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驚︰我成為了春秋時代的扛把子

第493章 巡視東海郡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法師小面包 本章︰第493章 巡視東海郡

    一艘華麗的大船緩緩地行駛在寬闊的江面上,船頭劈開層層波浪,向北而去。

    船上旌旗飄揚,鼓樂齊鳴,好不熱鬧。坐在船艙中的正是楚王熊章,他此次乘船北上,目的地便是廣陵。

    廣陵作為東海郡的郡城,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沒過多久,楚王熊章的王駕便抵達了廣陵城外的碼頭。

    岸上早已擠滿了前來迎接的官員和百姓,他們都想一睹楚王的風采。

    只見一個年約三十多歲的清瘦男子站在東海郡百官的最前列,此人便是東海郡郡守楊修。

    當他看到熊章的王駕逐漸靠近時,趕忙整理衣冠,然後率領眾官員一起躬身拜道︰“臣東海郡郡守楊修攜諸官拜見大王!王上萬年”

    這楊修面容清秀,眼神清澈而堅定。

    他身穿一襲青色長袍,腰束玉帶,頭戴綸巾,顯得文質彬彬。

    說起這楊修,那可是大有來頭。

    他乃是楚王章四年的中舉士子,當年參加科舉考試時表現出色,成績名列前茅。

    因其為人忠厚老實、本本分分,又能腳踏實地地做事,所以在擔任一年鄉宰後,便得到了當時大司農樊須的賞識。

    那時正值大司農樊須組建大司農府,急需人才。

    樊須見楊修辦事認真負責,對農業生產和民生問題也頗有見解,于是便將他調入大司農府工作。

    進入大司農府後的楊修如魚得水,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他跟隨大司農深入鄉間田野,不辭辛勞地巡查各地農業情況,關心百姓疾苦,詳細記錄下每一塊耕田的田畝數量以及農作物的生長狀況等信息。

    由于他工作勤懇,能力出眾,沒過幾年,楊修便從一名普通的官員晉升為大司農府的府丞,成為了大司農的得力助手。

    後來大司農府裁撤,楊修就成為了戶部的一名郎中。

    三年之前,原本擔任東海郡郡守的卜子夏由于官運亨通,得以高升為戶部左侍郎一職。

    這楊修就接任了東海郡郡守之位。

    熊章深知,楊修乃是理政殿大臣樊須親手調教出來的得力干將,可以算作是樊須的忠實黨羽。

    要知道,在眾多同年當中,楊修能夠率先脫穎而出,晉升為郡守,這背後定然少不了理政殿大臣樊須的大力支持和提攜。

    在楚國,理政殿乃是楚國最高的執政機構,設有七位地位尊崇的理政大臣,他們也被外界稱為“理政殿七卿”。

    而這七個人分別代表著不同的勢力和利益集團,猶如楚國政治舞台上的七座巍峨山峰。

    在七座山頭之上,還有兩黨,其中,最為引人注目的當數以景氏家族為首的本土黨,這些人涵蓋至少六成的本土士子,人們習慣稱之為“楚派”;

    另一大派別則是以總理大臣彌生為首的“入楚派”,派內多是在國外慕名在章華學宮求學,而後又在楚國入仕的學子和官吏。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特殊的群體,即中立派。

    中立派並沒有明確的首領人物,而上將軍孫念便是其中的代表性人物之一。

    孫念基本上不參與到楚派與入楚派之間激烈的爭斗和交鋒之中。

    也正是由于理政殿七卿所代表的這七個山頭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對楚派與入楚派的內部產生了分化作用。

