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驚︰我成為了春秋時代的扛把子

第482章 拆分南郡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法師小面包 本章︰第482章 拆分南郡

    楚王熊章在宋武的陪同下,站在船頭,迎著江風,目光遠眺著那奔騰不息的長江水。

    江水浩浩蕩蕩,帶著無盡的氣勢順著山勢蜿蜒而下,仿佛一條巨龍在大地上舞動。

    當船緩緩穿過三峽時,兩岸陡峭的石壁如刀削般矗立,仿佛要將天空割裂。

    那幽深的峽谷中,雲霧繚繞,仿佛仙境一般。陽光透過雲層灑下,照亮了峽谷中的每一個角落,使得整個三峽都顯得格外神秘而壯觀。

    楚王熊章靜靜地欣賞著這壯麗的景色,心中不禁涌起一股豪邁之情。

    唯一可惜的是熊章沒有什麼詩才,作不出一首豪邁的詩篇。

    難不成讓其感嘆︰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不過一日的時間,船便順利抵達了巫地。

    巫地的碼頭熱鬧非凡,商賈雲集,各種貨物琳瑯滿目。

    自從楚國拿下巴蜀之後,長江商道暢通,無數商賈來往于巴蜀,西陵郡因為下轄巫地和燮門,也佔了不少的好處。

    西陵郡與巴郡相鄰,地勢與巴郡更為接近,境內山巒起伏,連綿不絕。

    那些山脈猶如巨大的屏障,阻擋了外界的視線,使得西陵郡內部顯得格外幽靜。

    然而,隨著隊伍逐漸深入,地勢漸漸降低,呈現出西高東低的態勢。

    群山宛如忠誠的衛士,緊緊圍繞著西陵郡,守護著這片土地。

    直到他們來到西陵郡的郡城夷陵,眼前的景象才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夷陵背靠群山的,俯視沃野,難怪後世劉備感嘆這個地方適宜建都。

    夷陵毗鄰江漢平原,這片廣闊的平原如同一片金色的海洋,與周圍的山巒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在這片區域之中,西陵郡八成的人口都聚集在這里。

