火控系統,在論證階段就已經被淘汰!

    “下反穩像式火控系統雖然有不少的缺點,但是成本低,系統簡單,維修容易,這才是符合國情的方案啊!”

    祝老總滿臉苦澀。

    可他沒辦法,沒有經費,也就沒法拿出樣品來進行論證。

    他的工資跟補貼,全部都砸到了簡易的機構論證上了,甚至為了節省經費,自己在宿舍打磨鏡片……

    祝老總的情緒很失落。

    明明部隊提出了新的要求,可自己提出來的方案,依然沒有任何支持。

    引進的,終究還是落後了。

    失落歸失落,可他依然堅持自己提出來的方案才是最符合部隊所需、適合國情的方案,每天依然堅持著繼續設計、動手制造各種零部件。

    一直到這天下午下班後,李瑞帶著謝威出現在他的家門口。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1978,我考上了哈工大》,方便以後閱讀1978,我考上了哈工大236 下反穩像式火控系統才是符合國情跟部隊需要的!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1978,我考上了哈工大236 下反穩像式火控系統才是符合國情跟部隊需要的!並對1978,我考上了哈工大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