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弟葛亮

第393章 先圍彭城,後收泰山

類別︰玄幻魔法 作者︰浙𡌂匹夫 本章︰第393章 先圍彭城,後收泰山

    <b>inf</b></div> “追!繼續給我追!能抓多少曹軍就給我抓多少!”

    “張怎麼一次比一次不濟了,去年好歹還撐到我發起總攻才敗退,今年剛看到旗就崩潰了。虧我特地為他繞路七十多里,一來一回可不得一百五十里了!”

    隨著張的軍隊如潮水般崩潰四散,關羽意興闌珊地收起染血不多的青龍刀,氣得頗有幾分吹胡子瞪眼。還有些心疼地撫摩了幾下赤兔馬的鬃毛,讓馬也歇歇氣。

    這張真是越來越不像話了,去年跟著夏侯淵作戰的時候,至少撐到了最後。今天這一次,關羽還沒抵達戰場,張部就已經被張遼殺得開始逃散。

    要不是關羽馬快,催著赤兔馬一馬當先,好歹斬了十幾個敵軍潰兵的話,今天這一趟,關羽怕是要白跑。

    這點鮮血,都不夠把青龍刀的刀面徹底浸透,以至于戰斗結束時,青龍刀上還有一縷縷泛著寒光的留白,明暗相間,頗有幾分水墨畫的寫意。

    而關羽麾下帶來的部隊,那些步兵就只有抓抓逃散的俘虜了,也就那數百親衛騎兵可以跟著撿兩三個人頭。

    等關羽安撫好戰馬,一旁的張遼、陳宮才緩緩策馬靠過來,張遼率先誠懇說道

    “今日之戰,小弟雖得取勝,卻也多賴雲長兄威名。方才雲長兄大軍未到時,張也一度有心死戰。這不看到南邊征塵蔽日,軍威壯盛,才徹底土崩瓦解,軍心離散。”

    關羽摸著胡子,還有些意難平。陳宮口才好,連忙又湊趣開解“善戰者無赫赫之功,此之謂也,敵人都不敢跟關將軍交手就散了,這是何等的威名。

    听說當年在丹陽郡句容縣,孫策覆滅前,也有過類似的情況,足見關將軍之威,從南到北,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關羽都被陳宮說得不好意思起來了,也就不再糾結今日殺敵立功的事兒了。

    反正他作為統帥,居中統籌全局打贏了就是打贏了,又何必糾結是不是親自帶兵沖殺呢。

    關羽自矜的摸著胡子,故作謙虛道“公台道听途說了,當年在丹陽,孫策根本就沒看到我的旗號,是子龍剛趕到戰場不久、一個沖殺孫策就潰散了。我連趕到戰場的機會都沒有。”

    陳宮“趙將軍的威名,自然也是不同凡響。但關將軍的威名,對于摧垮敵軍軍心,肯定也是頗有助益的。就算他們不是‘望風而逃’,至少也是‘聞風而逃’,這境界又高了一層。”

    關羽被說得實在無法應對,也就打住這�話題。

    看樣子,人也是會變的,陳宮因為當年是曹操指名的反賊,仇恨值比張遼還高得多,所以被雪藏了好幾年。一直到前年年底才剛剛“解禁”,假裝是“詐死逃亡數年後被抓回來”。

    所以他投效劉備帳下後、做事立功的履歷,比張遼還短了兩年多。當年呂布活著時,陳宮地位還略在張遼之上,現在卻只能給張遼當參謀了。因為那兩年多里,張遼可是立了不少軍功,尤其是趕上了滅孫策戰事的最後階段,撈了兩次升遷機會。

    這樣的變故,要說沒有心理落差,是不可能的。

    陳宮第一次實打實做事,還是去年關羽跟夏侯淵的東海戰役期間,此前都是打打雜的活兒,不顯本事。今年算是第二輪參贊軍機,看得出來他很想進步,想追上張遼的步伐。

    關羽不想再听陳宮吹捧歌頌,但他也知道,陳宮這麼想立功,其心可用,只要加以引導,就是一個不錯的助力。

    所以他也就順勢給個機會,隨口問道“如今張已破,兵馬離散,以公台之見,我軍全取彭城、泰山二郡,當以何者為先?具體如何調度?”

    陳宮听了,也知道機會難得,連忙幫著查漏補缺。

    他很清楚,如果是在下邳城內,或者睢陵城內,這些問題根本輪不到他回答,諸葛瑾早就做好全局規劃了。

    也就今天這種野戰臨時問計的場合,因為關羽是急行軍,諸葛瑾養尊處優沒法第一時間隨軍,才有他的用武之地。

    他這種後進的謀士,可不就得趁著這種干髒活苦活的機會表現麼。

    他略一思忖,便抖擻精神分析“為今之計,還是應當以諸侯的方略為基礎,無論如何,先即刻分兵包圍彭城。

    張那點被打散的殘兵,估計是撤不回彭城了,歸途肯定會被我軍截斷。我軍包圍彭城後,就算郭嘉死守,一時難以攻破,我們也能圍而不攻,再慢慢蠶食周邊,把泰山郡等處一一拿到手,最後再打攻堅戰。