    這些年來,得益于楚國對境內水道的大力治理,一條條水泥砌築的水渠如同一條條銀色的絲帶,自田地之中穿過。

    這些水渠為農田提供了充足的灌溉水源,使得農作物的生長更加茂盛。

    如今已是盛夏時節,放眼望去,夷陵遍地都是黃燦燦的稻田,仿佛一片金色的沙漠。

    微風拂過,稻浪滾滾,泛起層層漣漪,仿佛在向人們展示著豐收的喜悅。

    天氣雖然炎熱如火,但當楚王熊章和諸卿們坐在堆放了冰塊的馬車之中,倒也不覺得難過。

    之後熊章特意挑起車簾,目之所及皆是金黃的稻谷時,心中卻感到無比的舒暢和愉悅。

    那耀眼的金黃色仿佛有著神奇的魔力,驅散了炎熱帶來的煩躁,讓熊章的心靈得到了片刻的寧靜。

    楚國治水之事,已然歷經十載光陰。

    這十年間,耗費之錢糧數額著實驚人,然如今看來,那些浩大的水利工程,已悄然開啟了它們的回饋之旅。

    這時候,楚王熊章攜同諸位公卿緩緩走下車輦,他的目光首先落在田野邊上那飽滿得仿佛要滴出油來的稻穗之上,那沉甸甸的模樣,似乎在訴說著豐收的希望。

    隨後,他的視線又投向那水渠之中淺淺流淌的清水,眼中不禁流露出一抹欣慰的笑意。

    這一條條蜿蜒的水渠,宛如大地的脈絡,緊密地連接著這片廣袤的土地與奔騰不息的長江。

    當那汛期來臨之時,江水便向這些水渠紛紛分流而去。

    農人們將這些寶貴的水資源儲存起來,在需要用水的時候,他們又能憑借著這些四通八達的水渠,將水排放到各自的田地里。

    楚國治河工程,乃是總理大臣彌生當初推行變法圖強之策中最為關鍵且重要的一部分。

    彌生將這些年的楚國關于各處水利建設的情況一一向熊章稟報。

    “好啊”,楚王熊章掃了一望無際的金色海浪,隨即感慨道︰“只要每年都有此等美景,不出五年,楚國就不會再有糧草不濟的憂慮了”。

    “此皆乃王上勵精圖治之功”,彌生對楚王熊章躬身說道。

    听到彌生的話,熊章笑了笑說道︰“十幾年前,彌卿在楚國擔任客卿之時,就向寡人諫言楚國商業不振,需要變法圖強,其中就有一條治理疏通楚國境內大小河流,便捷商道,當時安平侯可是被你的手筆嚇到了”。

    “安平侯老成謀國,臣之策于當時而言對于楚國確實是一個極大的負擔,但幸得王上支持,治河工程才得以進行”,彌生听到熊章的話,臉上露出感激之色。

    “楚國依山傍水,這連綿大山沒有辦法推平,但治理大小水道,寡人覺得還是很有必要的,並且這也是可以做到的”,熊章指了指那遠處那黑色的群峰,又看了看滔滔江河,一臉豪邁的說道。

    西陵郡郡守乃是楊勇,雖是楚國老牌貴族出身,但早早的就站在了熊章這邊。

    在楊勇的主導下,這西陵郡這幾年也發展不錯,得益于水利之便,近三年新開墾出了百萬畝新田,讓熊章十分滿意。

    在西陵郡待了七日,熊章一行人就離開了西陵郡,來到昔日的舊都郢都。

    郢都自從失去都城的地位之後,城中蕭條了不少,城中只有十八萬人,遠不及當楚都的盛況。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熊章考慮到郢都在楚人心中的地位,在和幾位理政大臣商量一番之後,決定對南郡進行拆分成兩個郡,一個還是南郡,下轄江陵、郢城郢都)、華容、州陵等地,郢城為郡治。

    另一個郡為江夏郡,郡治為武昌,下轄鄂城、黃岡、黃石、咸寧。黃岡、黃石都是新建的城邑。

    拆分後的南郡人口就只有三十萬人,江夏郡只有十八萬人。

    之前的南郡太大了,隨著長江流域的水利建設逐漸到位,長江流域已經成為了楚國的糧倉,沃野千里,所以保持一個這麼龐大的南郡是不太合理的。

    看到偌大的南郡被拆分,理政大臣樊須心里是不好受的,如果說楚國治河工程是總理大臣彌生主導的,那麼開發長江以南和長江流域就是樊須的心血。

    而樊須這些年的成果造就了現在的南郡。

    樊須雖然不忍看到南郡被拆分,但他也沒有反對,因為南郡太大了,不利于統治。

    之後樊須向楚王熊章提議,將彭蠡澤以南的幾個城邑統合起來,再組建一個新郡。

    對于樊須的這個提議,熊章采納了。

    于是將彭蠡澤和南昌一帶方圓數百里組建為豫章郡,郡治在南昌。

    熊章心想既然已經設立了豫章郡,索性就再加一個長沙郡,將雲夢澤以南,湘水流域統合在一起,成立長沙郡,郡治在長沙。

    雖然長沙郡境內現在就一座長沙城,但只要有了一郡的名分,發展起來應該還是比較快的。

    長沙郡和豫章郡境內也有不少野人的,只要郡守們能將野人編戶齊民,那這兩個郡的人口就能很快增長起來。

    如此一來,楚國除了襄郢這個京畿區域外,已經有十八個郡了。

    雖然長沙郡和豫章郡兩個郡加起來人口連十萬都不到,但這只是剛開始,長沙郡和豫章郡的潛力還是比較大的,境內都有大湖和江河,只需要後續的水利設施跟上,就一定能發展起來。

    喜歡震驚︰我成為了春秋時代的扛把子請大家收藏︰()震驚︰我成為了春秋時代的扛把子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震驚︰我成為了春秋時代的扛把子》,方便以後閱讀震驚︰我成為了春秋時代的扛把子第482章 拆分南郡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震驚︰我成為了春秋時代的扛把子第482章 拆分南郡並對震驚︰我成為了春秋時代的扛把子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