    這種微妙的平衡關系有效地控制了楚國黨內斗爭的強度和規模,使其始終維持在一個相對適度的範圍之內,從而確保了國家政權的穩定運行。

    上任郡守卜子夏雖是孔子門徒,但卻偏向法治,東海郡是楚國少數幾個楚法推行得十分徹底的郡。

    東海郡郡下之民懂法、守法、敬法、畏法,一切爭執都要在大理寺分院,或者是司法院處理。

    所以在這東海郡最閑的當屬警察局,最忙的當屬大理寺分院。

    也正是在這個基礎上,東海郡被治理得井井有條。

    東海郡東臨大海,南接吳郡,北聯彭城郡、剡國,西靠九江郡,在商業上有極大的便利。

    一些臨海的鮮魚、咸魚珍珠、珊瑚甚至是海鹽不是流向中原諸國,就是賣到其他諸郡。

    所以東海郡的商稅收入乃是楚國諸郡之首。

    再加上邗江自東海郡內穿過,還會給東海郡在商業上再增加幾分動力。

    在農業上,東海郡這些年致力開拓淮北和淮南,不過十年,郡內的耕地就增加了四百萬畝。

    郡內人口也有一百三十萬,這還是東海郡的底子單薄了一些,不然其經濟實力還要超過吳郡。

    當初東海郡剛成立的時候,境內最大的城邑就是廣陵,這還是一座千室之邑,境內人口十萬都不到,那廣陵以北都是荒野,在吳國手里基本上沒有得到有效開發和利用。

    這些年在卜子夏的治理下,東海郡發展迅猛,尤其是在楚王章十三年的時候,楚國大海,東海郡是少數沒有受災的地方,所以在這一年,百姓為了活命,至少有三十萬百姓跑到了東海郡。

    這些人在東海郡受到了救助,除了死在路上的,基本上沒有餓死的,這些人感念東海郡郡守卜子夏,所以就都在東海郡安家落戶,東海郡的人口得到了爆發式的增長。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這楊修到任之後,對于卜子夏在東海郡的政令並沒有做出很大的改變,雖然算不得蕭規曹隨,但也保留了卜子夏八成的政令。

    使得東海郡更換郡守之後,百姓的生活沒有發生太大的改變。

    三年以來,楊修在東海郡做得最多的工作就是發展名聲,對于農事也格外的專注。

    在淮河兩岸設置了實驗田,專門用于宿麥的種植實驗。

    楚國自楚王章十三年開始種植宿麥,但效果都不太理想,最近一兩年的宿麥產量才有了顯著提升,這還得歸功于楊修在東海郡的努力。

    熊章到達東海郡之後,在得知宿麥的麥種和種植技藝又有優化的時候,自然是對東海郡郡守楊修一頓夸,當即將楊修的爵位提升一級。

    不管楊修在東海郡治理得怎麼樣,但這改進麥種那就是大功。

    看到自家的學生得了夸贊,一旁的理政殿大臣樊須也是老懷欣慰。

    東海郡毗鄰剡國,只不過剡國已經加入楚盟,所以楚剡邊境上,楚國在東海郡的兵力已經下降到一萬,這還是為了防備齊國突襲的原因。

    東海郡發展態勢喜人,讓熊章還有其他理政殿大臣十分高興。

    為此,熊章大手一揮,又是大筆的錢帛被賜給了東海郡上下官吏。

    看到大方的老板,哪個牛馬不喜歡呢。

    于是楚王熊章在東海郡官僚的宣揚下,越發的英明神武,堪稱堯舜禹湯。

    楚王熊章在東海郡逗留的一個月的時間里,剡國國君在鐘吾與楚王熊章會面。

    剡國國君與熊章見面並沒有大事詳談,只是互相聯絡了一下感情。

    當然剡國國君也不是空手來的,他給熊章送來了一個剡國美女,此女美貌不及楚王宮的昭華夫人巫寧,端莊不及楚王後,但生性活潑俏皮,身姿傲然,另外還有一身高超的舞技,讓熊章身體直呼吃不消。

    喜歡震驚︰我成為了春秋時代的扛把子請大家收藏︰()震驚︰我成為了春秋時代的扛把子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震驚︰我成為了春秋時代的扛把子》,方便以後閱讀震驚︰我成為了春秋時代的扛把子第493章 巡視東海郡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震驚︰我成為了春秋時代的扛把子第493章 巡視東海郡並對震驚︰我成為了春秋時代的扛把子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