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有一個超級寫作系統

第459章 奇兔網已涼涼

類別︰玄幻魔法 作者︰我真不是刀神 本章︰第459章 奇兔網已涼涼

    丙三的直播結束了。

    高傳龍把手機放到一旁若有所思。

    過了一會兒,他來到電腦前登錄“青松論壇”,驗證一下直播的真偽。

    但見“青松論壇”關于起飛網夜無疆的帖子還是是不是冒出來。

    很快,高傳龍就在第二頁看到了一個帖子︰“奇兔網涼了?老編輯相繼離職。”

    他認真閱讀帖子內容︰

    一、編輯離職潮。

    今年年第一季度,奇兔小說網的編輯團隊遭遇了“地震式”人員變動。

    2月,小橋、光芒、熊毛三位資深編輯宣布離職;

    3月,成主與谷城緊隨其後提交辭呈。

    這場離職潮並非孤立事件︰

    早在去年,冉指、風雲、折雨、吹雪等老牌編輯就已集體出走;

    更早追溯至前年,編輯熊貓轉投企鵝閱讀時,就已為這場危機埋下伏筆。

    編輯團隊的集體撤離,猶如推倒多米諾骨牌的第一塊。

    據內部人士透露,某離職編輯在朋友圈寫下“十年奇兔人,終作別離客”,配圖是辦公室里堆積如山的退稿信與未拆封的簽約合同。

    這些細節折射出平台生態的深層病變︰

    當曾主導腦洞文風潮的編輯們接連離開,意味著奇兔網已失去內容創新的引擎!

    二、編輯出走三重因。

    其一、流量斷崖式下跌。

    五六年前,奇兔網頭部作品訂閱量曾穩居“數萬均訂”梯隊,但到去年已跌至“數千均訂”區間。

    某前編輯透露,其負責的都市異能類小說,四年前同期訂閱量可達8萬,去年同類作品最高訂閱僅2.3萬。

    作者收入銳減直接導致人才外流,去年平台簽約作者數量同比下降42。

    更致命的是題材監管收緊。

    奇兔網賴以成名的“擦邊球”創作模式遭遇政策寒冬,編輯可操作的題材範圍從玄幻、都市、歷史等全品類,壓縮至僅剩少量“安全區”。

    某離職編輯在離職報告中寫道︰

    “當玄幻作者開始研究《出版管理條例》,編輯的選題會就變成了政策解讀會。”

    其二、工資縮水危機。

    網絡流傳的工資截圖顯示,奇兔網編輯底薪+績效的月收入普遍在15002800元區間。

    某編輯透露,其去年12月工資條顯示︰

    底薪2200元,績效380元,即完成簽約5本,扣除社保後實發2417元。

    對比起飛小說網同崗位編輯60008000元的月薪,奇兔網的薪酬競爭力已跌至行業末位。

    其三,行業格局劇變。

    西瓜小說網憑借免費閱讀+廣告分成模式,三年內用戶規模增長300;

    起飛網依托《慶余年》《贅婿》等ip改編,去年影視改編收入突破45億元。

    反觀奇兔網,既無免費模式吸引下沉用戶,又缺乏ip開發能力。

    在西瓜網、七鹿網、豆豆網等平台的圍剿下,市場佔有率從五年前的18跌至去年的6。

    三、讀者和作者離心。

    其一、日更萬字“絞肉機”,創作激情的消亡。

    六年前,奇兔網“掐快錢”模式達到巔峰。

    某前作者回憶︰“開篇三萬字定生死,首日收藏破5000就續寫,否則直接太監。”

    這種工業化創作模式催生出“日更萬字俱樂部”,但隨之而來的是創造力枯竭。

    某工作室主理人透露︰“三年前我們簽約的12個作者,現在只剩3個還在寫,其余都轉行做網課講師了。”

