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為何,溫以緹對于正熙帝突然的詢問沒有任何意外。
又或許是她早就已經摸清了正熙帝的路數。
隨即,溫以緹停下身來,思索了一會後,這才認真開口道︰“陛下是想听臣心中所想,還是臣口中應說之辭?”
正熙帝挑眉,眼中閃過一絲興味︰“兩者有何區別?”
溫以緹微微躬身,“口中所說,不過是迎合官場,符合一個官員應說之話。而臣心中所想……”她頓了頓,目光坦蕩如砥,“怕是不容易入世人之耳。”
正熙帝冷笑一聲︰“這滿朝文武皆是應聲蟲,朕偏要做那少數敢听真話的人,說來听听!”
溫以緹忽然輕笑,清瘦的面容在宮燈下映出幾分肅然,聲音如寒泉擊石︰“既然陛下想听,臣便斗膽直言。”
“所謂明君,不過是少些苛政的僥幸,所謂盛世,不過是餓殍未堆到宮牆的假象!君若視民為芻狗,民便視君為仇寇,臣若只報喜不報憂,這江山遲早要在頌歌聲中轟然倒塌。
君是什麼?是坐在上面的人決定多少人能活,多少人該死。每當天災之時,許多地方官怕擔責瞞報災情,以萬計的傷亡之數,可奏報上輕飄飄寫著民生安定。君若連百姓的生死都能被奏折蒙住眼,這龍椅坐得再穩也是空中樓閣!
臣又算什麼?不過是陛下手里的刀。好刀要能剜掉朝廷的爛肉,可現在多少人拿著刀去捅百姓的脊梁?就說鹽鐵稅,明明是富商囤貨居奇,最後加的稅卻全壓在百姓身上。真正該查的人在酒池肉林,老實人卻連鍋淡鹽水都喝不起!
至于百姓,他才是最傻的!只要有口吃的,他們就甘心被盤剝。只要有條活路,他們就把苦水往肚里咽。災禍之時,百姓連樹皮都啃光時,什麼君臣綱常,統統都是能點火的柴!”
或許是情緒太過激蕩,溫以緹蒼白的臉頰泛起不自然的紅暈,然而夜風裹挾著涼意掠過,轉瞬便將這抹暖意吹散殆盡。
身旁的正熙帝卻始終斂著眉眼,墨色輪廓隱在暗影里,像極了無風湖面凝結的波紋,安靜聆听著。
溫以緹的聲音忽然平靜下來︰“在臣心中,君就是舉旗的人。旗舉得正,百姓才知道往哪走。旗歪了,千萬人就得跟著摔進溝里。陛下手里握著的不是玉璽,是天下人的活路。"
“臣不過是磨快的刀,好刀該砍向貪腐的蛀蟲、苛政的荊棘,而不是對著討飯的流民揮砍。可現在多少人把刀刃對準百姓,拿陛下的信任去換金銀,用朝廷的名義去填私囊。
百姓才是養活這天下的根。他們春種秋收,用脊梁撐起糧倉,他們忍凍挨餓,把子女送進兵營。但根要是爛了,再華麗的宮殿都會塌。百姓被逼到絕路,再好的江山也守不住。君臣百姓,不過是拴在一根繩上的螞蚱,誰也別想扔下誰獨活。
世人常言“一筆寫不出兩個姓”,家族興衰向來榮辱與共。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是每個家庭都會掛在嘴邊的。于家國而言,亦是同理。
所謂“國家”,國乃家之基,有國方有家。君臣百姓休戚相關,若無百姓擁戴,孤君獨守江山又有何意?若百姓殷實,卻無明君治理,社稷終將易主,黎民也會在動蕩中顛沛流離。春去秋來,而臣自當恪守本分,上忠于陛下,不負官袍所托。下盡心履職,護佑一方百姓安康。”
溫以緹眸光堅定,直直與正熙帝對視,字字鏗鏘補充道︰“而臣雖不敢妄稱完美,但自問定是陛下麾下最赤誠、最得力的臣子。因此,臣,便可指臣!”
溫以緹話音落下,慢慢緩口氣。
正熙帝沉默良久,始終未發一言。
一旁的裘總管听得心驚肉跳,溫以緹方才那番直言,換作旁人,隨便一句都足以觸怒天威、身陷牢獄,可這丫頭竟一股腦全說了出來。
裘總管盯著她的臉,剛想感嘆“初生牛犢不怕虎”,忽而反應過來,溫以緹入朝為官至今已有八載,哪會分不清什麼該說什麼不該說?
她今日這番話,怕是故意說給陛下听的。想到這兒,裘總管對她愈發忌憚,暗自慶幸從未與她結怨。
幾人在夜風里僵持許久,正熙帝終于開口︰“你如今這番見解,可是在甘州時有所感悟?”
溫以緹頷首︰“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臣從前雖知民生疾苦,到了甘州才真正明白何為百姓、何為臣子、何為君主。此番歷練,也是在踐行陛下問臣的三問。”
正熙帝忽而輕笑出聲︰“你這丫頭,倒是把朕的脾氣摸透了。換作旁人說這些話,此刻早該在刑部大牢候斬了。”
溫以緹神色自若︰“但臣與旁人不同,所言皆是肺腑,陛下自然心中有數。”
正熙帝點頭︰“所以你是臣。”
“正是,臣是臣。”溫以緹應道。
正熙帝放聲大笑︰“好!君、臣、民,朕已有了你這臣子,朕自認是君,至于如何護佑百姓,還需你我共同努力。”
他話鋒一轉,語氣陡然沉下來︰“養濟院也該出世了。朕要在那里尋得民。”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溫以緹心頭猛地一顫,這正熙帝果然什麼都看得通透,當即俯身行禮︰“臣,遵旨!”
正熙帝淺淺一笑,轉身離去,獨留溫以緹佇立原地。
待正熙帝的身影徹底消失在夜色中,溫以緹緊繃的脊背才緩緩松懈下來。
她深知,自己如今所握的權柄、所獲的尊榮,皆是眼前這位帝王所予,因此更要以獨到見解為他呈上旁人難及的情緒價值。
正熙帝破格提拔她,圖的從不是循規蹈矩的應答,正因看透這一點,她才敢直言常人不敢言。
不得不承認,無論從前還是現在,正熙帝都是溫以緹心中很厲害的帝王,帝王之術運用得爐火純青。
直至知曉他的謀劃之時,溫以緹心中的迷霧盡數散開。那一刻她才明白,為何陛下從不忌憚她窺見真相。
因為人家…足夠有自信。
換作溫以緹身處同樣的位置,或許也能想出相似的計策,卻絕無這般雷霆手段與孤勇氣魄。
這九五之位,終究不是她這種凡夫俗子能夠輕易企及的。
站在其他立場,正熙帝的某些舉措或許飽受爭議,但身在局中,立場不同,所見所感自是天差地別。
其實從今日殿試正熙帝拋出那個問題起,溫以緹便已謀算周全。
她早有預感陛下會詢問她的見解,于是在金鑾殿上便開始構思,如何將養濟院不著痕跡地帶入台面,
“民、臣、君”,當這三重關系被巧妙串聯,一切便順理成章。
所幸,溫以緹所言皆撞在正熙帝的心坎上,想必經此一談,自己在陛下心中的分量又重了幾分。
喜歡小官之女的富貴手札請大家收藏︰()小官之女的富貴手札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