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高宗趙構由于心疾發作,在朝堂之上受驚,跌倒昏迷。一眾文武慌忙叫來御醫,將高宗送回寢宮調養,有吳皇後在身邊照顧。
父皇心力交瘁,普安郡王趙瑗心下難受,又想到國家危難,更是焦急萬分,回到府中,悶悶不樂。
次日一早,趙瑗打算進宮探望高宗,卻得報有客來見。
趙瑗瞬間有一種預感,忙問道︰“可知是何人?”
護院回道︰“只說是王爺在平江府相約的故舊。”
趙瑗更加確定來的就是陸文龍,急忙起身相迎。
來到府門前,果然是陸文龍!只見他一身便裝,氣度不凡,面對全副武裝的王府侍衛,卻是一副雲淡風輕。
趙瑗暗自贊嘆,敢來臨安城,已非常人所能,只身來王府,更是好膽色。
看到趙瑗親自迎接,陸文龍上前施禮道︰“在下見過王爺!”
趙瑗道︰“你我只約定在臨安相見,不想親臨府邸,本王迎接不急,望請見諒。”趙瑗對陸文龍這樣的忠義之士十分敬佩。
陸文龍道︰“既與王爺相約,怎敢不從,今日特來府中拜訪,煩勞親迎,在下受寵若驚。”
兩個人客氣一番,趙瑗將陸文龍請進了郡王府。
這普安郡王府不算太大,院落中倒也古樸典雅。陸文龍跟著趙瑗,邊走邊聊,二人一同進了書房。
“沒我的話,任何人不可打擾!”說著,趙瑗關上了房門。
陸文龍再次見禮道︰“陸文龍見過王爺,方才在府門處多有不便,還請王爺勿怪。”
趙瑗拉住陸文龍的手,說道︰“你我之間無需多禮,文龍兄如此反倒是生分了,快請坐,跟我說說你是怎麼來的臨安城?”
陸文龍也不隱瞞,將經過簡單說了一遍。趙瑗听得仔細,不住點頭。
待陸文龍說完,趙瑗問道︰“文龍兄莫怪,小王斗膽相問,那秦檜……”說著,趙瑗看向陸文龍。
陸文龍淡淡一笑,“不瞞王爺,文龍確到過宰相府。”
趙瑗一怔,這陸文龍真是言出必行啊!他也猜到陸文龍既然來了臨安城,自然不會放過秦檜。
又問道︰“敢問文龍兄還有何打算?”
陸文龍道︰“文龍臨安之行就是要懲奸除惡,奸相夫婦已死,卻還有殘害忠良、欺壓百姓的狗官亦當伏罪,只是金軍又有南下之意,故文龍不能久留臨安,需盡快回到山寨,準備御敵。”
趙瑗聞言站起身,禮道︰“文龍兄心系國家民族,于社稷危難之時挺身而出,令人欽佩。”
陸文龍道︰“王爺過獎了,文龍只是做自己該做的事罷了。”
“不久苗兵反叛,臨安城中又添戒備,文龍兄要多加小心……”趙瑗猛然間想到了什麼,問道︰“听聞文龍兄與小苗王有舊,未知……”
陸文龍直道︰“黑蠻龍乃是文龍結拜義兄。”
原來如此!這下子趙瑗全明白了。想不到陸文龍不僅能統領各路義軍,更是可以讓苗疆起兵,不禁對陸文龍有了更深的認識。
“文龍兄好手段啊!”趙瑗有些無奈。
一伙人在城中行事,城外則有人馬呼應,里應外合,臨安城之安危,全在陸文龍之意。
陸文龍也看出了趙瑗的擔心,正色說道︰“如今苗兵已退,文龍也絕不會意氣用事,擾了這盛世繁華!”
趙瑗點了點頭,感道︰“文龍兄有需要小王之處,盡管開口,小王自當全力相助。”
“確有一事相求!”
“何事?”
“文龍臨行前,想入宮見駕,還請王爺行個方便。”陸文龍說道。
“什麼?”趙瑗倒退了兩步,面露緊張之色,問道︰“你……你想行刺父皇?”
陸文龍搖了搖頭,說道︰“王爺說笑了,文龍不過是奉旨見駕,怎敢有不忠之舉?”說話間,陸文龍從懷中拿出了高宗趙構讓陸文龍回京的聖旨。
趙瑗拿過聖旨,展開仔細閱驗。
陸文龍笑問道︰“王爺覺得這聖旨與岳元帥的十二道金牌可是同樣的用意?”
趙瑗看了幾遍,實則是在平復心情,旋即說道︰“文龍兄,就莫要相難了。”
陸文龍道︰“若是當日我遵了聖意,奉旨回京,大概也會和岳元帥他們一樣的下場吧?”
“……”趙瑗沉默不語,他很清楚高宗當時對陸文龍是動了殺心的,時至今日,高宗依舊沒打算放過以陸文龍為首的各路義軍。
他想為父皇開脫,卻也知道陸文龍根本不會相信。
“王爺還未答復文龍。”陸文龍看向趙瑗。
“這……”趙瑗有些為難。
陸文龍一笑,“如此便不勞煩王爺,文龍自去便是。”
趙瑗聞言一驚,盡管他深知陸文龍的本事,可還是低估了這位鳳凰山之主。臨安城進來了,相府也已去過了,更重要的是金國欲起兵南侵的消息,城中百姓都不知情,陸文龍卻知道了,足見有人告知。
看得出來,陸文龍不是一個人行事,而且在城中有較為安全的住處。況且城外苗兵也听令于他,此刻的趙瑗毫不懷疑即便自己不出手相助,陸文龍也有很大可能進到皇宮大內。
“父皇也有難言之隱……”趙瑗怎麼也不想高宗受到傷害。
“王爺是在為陛下開罪?”陸文龍故意問道。
趙瑗听了一皺眉,一國之君,怎能以罪定之?可是想到高宗對岳飛等人的迫害,也不好深究言辭,反問道︰“文龍兄為何執意見駕?”
“有些事想問個明白,有些話要一吐為快,有些賬更需清算!”陸文龍目露寒光。
趙瑗倒吸了一口涼氣,可是事關重大,身為皇子,他怎麼可能讓陛下深陷危險之中?
“只怕文龍兄要失望了!”趙瑗道。
趙瑗的態度也在情理之中,陸文龍站起身,說道︰“王爺胸懷大志,自當以國之社稷為重,以天下蒼生為念,更應以復我河山、救我百姓為己任!只是當今朝廷暗弱,王爺壯志難酬,空有一腔熱血卻只能暗自神傷,試問以當今朝堂君臣之所為,王爺何日才能得償所願?”
趙瑗沉默了,他不得不承認陸文龍的這番話直擊心靈。趙瑗少年有大志,可是在許多政見上,與高宗的主張相悖,尤其是看到父皇及奸臣,對忠良的迫害和外敵的軟弱,令他深感恥辱,可是出于自保,他是敢怒不敢言。
趙瑗盼望著改變這丑陋畸形的現狀,卻力不能及,如今,一個可以助他實現人生目標的人出現了。
喜歡龍吟壯歌請大家收藏︰()龍吟壯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