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憑彭城郡郡尉李威自己的力量,自然無法籌集到一萬萬五千萬錢這麼龐大的數目。
然而,他可以聯合其他勢力來共同解決這個問題。
作為新興貴族的代表人物之一,李威正處于事業的上升期,他無需像那些老牌貴族那樣過分顧忌楚王熊章的想法。
相反,在開始的時候他就積極主動的選擇與私交甚好的朋友抱團合作,共同追求利益最大化。
經過一番努力,李威成功地拉攏了另外十個家族加入他的陣營。
通過眾人齊心協力,他們總算湊齊了一萬萬錢。
但是,這仍然不足以滿足全部的資金需求,他們還需要向大楚銀行申請借貸五千萬。
盡管這筆巨額貸款帶來的利息讓他們感到心疼不已,但他們對造紙業的前景充滿信心,堅信這個行業將會帶來豐厚的回報。
隨著時間的推移,楚國的紙業逐漸繁榮昌盛,紙張的種類也日益繁多。
根據不同的需求和用途,可以分為多個檔次。其中,最高端的產品當屬宣紙。這種紙以其高品質和昂貴的價格而聞名,只有貴族和家境富裕的文人墨客才會使用它,主要用于書法、繪畫等藝術創作。
對于一般民眾而言,他們更多地使用普通白紙或草紙。此外,還有一種最為廉價的廁紙,專門供人們日常如廁時使用。
廁紙在楚國的城邑之中,基本上已經取代了廁籌。
在其他諸國,紙已經基本上取代了竹簡,成為了官方的公文的主要載體。
所以天下諸國對紙的需求是非常大的。
李威在拿下少府造紙技藝之後,立刻就離開了會場,他的目的已經達到了,後面的好東西,他們也沒有實力再染指。
李威回去之後,首先要做的就是與其合伙人明確這五年之內的造紙利益。
在李威等人離開會場之後,會場上的氣氛變得更加熱鬧起來,或許是李威的果斷出手,給了那些心有猶豫的人極大的刺激,他們開始了毫不掩飾的串聯。
“既然造紙技藝已經被出售,那少府的三座造紙廠就只剩下南陽郡的一家了,二十萬股,諸位可有意入手?”,少府令工正笑著對眾人問道。
“安平侯府買十萬股”
“州來侯府買十萬股”
少府令工正的話音剛落,場下立刻就響起兩道聲音。
少府令看向安平侯府和州來侯府所在方向,說道︰“南陽郡造紙廠的股份已經全部售出,此項目結束”。
“還請少府令盡快開始下一個項目”,場下之人大聲喊道。
“下一個項目乃是釀酒術,技藝售價兩萬萬錢!”少府令工正直接將釀酒術的售價報出來,這個價格讓會場下方的眾人都有些驚訝,畢竟這釀酒術的價格比起那造紙術還要多上五千萬錢。
然而,對于那些了解釀酒術價值的人來說,這個價格並不高。
少府釀酒術的核心就是蒸餾技藝,這些年楚國釀造的烈酒名譽諸國,但因為少府產量的限制,楚酒供不應求,所以楚國的美酒也成為諸國貴族宴會上貴族炫耀的資本。
听到少府出售的第二個技藝居然是釀酒術,會場下方的人立刻坐不住了。
“姑甦吳家,出價兩萬萬錢,向少府求購釀酒術!”這時一個身穿錦繡華袍的中年男子起身,對少府令抱拳說道。
他的聲音傳遍整個會場,引起一陣騷動。
“姑甦吳家?他們怎麼會有這麼多錢?”有人小聲議論道。
“姑甦吳家?”,在場下眾人議論紛紛的時候,楚王熊章將疑惑的目光看向一旁的範蠡。
“王上,姑甦吳家與那巨陽的陶邾不一樣,陶邾乃是靠著自己的膽略和運氣才崛起于微末,而這姑甦吳家確是世代巨賈”
“原先在吳國的時候,這吳家就在吳國經營著鹽鐵之利,富庶之名,吳越兩國之人都听說過,據說這吳家跟吳國王室有著關聯,極有可能是吳王室出身,只是這吳家自吳國滅亡之後就低調了”
“吳家的名聲漸漸在吳越之地消散,尤其是楚國收回私人經營鹽鐵之後,這吳家也越發低調,知道這吳家實力之人寥寥無幾,只是想不到此刻吳家卻跳了出來”,範蠡給楚王熊章解釋說道。
“釀酒之利,比起鹽鐵絲毫不差,此刻有機會獲得少府的釀酒術,他們自然就不會繼續蟄伏,他們是商賈,一旦蟄伏久了,恐怕真要倒了”,楚王熊章看著下方的那吳家家主說道。
其實熊章不知道的是吳家看到楚國這兩年有意推動商業發展,又見楚國在姑甦對他們這些吳國舊人秋毫無犯,這才決定站出來賭一把。
“吳先生果然豪氣,我們少府的釀酒術是你的了,五年之內,隨便你怎麼釀酒,諸國市場之上,除了我們少府酒就是你吳家的酒”,少府令說道。
“多謝少府令成全”,那吳家當家人笑著對少府令躬身一拜。
低調蟄伏了近十年的吳家,今日展示出來的實力超出眾人的想象,兩萬萬錢,不到一個時辰就籌集完畢,成箱成箱的金銀被搬入大楚銀行在郢都的倉庫,讓有心人看得暗自咋舌。
這吳家既沒有聯合其他家族一起購買,也沒有向大楚銀行貸款,吳家的實力讓人心驚。
眾人也才明白世間巨賈的真正實力。
待吳家離開之後,少府令收回目光,看向場下之人說道︰“釀酒術已經售出,但少府將會興建兩座酒廠,一座在壽春,一座在宛城,每座酒廠是三十萬股”
“少府還是老規矩,用技藝和土地入股,佔據三成,也就是二十萬股,還剩余四十萬股,每股一千錢,諸位可有興趣?”,少府令笑著對眾人問道。
“當陽君府購買十萬股”
“少陽君府購買十萬股”
“英君府購買十萬股”
“勛邑侯府購買十萬股”
少府令工正的話剛說完,立刻就有數人起身喊道。
當陽君是公孫寧,少陽君是公孫州,英君是原申君揚,勛邑侯就是原來的隨侯,當初隨侯主動找熊章獻土換地,最後成為了楚國世襲罔替的勛邑侯。
勛邑侯深得熊章的信任,時常出入楚王宮。
勛邑侯府的富有程度恐怕就算是那些巨賈也比不上,畢竟是隨國數百年的積累。
四個勛貴家族轉眼間就將釀酒廠的剩余的股份瓜分殆盡。
老貴族們的果斷,再次刺激了在場的小貴族和小商賈。
喜歡震驚︰我成為了春秋時代的扛把子請大家收藏︰()震驚︰我成為了春秋時代的扛把子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