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吟壯歌

第490章 忠義之心

類別︰玄幻魔法 作者︰張馬 本章︰第490章 忠義之心

    穎州尉城守將張節在危難時刻救下了高青鸞、韓秀君和李香童。

    這時陸文龍領兵趕到,安景順與張節同是梁山好漢的後人,又是好友,便引薦二人認識。

    張節久慕陸文龍大名,早有結交之意,而陸文龍更是以兄弟相待,張節感激,道出了朝廷派他進駐尉城的用意。

    陸文龍也知張節雖然奉命前來,卻並不想與鳳凰山為敵,更有為山寨著想,很是感動。

    說起張節,便不得不先說說他的父親,梁山好漢,“沒羽箭”張清。

    張清,彰德府人氏,虎騎出身,相貌英俊,武藝高強,身披連環鎧,掌中梨花槍,座下銀鬃馬,擅長飛蝗石絕技,飛石打將,百中百發,因此,人們都稱他為“沒羽箭”。

    上梁山前,張清是東昌府兵馬都監。

    正值梁山軍攻打東昌府,張清請戰抵抗梁山大軍。兩軍陣前,張清施展飛石絕技,曾連打郝思文、徐寧、燕順、韓滔、彭汜、宣贊、呼延灼、劉唐、楊志、朱ほ、雷橫、索超、關勝、董平等梁山十五員戰將。後來歸順梁山,排名第十六位,上應天捷星,位列梁山八驃騎之一,他也是上梁山最晚的天罡星。

    朝廷征剿梁山之時,張清助梁山破童貫、敗高俅,為力保山寨立下大功。

    招安後,張清隨梁山軍抗敵平寇,居功至偉,尤其是在平定田虎之亂的時候,他遇到了同樣身懷飛石絕技的仇氏後裔瓊英郡主。二人一見鐘情,結為夫妻,瓊英郡主也依隨夫君加入了梁山軍,也正是這夫妻二人一同生擒了敵酋田虎。

    只可惜在征方臘時,張清戰死于獨松關,“只嘆沒羽箭,落地竟無聲”。

    妻子瓊英本欲殉情而去,怎奈當時她已有了身孕。為了給心上人留下骨血,她解甲歸田,扶柩回到張清的故鄉彰德府,將亡夫安葬。

    至此,瓊英為夫待孕守節,直到孩子出生,她又獨自撫養張節。張節繼承了父母雙親的品質,英武非凡,一表人才,又天資聰穎,悟性極高,習得一身本領,更是領悟了飛石絕技的精髓。

    當時的川陝宣撫使吳慧眼識人,看出張節雖年紀輕輕,卻是難得的將才,于是將其招致麾下,悉心傳教,重用提攜。

    張節沒有辜負吳將軍的信任,很快成長為可以獨當一面的大將。在和尚原、饒鳳關、仙人關等地的抗金作戰中,張節追隨吳、吳兩位將軍,殺得金兵望風而逃,為鎮守西部邊陲立下汗馬功勞。

    完顏兀術見難以擊敗吳吳的吳家軍,于是勒令宋高宗趙構讓吳退兵。高宗為討好金人,竟下令召回吳,將川陝一帶的大片土地割讓給了金國。

    看到朝廷黑白不分,君臣昏穢無能,吳氣憤難當,想到吳家軍將士用生命𥕜衛的國土,被朝廷拱手讓人,吳心灰意冷,便上疏祈請解甲歸鄉。

    高宗為保川地安寧,不以應允。並為撫其心,表其功,授吳開府儀同三司、四川宣撫使。

    連年征戰,已令吳心力交瘁,加之他身患隱疾,再難承擔之重。

    不久,一代名將吳病故于仙人關。得知吳的死訊,高宗深感悲痛,輟朝兩日。只是隨後便對吳家軍開始了行動,吳先前的部下大多被調往別處,只留下其弟吳繼續留守川陝,昔日的吳家軍也被朝廷“肢解”。

    看到這一幕幕的張節,對朝廷的所作所為既悲憤又無力,他決意辭官返鄉,侍奉母親。

    只是外敵壓境,國難當頭,如張節這般的英雄豪杰又怎能坐視不管,任憑江山淪沒?

    歸鄉期間,他一直心系抗金前線,想到岳飛、韓世忠等人在朱仙鎮浴血奮戰,張節也恨不得再上戰場,殺敵報國,可想到朝廷的腐朽昏庸,他只好無奈的忍受。

    朱仙鎮的戰事張節很是關切,自然也對陸文龍的名字熟之又熟。尤其是陸文龍棄金投宋、認祖歸宗,並為岳家軍立下不世之功的事跡所打動。張節忠心報國的熱情也又一次被點燃。加之母親也責怨他空有一身本領,卻不思報國,郁郁家中,實在有愧梁山好漢忠義之名。

    張節萌生了重披戰袍,為國征戰的念頭。可就在他已做好一切準備的時候,隨後發生的事情令他的為國熱情被又一次無情的澆滅。

    朱仙鎮大捷,朝廷非但不準得勝之師趁勢北伐,收復河山,反而對潰敗的侵略者卑躬屈膝,無恥乞和。

    不久,韓世忠、張信、劉琦等人或被罷去兵權,或被遠放邊塞。岳飛、岳雲、張憲等岳家軍將領被陷害身死,更是令人痛心疾首,這些有功之臣沒有一個有好下場的。

    紹興合議之後,大宋將士用鮮血換來的朱仙鎮更是被朝廷割讓給了金邦,簡直是喪權辱國。

    殘酷的現實讓張節更深刻的感到了朝廷的昏暗,他下定決心不再效忠這個腐臭至骨髓的朝廷。

    滿腔憤怒的張節有心揭竿而起,對抗朝廷,抵抗外敵。可母親瓊英怒斥他在國家危難之時,不思報國卻要造反,全無忠義之心,既愧對列祖列宗,更愧對先父。母親態度堅定,張節不敢造次。他素有報國之心,可這樣的朝廷確是令人心寒。

    就在張節迷茫之時,卻听聞陸文龍並沒有離開朱仙鎮,他率領人馬落草鳳凰山,守護一方百姓。

    就在不久前,陸文龍的鳳凰山合太行山、九龍山、紅桃山四山之力,擊退敵軍三路大軍、保全疆土和黎民百姓。各路義軍的英雄壯舉更是為世人贊頌。

    此刻的張節既敬佩又慚愧,他敬佩陸文龍的忠肝義膽,義軍將士的英勇無畏,也為自己的冷眼麻木,顧慮重重而慚愧。

    張節深知朝廷對陸文龍等人不會放心,必然加害,便決定自己出一份力,暗中幫助陸文龍和鳳凰山的義軍。

    他將自己的想法告知了母親瓊英,瓊英早已看出兒子的糾結和不甘,她也希望兒子能以男兒之軀,行忠義之事,便欣然應允。

    就這樣,張節再度出仕,重回穎州駐防。得知朝廷有意鳳凰山,他假意請纓,到離朱仙鎮最近的尉城駐守。

    張節此舉實為擋在朝廷和義軍中間,他要守護陸文龍他們的後背。

    喜歡龍吟壯歌請大家收藏︰()龍吟壯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龍吟壯歌》,方便以後閱讀龍吟壯歌第490章 忠義之心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龍吟壯歌第490章 忠義之心並對龍吟壯歌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