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這時,高傳龍的手機響了。
他拿起手機一看,是杜雨打來的。
杜雨在電話里說︰“龍哥!老吳要見你!你見不見呢?”
“老吳?”高傳龍一時想不起來,說︰“老吳是誰?”
杜雨介紹道︰“就是那個想寫武俠小說的‘武俠專家’啊!”
高傳龍馬上想起來了︰原來是“武俠夜話”的作者,一個四十歲的中年大叔。
他看了一眼林婉兒。
林婉兒心領神會道︰“既然是小杜介紹的,他們就一起來我們這里見一下吧!”
于是,高傳龍回道︰“叫老吳到我這里來吧!”
杜雨高興道︰“多謝龍哥!我們已經在樓下了。”
“我去!”高傳龍和林婉兒同時道。
高傳龍馬上到客廳去等待開門,林婉兒則在廚房忙活。
不一會兒,杜雨帶著老吳再一次與高傳龍見面。
高傳龍、杜雨和老吳在客廳沙發落座後,林婉兒端著茶水來到了茶幾旁。
她輕輕地把茶水放在茶幾上,招呼道︰“你是小杜的朋友老吳吧?請喝茶。”
老吳被林婉兒驚艷到了,盯著林婉兒,一時沒有回應。
杜雨連忙道︰“老吳!這是龍嫂,叫你喝茶了。”
老吳頓覺失態,惶恐道︰“我跟小杜很熟,是老朋友了。”
林婉兒也在沙發上坐下來,問道︰“听老高說,你是研究武俠的‘武俠專家’?”
老吳喝口茶水,謙虛道︰“不敢當!不敢當!”
林婉兒笑問︰“那你知道阿紫吧?”
“知道!”老吳馬上道,“阿紫是《天龍八部》里面一個既可憐又可恨的悲劇女性人物。”
林婉兒不由朝高傳龍瞟了一眼。
高傳龍心中明白︰婉兒這是用眼神暗示阿紫確實不是反派人物。
林婉兒輕聲道︰“我看過電視劇《天龍八部》,一直有一個問題想不明白。”
老吳接話道︰“額……龍嫂!有話請說。”
林婉兒不解道︰“金庸先生為什麼要把阿紫眼楮寫瞎了?而且古代移植別人的眼楮,真的會成功嗎?”
杜雨附和道︰“對啊!古代移植眼楮會成功嗎?”
老吳侃侃而談︰“《天龍八部》中阿紫移植眼楮成功,實為金庸的武俠想象,而非真實古代醫學的體現。
小說中,阿紫被丁春秋毒瞎雙眼後,虛竹通過移植游坦之的眼角膜使其復明。
這一情節雖在武俠世界中邏輯自洽,卻與歷史事實相悖。
首先,從醫學史角度看,角膜移植術直到19世紀才由西方醫生首次嘗試,而《天龍八部》故事背景設定在北宋時期,兩者相隔數百年。
金庸筆下的‘神醫’虛竹雖能以武功結合醫術,但這種設定顯然超越了古代醫學的認知範疇。
其次,小說中移植成功的關鍵在于‘活人眼角膜’與‘筋脈未斷’的設定,這種醫學邏輯雖在武俠框架內合理,卻缺乏現實依據。
古代中醫雖有外科手術記載,但器官移植技術遠未達到小說描述的水平。
金庸通過這一情節,既展現了武俠世界的奇幻色彩,也深化了游坦之對阿紫的痴情與阿紫的自私性格。
這種藝術加工雖不符合歷史真實,卻為故事增添了戲劇張力,體現了武俠文學‘以虛寫實’的創作特色。
因此,阿紫移植眼楮的成功,實為金庸虛構的文學手法,而非古代醫學技術的真實寫照。”
林婉兒恍然道︰“小說是小說,現實是現實。”
老吳忽沉吟道︰“其實,阿紫失明並不是金庸先生寫的。”
眾人都感震驚。
杜雨追問道︰“老吳,《天龍八部》作者就是金庸先生啊!為什麼說阿紫失明不是他寫的?”
老吳滔滔不絕道︰“在武俠文學的璀璨星河中,《天龍八部》無疑是一顆耀眼的明珠,而其中阿紫失明又復明的情節,背後卻有著一段鮮為人知的代筆故事。
金庸先生創作《天龍八部》時,正值該作品在報紙上緊張連載。
連載這種形式,如同每日為讀者奉上一道文學大餐,需持續保持新鮮感與吸引力,對作者創作速度和穩定性要求極高。
彼時,金庸先生因事務纏身,需前往歐洲處理事務。
但連載不能中斷,否則會令翹首以盼的讀者失望,影響報紙銷量與聲譽。
于是,金庸先生想到了好友倪匡。
倪匡同樣是才華橫溢的作家,在文學創作上頗有建樹,金庸先生便放心地將《天龍八部》的連載任務暫時托付給他,還特意叮囑倪匡,寫作時不要將任何角色‘寫死’,畢竟每個角色都傾注了金庸先生的心血,也承載著讀者的情感與期待。
倪匡欣然應允,開始代筆創作。
然而,在創作過程中,倪匡對阿紫這個角色實在喜歡不起來。
阿紫在故事中性格刁鑽古怪、行事狠辣無情,為達目的不擇手段,讓倪匡覺得這個角色缺乏人性溫暖。
或許是出于對角色的‘不滿’,又或許是想在創作中增添一些別樣的趣味,倪匡決定‘小小地懲罰’一下阿紫。
于是,他大筆一揮,安排阿紫被丁春秋毒瞎雙眼。
這一情節在報紙上刊出後,讀者們大為震驚,畢竟阿紫雖不討喜,但也是故事中的重要角色,突然失明讓故事走向變得撲朔迷離。
金庸先生從歐洲歸來,看到報紙上阿紫失明的情節,心中雖感意外,卻並未責怪倪匡。
他深知文學創作本就是充滿個性與創意的過程,倪匡的這一筆雖偏離了自己原本的設定,但也為故事帶來了新的轉折與可能性。
為了使情節合理化,並讓故事得以順利推進,金庸先生憑借深厚的文學功底與巧妙的構思,在後續創作中精心安排了阿紫復明的情節。
他引入虛竹這一角色,借助虛竹高超的醫術,讓游坦之將眼角膜移植給阿紫,使阿紫重見光明。
這一情節不僅彌補了阿紫失明帶來的突兀感,還進一步豐富了故事內容,展現了江湖中奇妙的醫術與人物間復雜的情感糾葛。
阿紫失明這一並非金庸先生原創的情節,在金庸先生的妙筆下,成為了《天龍八部》中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片段。
它既體現了倪匡創作時的獨特想法與‘小調皮’,也彰顯了金庸先生對作品嚴謹負責的態度以及卓越的文學駕馭能力。
這段代筆往事,如同武俠世界中的一段奇聞軼事,為《天龍八部》這部經典之作增添了一抹別樣的色彩,也讓讀者們更加深入地感受到武俠文學創作背後的魅力與不易。”
眾人聞言,驚嘆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