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糕廠能賺錢嗎?
答案肯定是能掙錢。
但是受到的制約也有很多。
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冷鏈運輸的問題,短期內根本無法解決。
冬天都還好說,可是一旦到了夏天,沒有專門的冷鏈車運輸,生產出來的雪糕根本就運不遠。
這個問題解決不了,雪糕廠就難以發展起來。
別說把產品賣到其他城市去,就連走出藤縣幾乎都是不可能的。
這也就是為什麼,一個城市的人,很難吃到其他城市冷飲廠生產的雪糕的原因。
“建廠不劃算,光是制冷設備就要很多錢,投入太大,利潤太小。”
“我不打算搞什麼雪糕廠。”
李有財直接否定了李有杰的提議。
“那你還說要賣雪糕,咱們怎麼弄?就咱們家自己做,能做多少先不說,誰去賣去啊?”李有杰有些鬧不懂。
巷子里,扛著個草棒子賣冰糖葫蘆的,李有杰不是見沒見過。
可是一毛錢一根的雪糕,他就是賣一天又能賺多少錢?
已經見過了李有財一天上千塊收入的李有杰,根本看不上一天幾塊錢的買賣。
李有財明白弟弟說的有道理。
沒有生產設備,沒有冷櫃,僅憑他們一家自己手工做雪糕,根本做不了多少。
連產量都無從提起,就更說賺錢了。
想要有產量,就得有更多的人幫他們做雪糕。
李有財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大隊里的社員們。
這一個個的,不全都是現成的勞動力嗎,只要他把做雪糕的方法交給大家,再讓每家每戶幫他加工雪糕,產量的問題就可以解決了。
至于銷售這一塊,李有財想到的是直接做批發。
“不建廠,不代表不能賣雪糕啊。”
“我有一個辦法。”
“咱們買一批飯盒當模具,再把做雪糕的原材料買回來,然後在舊廠的廠房里臨時壘幾個灶台,架上大鍋,就在那邊直接做雪糕。”
“白天的時候直接在廠門口擺攤,按批發的模式出售,用塑料袋裝好,一塊一快那麼賣。”
“沒有**費,也不需要太大的成本,量給足點,不怕賣不出去。”
“人手不夠,咱們就在大隊里找幾個會做飯的,咱們給工錢。”
李有財將自己的想法說了出來。
“雇人?那不成資本家了嗎!這樣不行吧。”李有杰一听李有財要雇人,心里頓時打起了鼓。
“誰說雇人就算資本家了?國家都給出規定只要不超過8個人,就不算資本家,最多只算雇幫手,國家允許。”
8人資本線,這是但是明確出過文件。
“真的?”
“真的。”李有財非常的確定。
只要不算資本家,那這事就可以做。
李有杰心里也安穩了下來。
找幾個人過來給當幫手,這很容易。
自從上凍以後,那些社員再也抓不到蛤蟆和 蛄了,收入一下子就又斷了。
又都重新回到了貓冬的狀態。
只要給工錢,大把人搶著去。
“明天,我去縣城買飯盒跟做雪糕的材料,拿回來實驗一下。”
“行,明天我拉上板車,跟你一起出發。”李有杰興沖沖的要一起去。
李有杰走了以後。
楚欣妍用麻布將家里的各處地方都給擦了一個遍。
醫生說朵朵需要居住在干淨衛生的環境里,楚欣妍一直惦記著呢。
李有財掃完了地,用清水將坑窪不平的地面打濕,這樣才不起灰塵。
“明天我買點酒精回來,給家里好好消消毒。”
“再堅持一下,開春咱們就蓋新房,倒是用水泥鋪地面,家具全都換新的,給屋里頭弄得干干淨淨的。”
按照醫生的叮囑,給朵朵吃了藥。
到了第二天。
李有杰拉著板車,跟李有財一起來到了縣城。
供銷社里。
鋁制的飯盒一塊五毛錢一個。
李有財買了一百個。
用繩網裝著,放在了板車上。
二斤一包的龍牌奶粉2塊8毛錢,李有財買了10袋。
鮮牛奶2毛6一斤,李有財要了50斤,為了買鮮牛奶,李有財還特意買了兩只新的鐵皮水桶。
散裝的玉米澱粉,要了10斤。
白糖40斤。
塑料袋五大包。
帶著這些東西,哥倆返回了家里。
“有杰,你先把這些飯盒給刷出來一些,我要再試做一些。”回到家後,李有財把買來的材料,一一擺好。
“行,我現在就刷。”
李有杰解開繩網,滿滿一下子的鋁制飯盒,跟一座小山一樣。
楚欣妍不讓朵朵下地,免得小家伙添亂。
自己則是來到廚房,問道︰“需要我干點啥不?”
李有財略微想了一下,隨後道︰“你幫我稱秤,把糖按半斤、半斤的稱出來,粉面子一兩、一兩的,單獨放一堆。”
“好,這個我能做。”能幫上忙,楚欣妍還是很開心的。
家里有手提秤,楚欣妍按照李有財的吩咐,翻出稱開始稱那些買回來的白糖和玉米澱粉。
李有財則是起鍋燒火,開始制作雪糕。
這次做不是為了吃,而是為了找到一個最優的口感,還要計算制作的成本。
奶加多了太膩,可是加得少了奶味又不足。
糖也一樣,多了太 ,少了不甜。
想要在口感之間找平衡,還要在成本之間找平衡,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李有財一遍又一遍地嘗試著。
每做出一盒雪糕,就計算出這盒的用料成本。
李有財連續制作了二十多盒。
冷凍好後。
哥倆拿著勺子,逐一品嘗著這些雪糕。
“這個奶味淡了。”
“這個不咋甜。”
“這個太甜了。”
••••••
“這盒不錯,我覺得挺好的,你們也來嘗嘗。”
李有財拿著自己認為最合適的那一個雪糕,讓李有杰和楚欣妍也來嘗嘗。
楚欣妍用勺子挖了一小塊,放進嘴里,隨後點著頭︰“嗯,我覺得這個好吃,又甜又香的。”
李有杰也嘗了一下,奶香濃郁甜而不膩,沒有冰碴。
感覺也很不錯。
“我也覺得這個挺好。”
見兩人都說好,李有財繼續道︰“這一盒的成本我計算的是5毛錢,我打算賣一塊錢。”
品嘗了二十多盒雪糕,終于確定了一個比較合適的配比方案。
按照最後確定下來的制作配比計算,以飯盒為單位,每做一盒雪糕的成本大概在5毛錢左右。
但是雪糕的整體質量,卻是比供銷社賣的雪糕要好上很多。
而且從量上來講,這一飯盒的雪糕可比10根多多了。
一塊錢的售價,李有覺得,還是很有競爭力。
“賣一盒掙5毛錢,多找一些人幫咱們做,一天少說也能做出幾百盒,這買賣可以啊哥!”李有杰掰著手指頭算計。(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