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雨插話道“老吳,沒想到現在還有這麼出名的武俠小說,那這本《英雄志》斷更多久了?”
老吳想了想,回道“應該有十四年了吧!”
“啊?”杜雨驚異道,“居然這麼久!真是有生之年系列啊!”
高傳龍接話道“以我之見,《英雄志》完結遙遙無期。”
“哦!”老吳應了一聲。
高傳龍繼續道“老吳,我提到《英雄志》,就是有了一些想法。我們交流一下,看看我說的對不對?”
老吳惶恐道“龍哥!請說說你的看法。”
高傳龍忽道“對了!去廚房幫老吳拿一罐雪梨汁。”
“好!”杜雨爽快道,“不過,龍哥!等我來了再說啊!”
高傳龍點頭道“好吧!”
老吳感謝道“多謝龍哥!”
很快,杜雨拿來了一罐雪梨汁,遞給老吳。
高傳龍拿起床頭櫃退冰的雪梨汁喝了幾口,潤潤喉。
然後,他分析道“我覺得《英雄志》不是何時完結的問題,而是完結的難度太大了。
《英雄志》完結的難點,並非在于劇情本身的推進,而在于後期劇情中突然如潮水般涌來的海量信息。
書中觀海雲遠四人的對抗,本質上是建制派、反賊、調和派之間全方位、無死角的激烈沖突。
楊肅觀背後,是龐大且根深蒂固的整個體制;
秦仲海則代表著反賊,發出了關乎蒼生命運的深沉之問;
伍定遠和盧雲,則是作者明顯偏愛的調和者角色。
《英雄志》的斷更,恰好卡在這三方全面開戰、火藥桶即將被點燃的緊要關頭。
這種寫法,使得故事更多呈現出一種寫意的風格,而要給故事一個圓滿的收尾,難度極大。
全面對抗的情節本就極難駕馭,古龍在《流星蝴蝶劍》里描繪黑幫全面火拼的場景,就曾讓溫瑞安模仿了一輩子,卻始終難以企及。
而《英雄志》前期精心鋪墊了宏大世界全面對抗的緊張氛圍,楊肅觀和秦仲海各自展現出令人膽寒的強大壓迫感,讓局勢愈發緊張復雜。
擺在作者孫曉面前的,還有一個棘手的難題。
《英雄志》中人物的精彩爆發,是以前面大量過渡劇情為鋪墊的,然而這些過渡劇情質量參差不齊,不少寫得並不出彩。
但不可否認的是,它們在增強讀者參與度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倘若將這些鋪墊全部刪掉,書中那些令人震撼的轉折,或許就無法給讀者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
可如何進行刪改,孫曉自己也猶豫不決。
如果直接讓人物爆發,那些與爆點緊密相關的劇情,可能會因為鋪墊不足,在讀者心中停留的時間過短,進而影響整個劇情線的表現力和感染力。
畢竟,《英雄志》後期那些震撼人心的大轉折,其強大的爆發力,正是建立在‘相關線索在讀者心中長久縈繞’的基礎之上。
從戲劇理論的角度來看,《英雄志》斷更之處其實已經違背了相關原則。
戲劇理論強調,沖突雙方的力量應保持相對對等,當力量對比分出勝負時,故事也該迎來大結局。
即便是《竇娥冤》這樣的經典之作,主角竇娥的精神力量也能與世俗的強暴勢力相抗衡。
《英雄志》在創作過程中,存在一種明顯的路徑依賴。
前期,孫曉確實借鑒了《竇娥冤》的寫法,用人物強大的精神力量去抗衡外界的強大壓力。
然而,當故事發展到需要掀起革命的關鍵時刻,他依然延續了這種‘用不屈意志抗衡強權’的思路,著重刻畫敵人的強大,以及盧雲堅韌不拔的品質,將這一對矛盾沖突不斷放大。
但問題在于,調和派的力量,即便算上伍定遠,依然顯得太過弱小。
盧雲實際上並沒有足夠的能力與楊肅觀、秦仲海形成真正的對立。
可作者卻人為地切斷了悲劇發生的可能性,一味地渲染所謂的‘聖光’,讓故事的發展略顯突兀。
《英雄志》後期的對峙,代表著三個不同群體的激烈踫撞。
按照常理,這種情況本應是小說剛剛完成鋪墊,即將進入精彩高潮的階段。
楊肅觀代表著朝堂的權威,秦仲海代表著蒼生的利益,兩者之間的對峙規模宏大、意義深遠。
而盧雲作為調和派的代表,他的處境其實早已通過伍定遠的遭遇展現得淋灕盡致。
盧雲既然在故事中成為一個被世人遺忘的人,那麼他又如何能實現‘王者歸來’呢?
沒有眾人的擁護和呼喚,又怎能稱得上王者呢?
《英雄志》存在的一個主要硬傷,在于第二幕缺乏完整性。
秦霸先從意氣風發到為蒼生祭天的故事,卻堪稱完整。
在這個故事中,大環境對秦霸先的壓迫是全方位的,從政治到社會,從輿論到人心,無一遺漏。
而秦霸先面對如此巨大的壓力,也竭盡所能地進行了反擊。
直到最後,他無奈認輸,感慨英雄終究輸給了殘酷的世道。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面更精彩!
這種強烈的壓迫感,金庸的作品難以企及;
古龍的對抗張力則多局限于市井人物的小打小鬧。
由此可見,《英雄志》在立意上確實有著獨特的深度和高度。
第二幕將‘壓迫’這一主題演繹到了極致,甚至比第一幕更加精彩,所以以祭天這樣的情節來收尾,也顯得合情合理。
而且,這個祭天應該是一場驚心動魄、打得天昏地暗的激烈場面,而不是簡單地認輸後被剝皮了事。
那麼,《英雄志》是否真的沒有破局之法呢?
其實並非如此。
繼承秦霸先志向的是秦仲海,從故事邏輯上講,盧雲不參與這場激烈的紛爭也未嘗不可。
被稱為‘人妻之友’的盧雲,在故事中的角色定位有時顯得有些模糊,意義不太明確。
他完全可以像一個冷靜的旁觀者,如同攝像頭一般記錄下發生的一切。
讓秦仲海和楊肅觀拼個兩敗俱傷、同歸于盡,伍定遠作為調和派出來收拾殘局,而盧雲則可以著書立說,成為人們敬仰的聖人。
這樣的結局,或許能讓每個角色都找到屬于自己的歸宿。
畢竟,如今的盧雲甚至連被祭天的資本都沒有了,他手中已經沒有足夠的籌碼來改變局勢。
盧雲這個角色,運用了類似《竇娥冤》的寫法。
他掉崖十年後重返人間,卻被世人遺忘,頗有幾分六月飛霜的悲涼意味。
而秦仲海則更像是《趙氏孤兒》中的主角,背負著沉重的使命和仇恨。
盧雲這樣的人,似乎更適合成為一個歷史的記錄者,他就像鄭超麟。
也許,對于《英雄志》來說,最好的結局便是
在經歷了無數的浮華與滄桑之後,盧雲成為門生滿天下的山中宰相、世人敬仰的聖人。
他坐在寧靜的書齋中,緩緩展開一沓潔白的宣紙,飽蘸濃墨,揮筆寫下‘英雄志’三個蒼勁有力的大字,為這段波瀾壯闊的故事畫上一個充滿韻味的句號。”
喜歡這里有一個超級寫作系統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這里有一個超級寫作系統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