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喬幽不在意慶王的靜默,端起茶,緩緩飲著,窗外的嘈雜也不影響她的情緒。
片刻後,慶王出聲,“吾有一事,有些不解,水姑娘這樣的能人,怎會一直甘願在袁府做個小小的護衛?”
水喬幽睫毛輕抬,“兄長待我不薄,我不覺得如此有何不好。”
“那這中洛,就從不曾讓姑娘動搖?”
水喬幽放下茶杯,望向窗外,听著下面帶著權勢金錢誘惑的熱鬧,漫不經心道︰“這世間,權勢,總是讓人趨之若鶩,可這些人最初都不知道,權勢,會有其自身的延展之道。”
她的話听上去有些答非所問,像是沒有回答,又像是答了。
慶王听懂了她的意思,看著她幾息,道︰“姑娘,倒是這世間少有的通透之人。”
水喬幽收回目光,低眉繼續品著茶。
慶王也看了一眼面前的茶,目光再抬起時,又是一問︰“姑娘既然如此通透,當初,為何會來到中洛?”
水喬幽思索了一息,“為這城中才有的浮華。”
她聲音如舊,卻好像又透著認真。
慶王看著她,問話慢了下來。
水喬幽從雅間里出來時,除了方柏,先前水喬幽見過的魯洋也站在門外值守。
方柏送水喬幽下樓。
水喬幽踏過門檻,掃了一眼魯洋的手,隨著方柏往樓下走去。快要走完樓梯時,水喬幽話語隨意地問道︰“不知,方侍衛與魯侍衛,誰更善射?”
方柏走在她後面,聞言腳步稍滯。
水喬幽沒有回頭,步履如常往下走。
方柏腳步很快恢復,回道︰“姑娘,為何有此一問?”
水喬幽仍舊沒有看他,“隨口一問。”
方柏听著這略帶耳熟的話語,有些質疑地看了她一眼。
水喬幽恍若不知,下了最後幾階,才轉身對他道︰“多謝相送,請留步。”
她剛才所問,方柏還未回答。她朝著他輕輕點了一下頭,便轉身朝門口走,對于他的回答似乎並不上心,驗證了她自己說的那句,隨口一問。
雅間里,慶王起身,走至窗邊,看著水喬幽走入人群中。
門外,方柏從樓下上來,稟報了水喬幽那一句隨口一問。
慶王回頭看向方柏。
方柏垂著視線,不敢抬起。
過了幾息,慶王的目光又回到窗外,瞧向水喬幽的背影,直到水喬幽的背影消失在這條街上,他出聲問道︰“讓你查的事如何了?”
方柏恭敬回答︰“她今日早上入的城,昨晚沒有去任何客棧投宿。不過,從原陽到中洛這一路上會路過兩處官驛,她均有持都水台的腰牌進去喝茶歇腳。按她路過兩處官驛的時辰算,昨晚她不可能到了西山觀,再趕在早上城門剛開之時進城。”
慶王目光仍舊留在水喬幽離開的方向,大拇指摸著中指上的戒指。
過了片刻,他才再次出聲,“丹河郡王的病可有好轉?”
“還沒有。”
“你可有見到他人?”
“見到了。”
“太醫如何說?”
