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太監扶著筋疲力竭的陳新甲來到,
“陛下!臣幸不辱命,已將真奴首級悉數帶回。”
說完,可憐的大明國防部副部長陳新甲便已累得趴在地上,多說一句話都顯得費力,只將手里的戰報高高舉起,王承恩急步上前拿過戰報遞給皇帝。
“好!陳愛卿此番功勞甚大!今晚就在皇宮內休息。承恩!傳朕旨意,將西便門打開,讓護送隊進城。”
听得真級首級送到,靈丹妙藥到了!王承恩心中莫名興奮,終于不用再天天看著皇帝那張嚇死人的臉!
心中激動難平親自趕去西門傳旨,只為早點親眼確認。
兩個小太監扶著陳新甲去休息。
崇禎翻開孫承宗所寫戰報,一目十行匆匆看完,霎間煩惱盡去,
“哈哈哈!真沒想到,少靖在野戰中又勝一陣,只是可惜了左良玉,剛立下大功卻被手下出賣。”
“楊愛卿你看看,東奴也不是傳說的那麼厲害,少靖一支民團只憑弓弩就能連戰連勝,還從不花費朝廷一分銀子一粒米麥。”
“之前牆子嶺大勝,還可以推說少靖的民團憑著有利地形伏擊,打韃虜一個措手不及,這兩次勝仗卻是實實在在的野戰。”
“而我大明數支大軍,每年花費千多萬兩銀子糧食,手中刀槍弓弩銃炮齊全,卻畏縮不前,仿佛東奴是什麼洪水猛獸,真是豈有此理!”
楊嗣昌苦笑著接過戰報吃了一驚, !一千多個真奴首級,還有兩面甲喇大旗!原來這個郭提舉在逃跑時返身迎敵,又擊潰了一支正紅旗甲喇,敗中取勝。我的娘 !還能在兩支東奴甲喇追擊下反手殺敗建奴,他究竟是怎麼做到的?
“為聖上賀!為大明賀!”
楊嗣昌倒是真心真意替皇帝高興。
昏君從龍椅上站起身,雙手背于身後,挺直腰桿,沉聲說道︰
“楊愛卿你不要來這種虛話,少靖從來不說這些空話,只用一件件一樁樁大勝、一個個真奴首級來說話。”
“明日一早用這些首級祭天之後,兵部與內閣商量個對策出來,讓咱朝廷的大軍也打個勝仗,別讓一支民團比下去啊!”
“朕每年上千萬糧餉難道是白砸的!那四千多京營人馬就留在保定府,興許還能派上點用場。”
“另外,宮中有幾十個唱曲侍衛,朕要將他們送到京營,送到寧遠山海關,送到洪承疇軍中給三地大軍唱《萬里長城永不倒》等曲子。”
“少靖的民團就是唱著這類曲子屢戰屢勝!連朕听著只覺熱血上涌,想親手提刀上陣殺敵!若是大明數支大軍都像少靖這般敢于野戰,定能一舉擊潰東奴大軍,還我大明江山一個太平!”
昏君用手指敲打著御案嚴肅地發表一通心中所想。
旁邊兩個秉筆太監奮筆疾書,唯恐落了一個字。
啥?給大軍唱曲?
天吶!楊嗣昌與首輔劉宗周滿頭黑線,這些听起來威風凜凜的曲子最近在宮中經常唱,听是確實好听,可這不是一回事啊!皇帝真是外行啊!咱們大明如今有哪一支軍隊有能力與建奴野戰?
那個戶部郭提舉真不知是何方妖孽,居然能連續大勝,而且他只是個戶部種地弄糧食之人,說白了就是一泥腿子,卻把咱兵部的事干了,還干得比咱兵部強。
唉!這世道是怎麼了?衛所中的士兵只會種地不會打仗,各地各城的駐軍不敢打仗,反倒是一支種地的民團卻能屢戰屢勝!
“臣遵旨!”
………
盧象升得知建奴入關,老盧的孝也不用守了,急忙從老家宜興趕到臨清,接收到郭少靖資助的武器,大喜!
听說郭賢佷在牆子嶺殺敵三萬,驚得怔了半響。再看了孫閣老的來信,又招來幾個民團少年問明了戰斗經過,決定要仿照郭賢佷的戰法,以守為主。
自己身後有數十萬百姓還在撤往太行山途中,若自己冒失戰敗,百姓必遭建奴毒手。
畢竟天雄軍從未與建奴作戰過,對于建奴的凶名自然知道。大明多少支強軍失于建奴之手,孫閣老信中反復提及,叮囑不可與之浪戰。
熟知建奴作戰的孫閣老這般謹慎,當年孫閣老手中的關寧鐵騎實力還很強大,尚且敗于建奴之手,更別說自己這支天雄軍訓練與裝備遠不及關寧軍。
可不能小看天下英雄,之前有誰能想到郭賢佷領著一支民團竟能殺敵幾萬。
那些民團自己也見過,都是些未及弱冠,各地逃難至京城的少年人,滿打滿算訓練不到兩年。
而郭賢佷自己也不過剛剛年過二十,就是這麼一伙少年,竟然創下大明近二十年最大勝利。
听說高陽城還在城牆上搭建木屋,盧象升自然想到這是個好主意。立即行動,集中人手在臨清、大名、彰德幾座大城實施。
歷史上崇禎十一年,朝廷極度缺錢少糧,武備糜爛,各路勤王軍停留觀望駐足不進,崇禎心中議和與交戰之心搖擺不定。
正守孝的盧象升也被崇禎奪情起復,從老家宜興趕至京城商議軍情,與楊嗣昌等兵部之人就主戰與主和起了矛盾,讓楊嗣昌等人懷恨在心,為日後的悲劇埋下禍根。
主戰派盧象升率領天雄軍與岳托的右路軍從密雲至涿州一路纏斗,各有勝負。
心中有氣的兵部尚書楊嗣昌以大同邊境有北虜叩關為由,調走王樸與楊國柱這兩支邊軍。
而大明最強部隊關寧軍在監軍太監高起潛的帶領下卻一仗不打,只是遠遠觀望。
沿途州縣亦拒絕撥予天雄軍糧草。
至此盧象升已經明白朝中主和派要逼死自己這個主戰派。
糧草斷絕,外無援軍如此惡劣環境下,還想戰勝建奴根本不可能,若是戰敗,便與袁崇煥一樣西市問斬。
天雄軍只得向自己的老家大名府退卻,卻被數倍于己的建奴包圍于巨鹿縣賈莊蒿水橋。
而高起潛率領關寧卻在五十里外的雞澤縣觀望,一兵一糧不助。
盧象升高傲的性格自然不會逃跑,免得被朝中那些軟弱主和派嘲笑。
安排了山西總兵虎大威與宣府總兵楊國柱突圍逃走,免得因為自己與兵部的矛盾而白白陪葬。
隨後率領標下兵將與殘部向建奴發起死亡沖鋒,只求死在沖鋒路上,直至死完最後一個人。
清軍殲滅天雄軍揮師南下又一戰將關寧軍擊潰,自從袁崇煥擔任遼東總督之後,關寧軍徹底演變成一支唯利是圖的軍閥,一切以利益為上。
他們可能就是存心想弄死大明關內唯一一支敢與韃子一戰的天雄軍。
好讓他們關寧軍成為朝廷唯一依仗,從此要錢要糧予取予就任意妄為。(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