    更諷刺的是,當作者發現“教人寫小說”比寫小說更賺錢時,奇兔網的創作生態開始惡性循環。

    某網課平台數據顯示,去年“奇兔風寫作技巧”課程銷量同比增長210,授課講師中不乏前奇兔網簽約作者。

    其二,跟風狂潮,腦洞變“套路”的悲劇。

    奇兔網曾以“腦洞文”著稱,但如今卻陷入“一個腦洞火,千本跟風書”的怪圈。

    前年《我在末世開超市》爆紅後,三個月內涌現出《我在洪荒開便利店》《我在仙界賣奶茶》等137本跟風作品。

    某讀者吐槽︰“現在看奇兔網小說就像吃流水線罐頭,開篇都是主角穿越開系統,第三章必遇‘天命之子’挑釁。”

    工作室的規模化運作加劇了這一趨勢。

    某工作室運營透露︰“我們養著20個槍手,專盯奇兔網新書榜,24小時內就能出跟風大綱。”

    這種工業化復制模式,最終將奇兔網的“腦洞戰場”變成了“套路墳場”。

    其三,合同爭議,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雖然合同細節未完全公開,但某前作者在論壇爆料︰

    “去年續約時,平台要求將電子分成比例從50降至40,且需授權全版權5年。”

    更引發爭議的是“保底分成”條款的修改︰

    當作品月稿費超過保底金額時,平台可單方面調整分成比例。

    這種“霸王條款”直接導致部分頭部作者轉投西瓜網、七鹿網等平台。

    四、奇兔網的未來堪憂。

    面對編輯離職潮、作者流失、讀者審美疲勞的三重危機,奇兔網並非沒有自救動作。

    去年q4,平台推出“新銳計劃”,將簽約分成比例提高至55,並設立百萬級“腦洞創新基金”。

    但某行業分析師指出︰

    “當編輯團隊失去創新動能,作者生態陷入套路循環,再多的資金投入也只是飲鴆止渴。”

    高傳龍看完了帖子內容,繼續瀏覽寫手的留言。

    他發現很多寫手支持樓主的觀點。

    其中一個寫手留言揭露的“奇兔網”欠薪事件,令人大跌眼鏡︰

    今年初,奇兔網被曝出多起拖欠編輯工資事件,引發網絡文學行業及從業者廣泛關注。

    據多名編輯在社交平台及行業論壇的公開爆料,自去年12月起,平台工資發放出現延遲與克扣現象,部分編輯連續數月未收到全額薪酬,金額從數千元至數萬元不等。

    多名涉事編輯透露,奇兔網以“未完成基礎稿量”“流量未達考核標準”等理由扣除薪資,但相關考核規則未在入職合同中明確約定,且存在臨時追加條款、單方面修改計算標準的情況。

    例如,有編輯稱其每月需完成字續寫任務,但實際因題材限制或平台流量分配不均,難以達成指標,最終到手工資不足千元,遠低于行業平均水平。

    事件發酵後,多名離職及在職編輯組建維權群,整理工資條、聊天記錄等證據,向平台提出補發工資及公開考核規則的要求。

    部分編輯表示,奇兔網在溝通中態度消極,僅以“公司資金周轉問題”“需重新核算”等說辭拖延處理,甚至有編輯被要求簽署“自願放棄部分薪資”的協議,引發集體不滿。

    與此同時,有內部消息稱,奇兔網近半年因流量下滑、內容審核趨嚴導致營收減少,或為拖欠工資的主因,但平台始終未對財務狀況作出正面回應。

    目前,部分編輯已向勞動監察部門提交投訴材料,並計劃通過法律途徑追討欠薪。

    事件持續發酵期間,奇兔網官網及社交媒體賬號未發布任何官方聲明,僅在內部群組中要求編輯“不得對外擴散信息”,進一步加劇輿論質疑。

    截至今年2月,事件仍未得到實質性解決,已經導致編輯團隊流失,影響平台內容生態與用戶留存。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這里有一個超級寫作系統》,方便以後閱讀這里有一個超級寫作系統第459章 奇兔網已涼涼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這里有一個超級寫作系統第459章 奇兔網已涼涼並對這里有一個超級寫作系統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