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人吃飽喝足,雷小燕爽快地買單了。
她看了一下手機,居然快2點了。
就在這時,杜雨邀請道︰“龍哥!龍嫂!我送小燕回宿舍,順路帶你們一下。”
高傳龍同意道︰“好!”
雷小燕弱弱道︰“直接去a棟305吧!周末下午的寫作講座,時間快到了。”
“周末下午的寫作講座?誰的講座?”杜雨不解道。
林婉兒插話道︰“老高的講座啊!”
“啊!龍哥啊!”杜雨興奮道,“龍哥!我可以參與嗎?”
“小聲點!”高傳龍低聲道,“當然可以了。”
下午三點,高傳龍、林婉兒、杜雨和雷小燕齊聚a棟305的廚房。
高傳龍早有準備,開口道︰“最近小杜、小燕寫小說不太順利!
婉兒也剛剛開始連載新的小說《千年女帝》,日收暫時不如第一部小說《青春情繭花開》。
所以,今天我講講寫作心態問題。
大家一定要記住︰一部小說不可能是完美的,追求完美經常適得其反。
只要一部小說寫出了自己想說的話,或者賺到了自己預期的錢,就足夠了。
我舉兩個例子︰一個是爆款科幻《三體》;一個是爆款仙俠《大慶打更人》。”
眾人安靜傾听。
高傳龍侃侃而談︰“《三體》問世以後,獲獎無數,讓作者財富自由,也得到了許多讀者的好評。
但我現在所講的是某個人對《三體》的負面評論︰
其一,思想深度的局限與邏輯的疏失。
《三體》作為一部現象級的科幻巨著,表面上看探討了不少宏大主題,像人類和外星文明的互動、科技發展對社會的影響,還有宇宙生存法則等等。
但仔細琢磨,就會發現它對這些主題的挖掘不夠深入,就像一座外表宏偉但內部裝修粗糙的大廈。
先說說人類和外星文明的關系。
在《三體》里,三體文明和地球文明的沖突被簡單歸結為搶生存資源、拼科技實力。
可實際上,不同文明之間的踫撞哪有這麼簡單?
在現實的文化研究和哲學思考中,文明之間的踫撞涉及到宗教信仰、倫理道德、社會制度、審美觀念等好多方面。
就好比現實里不同國家的文化交流,不只是比誰經濟強、資源多,還有價值觀、生活方式的踫撞。
但《三體》沒把這些關鍵因素好好展開說說。
比如三體文明高度集權,地球文明強調民主自由,這麼明顯的差異,書里就只當個背景提了一句,沒去分析背後的文化根源,也沒說這些差異在兩個文明沖突里起了啥作用。
這就讓文明沖突的描寫變得很表面,少了那種復雜又真實的味道。
再看看科技和人性的關系。
科幻文學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通過虛構的科技場景,看看人性在科技沖擊下是變還是不變。
可《三體》在這方面沒做好。《三體》里的科技元素,大多就是用來推動情節的工具,沒和人性深度結合。
就像冬眠技術,小說里經常出現,本來這是個很好的切入點,能探討人類對時間、生命和自我認知的變化。
但書里只是用它讓人在不同時代來回穿梭,沒去刻畫冬眠時人物內心的變化,也沒考慮這會帶來啥社會倫理問題。
這種對科技和人性關系淺嘗輒止的描寫,讓作品的思想沒什麼深度,看完就忘。
最後說說思想邏輯的連貫性。
《三體》有個核心概念叫黑暗森林法則,說是宇宙里文明之間生存競爭,哪個文明暴露位置,肯定會被其他文明打擊。
但這個結論的推導有問題。
它忽略了文明之間也可以交流合作,不同文明可能有不同的價值觀和行為方式。
就像現實里,國家之間也有合作共贏的時候,不是只有你死我活的競爭。
這種簡單片面的邏輯推理,讓整個系列的理論支撐變得很弱,基于這個法則構建的宇宙秩序也讓人覺得不可信,作品的思想體系也就不那麼嚴密、有說服力了。
總的來說,《三體》雖然很火,但在思想內核的深度挖掘上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其二,立意視角狹隘與價值偏離。
《三體》這部作品,本想展現人類在浩瀚宇宙中的渺小與偉大,探索人類文明未來的走向,可實際上,它在立意上存在明顯問題,視角狹隘,價值也有所偏離。
《三體》把太多筆墨放在了人類在三體危機下的掙扎求生,以及人類內部的權力斗爭和利益博弈上。
小說里,我們看到了大量人類社會分裂、猜忌、自私自利的場景。
當地球面臨危機時,不同國家和勢力之間明爭暗斗,勾心斗角。
就說那面壁者計劃,本是為了應對三體危機,結果卻成了各方權謀算計的舞台。
政治概念在小說里被過度泛化,感覺‘科幻’這個主題都成了表面功夫。
這種敘事方式,不僅沒把作品的立意提升上去,反而給人一種裝腔作勢的感覺。
咱們再從文化價值的角度看看。
《三體》在展現不同文明交流互鑒方面,有著嚴重的不足。
科幻文學可不一般,它是跨越文化邊界的文學形式,肩負著促進文化理解與包容、探索多元文化共生模式的重要使命。
但在這部小說里,地球文明和三體文明之間的交流,幾乎全被戰爭和對抗填滿了。
三體文明一發現地球,雙方立馬就陷入了入侵與防御的敵對狀態,根本沒機會嘗試用和平的文化交流來化解危機,更別說實現共贏了。
想想人類歷史,多少次文化交流融合促進了文明的發展。
就像古代的絲綢之路,不同國家和民族通過貿易往來,不僅交流了商品,還傳播了文化、科技和思想,讓大家都受益。
可《三體》卻反其道而行之,傳遞出一種狹隘的文化觀和消極的文化價值觀。
它幾乎沒引導讀者去思考不同文化之間相互學習、相互借鑒的可能性,反而強化了文化沖突不可調和的刻板印象。
如今,人類正積極進行太空探索,渴望與其他文明友好交流、共同發展。
但《三體》的這種設定,卻和人類太空探索的征程背道而馳。
它偏離了科幻文學在促進文化多元共生、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方面應有的價值追求。
一部好的科幻作品,應該有深刻的思想和文化內涵,能啟發讀者思考人類的未來和不同文明的關系。
而《三體》在這方面,確實有所欠缺,削弱了科幻作品本該有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