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王宮的東南方向有一座被稱為通天閣的閣樓,此閣一共有六層,高達八丈有余,這通天閣下面的四層全是用磚頭砌築,上面兩層則是用木頭搭建,這通天閣是楚王宮乃至襄郢最高的建築。
通天閣位于太史館內。
“臣太史令太史銘”
“臣天文學宮祭酒太史松拜見大王,王上萬年”
太史館大門之前,兩位身穿藍色錦袍的老者站在一起,一位是年近六十的老者,另一位是年近五十的老者。
在這兩位老者之後站著的還有五六個三十多歲的男子。
這些人在楚王熊章走下步輦的時候,就已經躬身拜禮。
“諸位免禮、平身”,楚王熊章厚重且帶有威嚴的聲音在眾人耳邊響起。
“謝大王”,眾人齊聲應道。
楚王熊章抬眼看了這太史館一眼,眼里的唏噓之色一閃而過。
太史館自建好之後,他還是第二次來。
上一次來的時候還是七年前,還是因為熊章得知上任太史令,也就是現在太史令太史銘的父親,在彌留之前請求面見楚王,所以熊章才來了一次太史館。
“諸卿辛苦了”,楚王熊章看著已經是滿頭白發的太史銘,好像是看到了前任太史令一般,不禁感慨道。
“不敢言辛苦,臣只是有些慚愧,楚國的歷法至今還沒有編撰成功”,太史銘一臉愧疚的說道。
楚王熊章听到太史銘愧疚的話,搖著頭說道︰“此事的責任並不在于你,你們父子二人所編撰的楚歷暫時也足夠楚地百姓所用,不過你們可以將監測的範圍搞大一些,不要只局限于楚國,包括整個諸夏之地,西羌之地、北戎之地、百越、百濮等地都需要納入監測才是”。
听到楚王熊章的話,太史銘、太史松還有其他年輕人都露出驚訝之色,此刻他們心中都有些震驚于楚王的野心。
太史銘不敢讓楚王熊章在太史館門前久留,將其引領進入通天閣。
其實,若是按照十五年前的目標,太史令父子編撰的楚歷在十年前就應該成功了。
但是,這十五年來,楚國的疆域一擴再擴,先是吳越,後是巴蜀,現在是漢中,還有黃河以南之地,西齊之地,楚國的疆域比之十五年前增加了一倍,並且按照目前的趨勢還會繼續增加下去。
初版的楚歷剛成型,楚國的疆域就又增加了,導致初版的楚歷無法涵蓋楚國所有的疆域。
于是太史令一家只得繼續苦干,從初版到現在的第三版,依舊還是不夠好。
所以上任太史令至死都沒有完成任務,所以才會在臨死之前要想著向楚王熊章謝罪。
當然楚王熊章心中確是明白,這是老太史令在提醒自己當初的承諾,太史家完成楚歷的編撰之後,楚王要給予太史家封君。
太史家一直牢記這一點,熊章也沒有忘記。
“還是那句話,你們太史家何時能編撰出涵蓋四海的楚歷,封君之位就是你們太史家的”,楚王熊章怕自己的目標太大,嚇著太史家的這些人,連忙把他們所想的爵位再次提醒了一遍。
果然,太史銘兄弟兩個听到楚王熊章的話後,臉上又是露出了十足的干勁。
“臣這次會在北戎草原、燕國及孤竹朝鮮之地、東齊即墨、晉國晉陽和邯鄲、秦國關中和隴右、西羌高原、百越百濮等地增加監測點,絕對不會再讓王上失望”,太史銘一臉決然的說道。
太史銘說的這些地方囊括了北方草原、西部高原、東北、中原、南方山地等具有代表性地勢,可以完全將後世所謂的五個氣候帶,如熱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溫帶季風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高原山地氣候涵蓋其中。
楚王熊章听後,覺得這些地方也基本足夠了,也是點頭笑道︰“如此甚好”。
若是能成功,這部歷法將會是諸夏最為全面最為廣闊的歷法了。
就憑這一部歷法,熊章就完全有資格評選成為千古一帝。
古代編撰歷法是一項復雜而系統的工程,涉及天文觀測、數學計算、社會需求以及政治文化等多方面的結合。
歷法的核心是準確反映天體運行規律,因此長期的天文觀測是基礎。
如通過觀察太陽,通過圭表測日影長度的工具)記錄太陽位置,確定冬至、夏至等節氣,計算回歸年太陽年)的長度。
觀測月亮,通過觀測月相變化朔、望、弦等),確定朔望月約29.5天)的周期。
觀測星辰,如記錄北斗七星、二十八宿等恆星的位置,輔助確定季節和方位。
記錄異常天象,如日食、月食、彗星、行星運行等,用于驗證歷法的準確性。
根據熊章的了解,太史令根據之前觀測數據,選擇了陰陽合歷的方式來確定歷法的框架。
結合太陽年和朔望月如中國古代農歷),需通過置閏調和兩者差異如“十九年七閏法”)。
計算回歸年長度,確定朔望月長度,協調年、月、日的關系,設計置閏規則。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要想準確得到這些數據的主要工具就是數學,所以熊章在十五年前就創辦了天文學宮,而數學院就是學宮之中最重要的學院。
只是因為天文學宮的學子不適合當官,所以才會在楚國名聲不顯。
古代使用分數、近似值或迭代算法如“調日法”)處理復雜周期。
中國漢代《太初歷》已應用“八十一分法”計算朔望月。
太史銘父子編撰的楚歷初版)就是參照了夏歷,以正月為歲首,商歷則是以十二月為歲首。
其實後世的歷法基本上都是在夏歷或者顓頊歷的基礎上進行改良的。
如 安排大小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
如將回歸年分為24節氣,指導農耕如“清明下種,谷雨插秧”。
但因為楚國疆域擴張太快,影響了楚歷對于二十四節氣的劃分,所以才會讓楚歷的幾個版本都不夠完美。
太史館很大,但人數不多,不過入館之後隨眼就能看到各種測量時間的器具,如日冕等。
這些都是用于驗算的工具。
天文學離不開數學,華夏在古代的天文學很厲害主要是因為華夏的數學很厲害,但隨著華夏在數學上的落後開始,華夏包括天文學、科學都開始落後。
要不為什麼都說一切學科的盡頭都是數學呢?
所以熊章對于天文學宮的數學院的重視程度隱隱還要超過對楚歷的期待。
喜歡震驚︰我成為了春秋時代的扛把子請大家收藏︰()震驚︰我成為了春秋時代的扛把子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