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秀君來信了,眾兄弟給陸文龍好一頓打趣。
自朱仙鎮大戰之後,陸文龍和嚴成方、關鈴、狄雷、樊成這兄弟五人越發投契,如今已是情同手足,說話間也便沒有了忌諱。對此,陸文龍的心里很是溫暖。
說笑了一番,嚴成方等人還是知趣的走了。
送走了他們,陸文龍回到帳中,打開了韓秀君的書信。
其實自韓秀君隨同父母兄長奉旨回京,這陸文龍一直惦記,如今來信了,陸文龍自然很急迫的想知道韓家的近況,尤其是韓秀君。
信上這般寫道︰念君思鑒,借函釋懷。當日一別,遙遙幾許,傷感之情,今猶耿耿。與君相識有期,卻是前世造化,今時欲享前緣,奈何身不由己。感天佑垂恩,成全夫妻之名,得償所願,甚是幸慰。現皇恩已釋,思君更切,歲月不居,不日便當飛馳前往,常伴君側。寥寥數筆,不盡依依,盼相見,君自珍重。 妻秀君泣書。
陸文龍感受到信上的字里行間滿滿的思念之苦,不禁想到連日了和韓秀君的相處,心里也不免有些傷感。
原本以為只有一封信,卻發現下面還有一張紙,看時發現這字跡不同于韓秀君的書信,再看方知是柳瑞雲寫的。
這封信並沒有什麼男女相思之情,只寫了些問候的話語。陸文龍和柳瑞雲之間很微妙,他們的關系似乎介于好友與男女之情,難以明言。陸文龍也感覺到柳瑞雲似乎在有意的回避自己,就連返京當日,她也沒有來道別,這令陸文龍有些疑惑。
他卻不曾知道,為了能讓他和韓秀君能早日在一起,柳瑞雲只能將自己的愛深深地埋藏在心里。
刻意的保持距離,正是不敢直面自己情感的表現。抑制感情是非常辛苦的,瑞雲亦然。
雖然只是簡短的問候,卻也聊以慰藉。可是柳瑞雲的信中還提到了朝廷有意與金人議和,這不禁令陸文龍心中一驚。他立即拿著書信去見岳飛。
此時岳飛靜坐帳中,心有所思。
聖上下旨先後調走了劉 、張信、韓世忠,卻對他不聞不問,既不下令進兵,也不分發糧餉,更沒有招他還朝,只把他和他的岳家軍置于朱仙鎮而不理,這讓岳飛有些不安。
此時,陸文龍進得帳來,說道︰“文龍見過元帥。”
“噢?”岳飛見陸文龍來了,問道︰“賢佷未見何事?”
陸文龍遞上書信,道︰“此信乃是柳姑娘所寫,請元帥過目。”
岳飛接過書信,看了一遍,嘆了口氣,從帥案上拿起又一封信,“賢佷,你來看。”
陸文龍接過一看,原來是韓世忠寫給岳飛的親筆信。信上的意思正是朝廷已決心和金人議和,並說高宗有意招岳飛進京,讓岳飛小心。
陸文龍看完信,說道︰“看來和議之事千真萬確,如此我大軍取得的勝果豈不白費?”
岳飛沒有做聲,只是無奈的搖了搖頭。
陸文龍又看了看信,不解問道︰“泰山大人提醒元帥要小心,是何用意?”
岳飛苦笑一聲,沒有回答。
陸文龍道︰“朝中有人對元帥不利?怎麼會?元帥功勛卓著,一心為國,莫不是惹了那幫奸佞之輩的記恨?”
岳飛道︰“我以身許國,不齒私欲,便是見到陛下,我也問心無愧。”
陸文龍道︰“信中既然這樣說,元帥還需小心為上。”
岳飛道︰“該來的總會來,想躲是躲不過的。”
陸文龍說道︰“朝廷當真議和的話,那些捐軀將士的血豈不是白流?”
聞言岳飛眼中流露出悲傷之情,他看手中的書信,說道︰“十年拼殺,只為驅除韃虜,收復河山,今朱仙鎮一戰擊潰敵兵,本欲北上中原,卻不想朝廷有意議和,實令人心痛。只盼陛下改變主意,準我北伐。”
事到如今,岳飛不得不接受一個事實︰最不想讓他北伐的人就是高宗本人,只是他依舊不甘心就此放棄,他還期盼著事情出現轉機的那一刻。
轉眼已到初秋,這一日,有人來報聖旨到。岳飛連忙起身接旨。
聖旨大意是宋金和議將成,雙方罷卻刀兵,召岳飛整兵回京面聖,論功行賞,加封官職。
岳飛叩謝皇恩,送走了使官,立即傳令升帳。不一刻,岳家軍眾將齊聚中軍大帳。
岳飛命王橫又復宣讀了聖旨,待王橫讀畢,岳飛說道︰“本帥決意不日啟程回京,但恐金人背信棄義,姑且將大軍不動,繼續駐守,我單身面聖。”
“前時韓元帥他們走的時候,聖旨上都言明了官職,今日哥哥這道旨意為何只說封官,不明何職?”牛皋本是粗中有細的漢子,此刻他發現了聖旨的玄機,為了岳飛的安危,他直言不諱。
施全也道︰“聖上的意思是整兵還朝,大哥單身面聖,只怕不妥。”
軍師諸葛英點了點頭說道︰“二位哥哥言之有理,小弟打探道朝廷遣吏部侍郎魏良臣前往議和,然金邦提出之條件極為苛刻,議和並不順利,如今聖旨卻道已然議和,只怕其中另有隱情,望兄長三思。”
“如今奸臣當道,哥哥不得不防啊!”
“先前不發糧草,如今又說撤兵封官,只怕沒那麼簡單。”
“是啊!大哥不可輕動!”
“岳大哥若回京,我等願舍命相隨。”
“聖旨上含糊其辭,也不曉得朝廷究竟是何用意?”
帳中眾將有很多出身綠林,他們原本就對朝廷不滿才起兵反叛,如今又看到朝廷如此對待功臣,積壓的情緒大有爆發之勢。
大家議論開來,都不希望岳飛單身回京。此番朝廷召岳飛回京,只說升遷而未言明官職,卻有些令人起疑。
岳飛也嗅到了一絲危險,可是他不相信朝廷開罪有功之臣。他看了看大家,知道眾兄弟也都是關心他,于是說道︰“目下奸臣在朝,蒙蔽聖上,我此去吉凶難料。可聖上命我進京,豈敢抗旨?今次回京面聖,必稟明原尾,陳述利弊,倘若聖上不听,有何疏虞,我情願獨任承擔!”
喜歡龍吟壯歌請大家收藏︰()龍吟壯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