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這時,林婉兒推開了雜物間的門。
她招呼道︰“老高!小杜!花花姐!可以吃飯了。”
高傳龍、杜雨和花花聞言,連忙跟著林婉兒來到了廚房。
餐桌上是豐盛的菜肴,香氣撲鼻,讓人胃口大開。
眾人坐好後,食指大動,大快朵頤。
吃了一會兒後,眾人開始邊吃邊閑聊了。
杜雨建議道︰“小燕!今天難得花花姐光臨!有什麼問題盡管問?”
雷小燕欲言又止。
林婉兒不客氣道︰“花花姐!小說中反派如何安排他的死法最好呢?”
花花沒有馬上回答,而是詢問高傳龍和杜雨︰“你們覺得呢?”
杜雨快人快語︰“不一定要死啊!可以改邪歸正。”
高傳龍補充道︰“也就是化敵為友。”
林婉兒不滿意道︰“如果反派一定要死了?”
“這……”杜雨猶疑道,“那肯定被主角殺死了。”
高傳龍若有所思。
花花輕輕搖頭後,說道︰“反派最好的死法就是為愛而死。”
林婉兒和雷小燕聞言,雙眼一亮。
林婉兒追問道︰“此話怎講?”
花花侃侃而談︰“在很多影視和文學作品里,總有那麼一些讓人印象深刻的反派角色。
今天咱們要聊的這類反派,是個特別的‘戀愛腦’反派。
啥意思呢?就是這類反派除了為女主獻出生命這個結局,好像也沒別的更合適的走向了。
其實啊,不少反派選擇為愛赴死,這是他們唯一也是最佳的選擇。
這麼做,既能讓反派角色大放異彩,獲得高光時刻,又能把他們的整個人設給圓滿地收尾,尤其是那些有靈魂、不是單純工具人炮灰的反派。
咱們先說說反派的核心特點,他們通常是和主流價值觀對著干的。
比如說,有的反派權力欲特別強,一門心思就想往上爬,掌控一切;
有的報復心重,別人稍微得罪他一點,他就想方設法報復回來;
還有的具有反社會傾向,完全不把社會規則放在眼里。
可深情呢,又要求人奉獻、犧牲,有很強的利他屬性。
這倆一對比,就會發現它們天然就沖突。
所以,當反派的行為動機被簡單歸結為為了得到愛不擇手段時,那反派的惡行在觀眾眼里就變了味兒,會被解讀成偏執、幼稚、自私,這樣一來,反派就沒了那種讓人害怕的威懾力,也顯得沒什麼深度,整個角色就陷入了又蠢又壞的尷尬境地。
不過呢,要是給反派安排一個極端事件,也就是為愛而死,就能很好地彌補這個角色前面給人帶來的那種撕裂感。
他這一死,不僅是惡行的終點,更是成了愛的終極證明。
打個比方,就像一個原本在黑暗里肆意妄為的人,最後用生命點亮了一盞愛的明燈,把之前那些不好的東西都給照亮、化解了。
用死亡來作為人設閉環,還有三個特別重要的敘事功能。
第一個功能是道德審判的轉移。
咱們不管是追劇還是看小說,對反派的厭惡很多時候都是因為他們做了那些有獲利屬性的壞事,像殺人奪權啥的。
這時候,要是給反派的死賦予無私性,比如他是為了心愛的人而死,那觀眾對這個角色的看法就會發生改變。
就好比《香蜜沉沉燼如霜》里的潤玉,他一開始黑化奪權,好多觀眾都對他有意見,覺得他太壞了。
但是當他為了救錦覓自毀元神的時候,大家就把注意力從他之前的惡行上,轉移到了他愛而不得的悲劇性上,對他也就沒那麼厭惡了,甚至還有點同情他。
第二個功能是破解戀愛腦的降智感,給角色的人設合理性打上一個終極補丁。
反派要是為愛瘋狂,智商還掉線,那這個角色的魅力可就大打折扣了。
觀眾會覺得他蠢得要命,壞得也很單薄,沒有那種層次感。
要是把他的死亡設計成精密算計後的自願犧牲,那就能展現出他的智性底色。
比如說,反派在死之前可能已經把所有事情都安排好了,他知道自己的死能換來什麼,能保護心愛的人,或者能讓自己的惡行得到某種救贖。
這麼一來,這個人設就飽滿多了,也有了完整性。
畢竟,一個單純的壞人,遠遠比不上一個站在自己角度,除了壞還有別的情感,形象特別飽滿的反派。
第三個功能是情感價值的暴力提純,用死亡來作為愛的計量提純。
咱們看網絡小說,追求的就是那種極致的情感沖擊。
就像常見的虐文公式里,死了的白月光才是無敵的。
死亡在這個時候,就成了計量化情感里最粗暴有效的方式。
不過得注意,不能為了死而死,不然這個角色又回到了下線工具化的狀態。
得好好鋪墊,讓觀眾覺得這個角色的死亡是他自己選擇的,是他深思熟慮後的結果。
那為啥說為愛死亡是這類反派的必須項呢?
這其實和咱們東亞文化的心理底層邏輯有關,是父權敘事下的獻祭美學。
在性別權利投射下,男性反派要是死了,往往會被賦予騎士精神,也就是保護者的形象。
而女性反派呢,就容易淪為瘋女人,需要通過死來完成去污名化。
在女頻的言情文里,為了讓讀者達成幻想和滿足感,就需要突出男性的情感奉獻。
所以讓反派為愛而死,就成功地賦予了他騎士精神。而且從集體潛意識來看,咱們東亞文化里有以死明志的傳統,死被建構成了最高級的情感表達儀式。
總而言之,為愛而死作為角色閉環的本質,其實就是敘事贖罪券。
通過死亡,能完成三重兌換︰
第一重,惡行用命償還,完成道德解脫,讓反派之前做的壞事看起來沒那麼不可原諒;
第二重,戀愛腦用命證明,完成情感升華,讓反派對愛的執著得到升華;
第三重,工具人用命刻印,加深觀眾的記憶點,讓觀眾對這個角色印象深刻。
上面說的這些,雖然是以戀愛腦反派為例子,但並不是說只有戀愛腦才能為愛而死。
這里的‘愛’也可以是親情、友情等有情感羈絆的愛,只要是這種有情感羈絆的愛,都能達到類似的效果。
就像有的反派為了保護自己的家人而死,或者為了自己的朋友犧牲,同樣能讓這個角色變得立體、飽滿,讓觀眾對他產生不一樣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