“太醫昨日給丹河郡王請了兩次脈。”
慶王看著下面街道上人來人往, 想著水喬幽說的那句話,有些贊同。
這世上多的是為權勢奔波之人,望有一日,能夠站在權力頂峰,享世間富貴。可是,權勢總會有自身的延展之道,逐漸脫離人的控制。
偏偏又正是因為如此,使得世人為它舍生忘死。
水喬幽與慶王聊完從茶樓出來,太陽已經西斜不少。
她先前本來想著去一趟清風徐來找夙沙月明復診,但看天色,覺得還是先不去了,打算直接回自己的住處。
然而,剛走出茶樓所在的那條街,又被人攔住了去路。
時禮仿佛也與她不熟,用著第一次見她時的口氣有禮對她道︰“水姑娘,殿下有請。”
水喬幽順著他所指抬頭,在斜前方的酒樓二樓看到了不知何時已經從宮里忙完出來的人。
楚默離坐在窗邊飲茶,仿佛沒有察覺到她的目光,沒有往街上看。他端坐在那里,舉手投足都與樓下市井上的熱鬧格格不入。
水喬幽偏轉視線,往剛才來的方向看了一眼,又往上看了一眼。
楚默離仍舊沒有往下看。
水喬幽在原地站了一息,走進了酒樓。
楚默離找的這家酒樓雖然臨街,但是此街不如慶王所選的茶樓所在的街道繁華,酒樓里也算安靜。
楚默離一改往日的低調,讓安王府的人守在了樓梯口。
樓上四處也有多人在值守,一看就是將樓上給包下來了。
雅間沒有關門,時禮將水喬幽送到門口,也沒通報,就讓她自己進去。
水喬幽往里瞧了一眼,看到屏風後的身影,思忖一息,也沒敲門,抬腳邁過門檻。
水喬幽繞過屏風,楚默離這才往她這邊看了一眼,但是沒有說話。
水喬幽走了過去,在他對面坐了下來。
坐下之時,不動聲色地掃了一眼楚默離的神色。
楚默離看上去與以往沒有區別,並如以往一樣親自給她倒了一杯茶。
水喬幽看著茶,沒有開口。
楚默離知道要想听到她先開口也是不可能的,主動問道︰“剛才,三哥找你了?”
他選的這個位置與慶王所在的茶樓就隔了一條街,他知道這件事,水喬幽也沒有意外,“嗯。”
楚默離見她半日沒有下文,有些話到了嘴邊還是沒問了。
這麼一會的功夫,時禮親自端了飯菜進來。
水喬幽看著他將飯菜一一擺在兩人面前,意識到已經是可以用飯的點了。
她望了楚默離一眼,他不出聲,她也沒說話。
屋里的沉默,讓時禮加快了手上的速度。
不出片刻, 他就做完一切,迅速離開了。
房門關上,屋里又只剩下兩人,水喬幽看著飯菜沒有動筷。
楚默離給她夾了菜,她也沒有動。
楚默離看上去一如往常,這一刻,水喬幽不知他心里是何想法, 也沒有去猜。
楚默離又給她盛了碗湯,將它放在她面前後,聲音清雅道︰“其它的事,等用完飯再說。”
水喬幽垂眸看了一眼面前的湯。
楚默離又道︰“不管我們是何種關系,多吃這一頓飯也不會有影響。”
水喬幽听著他平淡的語氣,默了兩息,拿起了筷子。
兩個人如以往一樣,各自安靜地用著飯,楚默離照舊時不時地給水喬幽夾著菜,除了周圍的環境,這頓飯吃的與往常似乎沒有一點不同。
夕陽在天邊染上一片紅色的時候,水喬幽放下了筷子,楚默離隨即也將筷子放了下來,喊了時禮進來收拾。
時禮立即帶了人進來,很快就將一切收拾干淨。
水喬幽與楚默離都坐在原地沒動,等到屋里再次只剩下兩人,楚默離給水喬幽換了一杯茶。
他給自己也倒了一杯,茶壺放下,他終于再次同水喬幽說話,“此次回原陽可還順利?”
水喬幽的目光從波動的茶水上抬起,“挺順利的。”
楚默離輕輕一笑,“怎麼會去西山觀看熱鬧?”
水喬幽看見了他那淡的仿佛不存在的笑容,實話道︰“兄長吩咐的。”
楚默離端起茶杯,卻沒有喝,看著茶道︰“神像中的機巧,破解的關鍵真的在那顆金珠?”
楚默離語氣平緩,就像平常與她閑話家常。
水喬幽看了他一眼,也如以往一樣回他,“不是。破解機巧的是那枚洛家家主的印鑒。”
楚默離聞言,臉上沒有意外,手指點著杯壁, “原來如此。”
水喬幽听著他辨不出喜怒的語氣,不動如山,言語清晰道︰“我從來沒有說過那尊神像里沒有寶物。”
楚默離回想起他們曾經談論這件事時,她所說話語。
她確實沒有說過這句話。
她只是同他講寶物在洛家那位先祖的墓地,也未表示過那枚印鑒與那尊神像沒有關系。
“確實。”
水喬幽掃過他的手,靜靜地喝著自己的茶。
沉默一息後,楚默離又道了一句,“當時的我,確實也沒有想過會有今日這種事。”
水喬幽神色不變。
楚默離手指有一下沒一下地又在茶杯上點了三下,停了下來,目光直視她,“你想通過今日的事情替我驗證,曾經我們辯論之時,我就是錯的。”
水喬幽沒有躲避他的目光,也未否認。
楚默離嘴角出現一抹諷笑,探究地看著她,“阿喬……”
他喊了她一聲,卻又停了話語。
他就那樣看著她,仿佛想穿透她的身體,去看她的心。
水喬幽從容坐著,並不在意他的目光。
夕陽的最後一絲余輝落在了她的臉上,襯得她以往的‘呆滯’仿佛變成了了冷漠。
兩人都安靜下來,就這樣沉默地坐著,直到那抹夕陽的光暈完全消失,楚默離才再次出聲。
“你既然如此不信任我,那就不擔心你的所作所為會惹怒我,我真的成為了你說的那種人,從而致使袁松甚至整個袁府受到你的連累?”
