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傳龍看完老吳《刀神傳說》同人小說,震驚不已。
其同人小說不僅劇情與原著緊密相關,而且人物性格與原著如出一轍。
高傳龍感嘆道︰“老吳!寫的非常好!非常好!”
林婉兒和杜雨連忙請求︰“我們能看看嗎?”
“當然可以!”高傳龍說著,把老吳的小說手稿遞給林婉兒。
杜雨識趣道︰“龍嫂先看。”
老吳激動道︰“龍哥!那我可以發表這篇同人小說嗎?”
高傳龍正想答應,忽然想起李編輯和田大師。
于是,他皺眉道︰“這個……我做不了主啊!”
“啊?”老吳感到奇怪,“龍哥!《刀神傳說》是你的小說,為什麼做不了主?”
高傳龍把李編輯準備出版《刀神傳說》和田大師運營《刀神傳說》的事情簡單說了一下。
老吳聞言,皺著眉頭,一時無語。
與此同時,林婉兒和杜雨都看完了老吳《刀神傳說》同人小說。
林婉兒評價道︰“這小說風格跟老高簡直一模一樣啊!”
杜雨稱贊道︰“是啊!沒想到老吳仿寫能力如此厲害!”
只是老吳對兩人的稱贊無動于衷。
畢竟寫的再好,發表不了都是空的。
高傳龍保證道︰“老吳!我把同人小說這件事跟李編輯好好商量一下,再答復你吧!”
老吳無奈道︰“好!謝謝龍哥。”
不知不覺到了午飯時間,林婉兒起身去廚房忙碌。
高傳龍邀請杜雨和老吳留下來吃午飯。
杜雨和老吳同意了。
吃過午飯後,杜雨送老吳回去,然後接雷小燕來到a棟305。
下午3點左右,高傳龍、林婉兒、杜雨和雷小燕相聚客廳。
高傳龍的寫作講座再一次開啟。
眾人紛紛洗耳恭听。
高傳龍此次講座內容是︰隱形的寫作門檻。
他早有準備,娓娓道來︰“在生活的舞台上,我們常常會遭遇各種看似難以逾越的障礙。
事實上,數量的積累就是我們現實生活中最大的隱形門檻。
它就像一道無形的牆,橫亙在我們與成功之間,只有跨越它,才能看到更廣闊的天地。
就拿寫作這件事來說,很多新人常常覺得寫作難如登天,一提筆就愁眉苦臉,絞盡腦汁也寫不出幾個像樣的字。
其實,寫作本身並不是一件高不可攀的事情。
真正讓他們感到困難的是期望與現實之間的巨大落差。
很多人在開始寫作之前,都低估了必要的練習次數。
從理論上講,任何技能的提升都需要大量的練習。
就拿寫作來說,或許練習1萬次我們才能真正看到明顯的效果。
可很多人卻天真地以為練習1000次就能信心滿滿地上場寫作了。
這種錯誤的認知,讓他們在寫作的道路上屢屢踫壁。
我們不妨看看生活中的其他例子。
嬰兒學走路,這是一個再平常不過的過程,但其中蘊含的道理卻深刻而有力。
嬰兒平均要摔倒1500次,才有可能真正學會走路。
每一次摔倒,都是一次嘗試,每一次嘗試,都是在積累經驗。
正是這無數次的摔倒和嘗試,才讓他們逐漸掌握了身體的平衡,學會了邁出穩健的步伐。
再比如廚師,要想達到顛勺自如的境界,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他們需要在廚房里翻炒至少3噸的食材,在日復一日的翻炒中,感受火候的變化,掌握食材的熟度,才能練就出精湛的廚藝。
回到寫作領域,尤其是寫網文小說,數量的積累同樣至關重要。
那麼,我們用什麼來評判一個人是不是一個寫作的老司機呢?
其實,最簡單的指標就是拆文或閱讀的數量。
為什麼我們總是強調寫網文小說之前必須拆文和閱讀,而且還得拆夠或閱讀20部以上小說呢?
很多人一听到這個要求,就覺得有點多,恨不得看了2部小說或拆1部小說就上手寫。
然而,無數作者的經驗,包括我自己的親身經歷都表明,拆夠或閱讀20部小說,這個數量就是我們寫網文入門的最低門檻。
我從小學開始就喜歡看小說,到目前為止,看過的小說至少有一百本以上。
比如四大名著,比如金庸、古龍、溫瑞安的武俠小說,比如黃易的《尋秦記》,倪匡的衛斯理系列;還有日本的偵探小說、福爾摩斯探案集;還有哲學小說《甦菲的世界》,現代小說《平凡的世界》《穆斯林的葬禮》;以及網文小說《無限恐怖》《完美世界》《從前有座劍靈山》《穩健大師兄》《斬神》《盜墓筆記》等等。正是通過大量的閱讀和拆文,我才逐漸掌握了網文寫作的技巧和規律。
而那些在這一過程中想直接寫稿,不重視閱讀和拆文積累的人,無一例外,全部都以失敗告終。
這就是典型的聰明反被聰明誤。
他們以為自己可以跳過積累的過程,直接到達成功的彼岸,卻不知道,沒有足夠數量的積累,就如同空中樓閣,看似美好,實則不堪一擊。
其實,不只是寫作領域,在其他領域也是如此。
達芬奇,這位被公認為天才的藝術家,在出道之前,也必須得一筆一劃地畫寫實,去畫模特,去臨摹。
他不斷地練習,不斷地積累,才創作出了像《蒙娜麗莎》《最後的晚餐》這樣舉世聞名的作品。
喬布斯,這位科技界的傳奇人物,雖然才華橫溢,但他卻強調每個人都要‘stay fooish’,也就是要保持謙遜,不斷學習和積累。
他深知,只有通過大量的實踐和積累,才能創造出真正偉大的產品。
真理總是簡單而且質樸的,但大部分人都會選擇嗤之以鼻。
在網文界,很多大神在寫出代表作之前,就已經看了很多小說,寫了幾百上千萬字。
比如唐家三少在創作《斗羅大陸》之前,已積累了豐富的寫作經驗與人生閱歷。
他自幼熱愛閱讀,各類書籍尤其是奇幻、武俠類作品對他影響深遠,為其日後創作奠定了堅實的文學基礎。
2004年,唐家三少開啟網絡文學創作之旅,處女作《光之子》誕生,盡管初出茅廬,但這部作品展現出他獨特的想象力與敘事風格,吸引了一批讀者關注。
此後,他筆耕不輟,陸續創作了《狂神》《善良的死神》《惟我獨仙》等多部作品。
在這些創作過程中,他不斷摸索、打磨寫作技巧,嘗試不同的題材和風格,逐漸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創作體系。
他注重人物塑造,力求讓每個角色都鮮活立體;
在情節構建上,也愈發注重邏輯性與連貫性,故事節奏張弛有度。
同時,唐家三少始終保持與讀者的緊密互動,通過讀者反饋了解市場需求和喜好,不斷調整創作方向。
正是憑借著前期多部作品的積累、對寫作的執著熱愛以及與讀者的深度交流,唐家三少在創作《斗羅大陸》時,才能厚積薄發,打造出一個充滿奇幻色彩與熱血激情的斗羅世界,開啟網文新紀元。
所以,無論我們身處哪個領域,都不要忽視數量的積累。
它是我們跨越隱形門檻的關鍵,是我們走向成功的必經之路。
只有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地去積累,我們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實現自己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