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國之國民,就要納稅,古今中外皆如此。
但是自從進入靈境以來,幾乎從來沒有大規模征收過。
通常也就是各地縣城的城門口,進出需要交一部分錢,一次幾塊錢,並不算多,玩家們也會正常給。
而這些錢基本都被縣令花了,連太守都拿不到多少。
太平道起義,各地都很亂,漢靈帝就更收不來錢了,直接加大賣官籌錢的力度。
陳紀普及的是稅收種類,第一部分是“田租”,屬于土地稅,你有多少田產,就要交多少稅。
田租一般交東西,例如谷物和芻稿,芻稿就是草料。
“十五稅一”或“三十稅一”,指的就是這部分的稅率。
田租在全部賦稅中只佔小部分,第二部分是“賦”,賦屬于人頭稅,按你家的人口數量交。
不同的人,交的標準也不一樣,3~14歲的少年兒童,交口錢,每人每年交二十三錢。
15歲就被看作成年人了,要交算賦,每人每年交“一算”,一算為一百二十錢,算賦要交到56歲。
如果你家養奴婢了,每個奴婢每年交兩算,這筆錢是需要主人交的。
養奴婢加倍交算賦的做法是為了抑制豪族大戶蓄養奴婢,使自由民減少從而影響國家財政收入,同時也是為了抑制家族豪強勢力。
如果是商人家庭,也要加倍,每人每年交兩算。
這是重農抑商的表現,怕大家都去經商影響農業生產。
最悲慘的家庭是家里有大齡剩女的,漢惠帝時規定女子從15歲到30歲還不出嫁的,加倍征賦,最高可達五算。
這麼做是為了鼓勵結婚,多生育人口。
剩女到了30歲就不用加倍交算賦了,因為國家也明白,過了30歲還沒嫁出去的,純屬沒人要的貨色,這輩子可能都嫁不出去了!
酎金——標準諸侯王需在宗廟祭祀時貢獻黃金和醇酒(酎金)。
根據《漢金布令》,諸侯按封地人口每千口繳納黃金4兩(不滿千口按比例繳納)。
處罰若黃金成色不足或數量不夠,構成“酎金罪”,可能被削地或廢除封國。
聘幣——標準諸侯王私人對天子的貢禮,原為蒼璧(價值數千錢),漢武帝時改為皮幣薦璧,價值40萬錢。
用途象征諸侯對中央的臣服,屬于禮儀性貢賦。
第三部分是“更賦”,屬于代替自己服役的“免役稅”。
成年男子每年都要給國家服役,比如服“更卒”,就是一年給當地政府義務勞動一個月,挖個水渠,修個城牆。
服“正卒”則是要去首都給朝廷當兵,一生只服一次,一次一年。
還有“戍卒”,每年都要去邊境戍邊三天,離邊境近還行,離得遠就慘了,戍邊三天,路上來回都得走幾個月!
所以朝廷就出了個法子,你不去戍邊也可以,但得交錢,國家花錢雇人替你干,一年一次三百錢。
除開這些,老百姓還要交“獻費”,獻費是給皇帝,表達個人心意的。
漢朝的獻費是每人每年六十三錢。
除了以上按照田產和人口數交的稅外,還有以家庭為單位交的“戶賦”,以家庭為單位,每戶每年交二百錢。
另外,還有特殊商品消費稅,朝廷一直實行鹽鐵官營政策。
因此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的鹽是國家專賣,價格很貴,買鹽就是變相向國家交稅。
一個五口之家,假設家中有兩兒一女,一年交的賦稅加起來大約在兩千錢,另外還要上交糧食產量的7。
當然,這個交稅總額是在你家沒有剩女的前提下,如果你有一個成年還嫁不出去的女兒,交的稅更多一些!
普通家庭最多能有50畝地,一畝地的糧食產量大約是23石,所以一戶家庭一年大約有100石的收入。
一石糧食最低時也得百錢,多則五百錢,一千錢。
一個家庭,上交一部分糧食,再交給國家兩三千錢,大概是15左右,按陳紀說的並不算高。
因為,秦朝時征收的是“泰半之賦”,意思是稅收達到個人總收入的三分之二。
與秦朝相比,漢朝的賦稅真的算得上“輕徭薄賦”了!
可這個稅率,只是最理想的狀態,種田的,經商的,有錢的大族,世家,都會交錢。
而且越是大家族,越有錢的人,需要交的稅越多。
實際情況是,各朝的皇帝都經歷過政變,為了拉攏派系勢力,不斷的下放免稅權利。
朝廷大臣,戰功卓著者,很多家族得到了免稅權。
而這個免稅權是包含整個家族所有土地的稅收。
遇到災年後,百姓顆粒無收,交不起稅,就不得不將自己的田地轉讓給世家大族,以此來免稅。
如果後續有錢可以贖回土地,沒錢的話,土地就永久失去,歸這些大家族所有。
為了坑掉百姓手上的土地,這些大家族手段用盡,大概率可以保證這戶人家次年沒錢贖回土地。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面更精彩!
久而久之,土地兼並嚴重,百姓不得不租大家族的土地種田,否則就要餓死。
世家大族由此而生,土地全部租出去,不需要勞動,就可以獲得大量糧食,而且免稅。
那些租田生活的百姓,勉強只能混個溫飽,更談不上交稅了。
百姓不需要交田稅,但是還需要交人頭稅等等,為了錢就不得不賣身給大家族為奴,然後每年都欠錢,周而復始,這輩子都得當奴隸。
時間長了,本地的大家族,基本都控制了人口和田地,成了巨無霸。
這種惡性循環,就導致了朝廷沒錢,百姓疾苦,從而造反。
百姓造反第一件事,就是大土豪分田地,搶糧食,搶錢,
而如今霍去病上位,居然想打破這種常規,強行要求各地州牧交稅。
人均15的稅收,只是給朝廷的錢,還不算各縣城自己運轉的費用。
所以,收稅的話起碼要翻倍到30,縣令們才能有錢支撐本地財政。
當然,但凡當官,區區縣令,上面還有太守,州牧,收來錢還需要上交一部分。
所以,30完全不夠,收著收著就收到了50以上。
看似朝廷明確規定的稅收比例不算太多,可實際征收起來,比例翻了好幾倍。
太平道起義,完全就是因為稅收太高,連續災年,百姓沒錢交,也沒土地種田。
一整套東西細算下來,完全能理解一個王朝為什麼崩潰。
南越新增六郡領土,總人口和土地,所有資料都沒有給朝廷報備,也全部被算了進去,霍去病也是將算盤打的飛起。
不追究南越擴張領土的事,但是這個稅收,估算個人口總數,就得按這個千萬人口的比例來收。
實際上,南越上報朝廷的人口總數,只有三百萬左右。
如今雖然新增六郡,真正效忠的人口,也就增加了不到五百萬。
還有至少六百多萬人口沒有效忠南越,按千萬人口計算,仿佛是南越佔了便宜一樣。
之前南越要來的鑄幣權,也被霍去病惦記上了,特意派來官員監督。
而南越產出的鹽鐵等物資,只能自己用,需要上交一半,否則就是謀逆。
而以上的稅收標準,只是真實歷史上的標準,靈境因為玩家的參與,生產力增加,物價飛漲,這個稅收標準擴大了四五倍不止。
赤果果的剝削壓迫,這個霍去病簡直是瘋了,完全忘記了是誰復活的他。
喜歡三國身為反賊,沒有金手指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三國身為反賊,沒有金手指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