楚默離的聲音依舊沒有變過,他的語氣仿佛是在與她討論,剛才那頓飯,她中意哪個菜一樣隨意。
水喬幽摩挲著手里的茶杯,沒有擔憂,聲色同樣平穩,“你不會的。”
楚默離似笑非笑地看著她,平聲道︰“你用行動告訴我,我走的這條路上,我不該相信任何一個人,你憑何認為我不會?”
水喬幽手上動作停住,睫毛微微往上,慢聲道︰“公子忘了,我來自安王府。”
楚默離听著她的稱呼,對上她毫不在意的眼神,似乎知道了她下一句要說的話。
半息過後,水喬幽果真道出了他心中所想。
“我的戶籍,還是你幫我辦妥的。”
她這話一落,樓下的喧鬧在快速消失,兩人面色均未有變化,雅間里卻變得落針可聞。
良久,楚默離想笑,笑容卻是無聲的。
他緩聲捋道︰“原來,當初你就想到了今日。你不反對我將你的戶籍落在袁府,就是為了今日掣肘我。”
水喬幽沒有否認。
楚默離低頭看著茶水,他的神情暫時也被擋住。
水喬幽仍舊把玩著手里的茶杯,沒去探究他的神情與想法。
過了三息,楚默離重新抬頭,面上已無笑容,卻也無怒氣,聲音如舊,“阿喬,你應該在朝堂操弄風雲,小小的袁府,著實配不上你。”
水喬幽听不出他是真心夸贊還是諷刺她,不管是哪一種,她都沒有接話。
楚默離面上情緒未顯,道︰“其實,你不是無心無情,你無心無情的,只有一個我。”
水喬幽迎著他的目光,沒有反駁。
楚默離也未再出聲,兩人無聲坐著。
天暗了,先前時禮出去之前,點了兩盞燈,可因窗外有風進來,吹的火光搖曳。楚默離沒有吩咐,時禮也不敢進去添燈。兩盞燈,依舊照不出面對面坐著的兩人神色來。
漸漸的,家家戶戶也陸續點燈,樓下的街道兩旁,反而比這雅間更亮。
楚默離站起身來,道︰“天色不早了,你先回去休息吧。”
他未等水喬幽回應,邁步朝門口走去。
水喬幽看著窗外的燈火輝煌,一直到楚默離開門離去,她也沒有做聲。
外面的腳步聲很快遠去,屋外又恢復寂靜。
不一會兒,她瞧見楚默離的身影出現在酒樓門口,然後上了馬車,很快,人和馬車一起隱入夜色與人流之中,連馬蹄聲也被街上的嘈雜給蓋住了。
水喬幽這才抬頭,望了一眼已經露出身影的月亮。
靠近十五,月亮一日比一日圓,可今晚似乎有霧,使得月色也霧蒙蒙的。
水喬幽盯著月亮看了很久,都沒有看到那霧層退去,她收回了目光,起身下樓,步入人群之中。
剛入夜的街道很熱鬧,但是也不乏形單影只的過客。
水喬幽未再在街上停留,緩步往回走。
宮內,點燈時分,青皇也向身邊守著的孟泊問起了丹河郡王的病情。
前些日子,因為中洛逐漸變熱,雍國出使青國的丹河郡王身體有些不適,最初只是小毛病,但是一直不見好,逐漸變得嚴重起來,前日開始,他听了太醫的囑咐,待在驛館休息。
孟泊恭敬回稟,“太醫今日共給丹河郡王請了兩次脈,下午,丹河郡王的病狀已有好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