    因為一旦昌即將投降我軍的消息散布出去,留在後方的泰山賊諸部將必然會群龍無首,曹軍也不會坐視泰山郡全境被我們接收。曹操一定會利用吳敦等忠于曹操的泰山賊舊將有說許諾、能撈回一塊算一塊,這才是要搶時間的。”

    關羽听陳宮說得挺有條理,這個計劃主體跟諸葛瑾戰前的安排差不多,只是稍有微調,微調的部分也是因為昌這個變數導致的。

    關羽便全盤接受了,點頭道“阻斷張回歸彭城之路的事兒,不用操心,我來之前就分兵把守要道了。張敗了,也只能往西逃,沒法往南逃的,估計至少要逃到沛縣才能站穩腳跟。

    我再分兵五千,加強彭城包圍圈。眼下先讓昌開城再說。”

    關羽也不含糊,當天打掃完戰場、大致追擊擴大戰果已畢,就親自策馬來到傅陽縣西城樓外,出言正式迫降昌。還讓張遼把全部騎兵都列隊嚴整,以壯軍威。

    “昌將軍,听說你上午和公台達成了君子之約。說好只要張退去,你便開城投降。如今張已經被我擊滅,是你親眼所見,你不會言而無信吧。”

    城樓上一片鴉雀無聲,不一會兒,才有一個略顯畏縮的聲音問道“來者可是關雲長將軍當面?”

    關羽眉毛一挑“你沒見過我?”

    他已經很多年不作自我介紹了,因為關羽總是下意識覺得,天下人看到他這幅胡子,就能直接認出來。

    城頭又是一片鴉雀無聲,不一會兒,城門就開了,昌親自帶著數騎親隨策馬而出。來到關羽面前三五十步,就滾鞍下馬,徒步疾趨走完最後一段,距離關羽還有七八步遠時,就把韁繩丟給了親隨,他雙手抱拳拱手,邊拱邊走

    “關將軍天威,誰人不知誰人不曉。當年車騎將軍領徐州時,我等還在泰山,並不曾得見。倒是後來溫侯……入主徐州時,結交我等泰山諸將,所以我才認得文遠、公台。

    偏僻下將,蒙關將軍親至勸降,豈敢失信?請關將軍進城便是。”

    張遼和陳宮在旁邊听了,也是微微有些郁悶。

    這人和人的招牌還是有差距的,自己威懾了半天,還只是鋪墊。最後關羽的旗幟一到,張瞬間崩潰,估計是這一幕給昌的沖擊力太大了,他也就直接不掙扎了。

    你要是早點兒投、張沒破之前就放棄掙扎,這功勞不就全是他們二人分了麼?而且早點投,昌自己也不至于這麼敗人品,敗信用,可以說是一時猶豫,害人害己了。

    關羽並不知道其中曲折,只是威嚴地安撫了幾句,然後策馬進城。昌主動幫他牽韁繩,走在關羽前面,也不怕他耍花招。

    入城之後,昌一路引到縣衙,拿出酒肉擺席招待關羽、張遼,也分出軍糧大餉關羽的士卒。

    連昌身邊不少部將,都擠過來到關羽面前混臉熟、敬酒,個別大膽地還幫著昌分說

    “關將軍勿怪,其實大哥早就有心歸順車騎將軍了,只是擔心曹賊勢大,獨力難支,才不敢過早舉動。”

    “就是,我們平素私下里也听大哥提過好幾次了。”

    關羽冷眼看著這一切,有人敬酒他也不拒絕,但心下已是雪亮,知道這些泰山賊中,有些已經看不起昌的待價而沽了,想要越級討好自己、直接跟著自己混。

    這種事情,關羽不好主動拉攏,那樣昌就太沒面子了。畢竟對方已經歸順,該給的好處也是要給,否則下次誰還敢歸順?

    但是,這些主動向自己越級示好的人,該保還是要保,不然讓他們繼續隸屬于昌直轄,將來萬一昌暗暗給人穿小鞋、燒冷灶,也會冷了人心。

    好在關羽處理這種情況也不是第一次了,這些年他接納“群盜來投”經驗已經很豐富,當下就順水推舟

    “我看這幾位壯士,也都是忠義之士,怕我誤會賢弟是‘勢窮來投’,還仗義執言。不如就給他們一個差事,讓他們各挑泰山郡一兩個縣,回去幫著接收,這樣也好快些,以免夜長夢多曹賊伸手。”

    關羽放下這個話來,昌自然是不能拒絕的。畢竟曹操那邊,還有一個泰山賊出身的吳敦會來搶奪權力真空。

    接收泰山各縣肯定是越快越好,昌一個人又分身乏術,多幾個人分憂就很好。

    昌臉色微微一苦,但還是咬著牙答應了“關將軍進兵神速,各地接收能出什麼岔子?但憑吩咐便是。”

    關羽就一一點名,這個去郡治奉高縣,那個去牟縣、平陽,很快分派完畢。昌本人,也被派回老巢費縣接收。

    當晚一頓酒,把事情安排妥當,後續十幾天內,泰山各縣完全依計劃傳檄而定。

    inf。inf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舍弟葛亮》,方便以後閱讀舍弟葛亮第393章 先圍彭城,後收泰山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舍弟葛亮第393章 先圍彭城,後收泰山並對舍弟葛亮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