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才況右行長提及找他貸款的多是一些搞養殖業和工農具制造業的商人,對于這一點,熊章是非常了解的。
楚國這些年不論是人口還是耕地面積都出現了大規模的增長,對于肉食的需求也與日俱增,一家一戶的小規模養殖模式養殖的豬牛羊等家禽家畜的數量完全跟不上市場上的需求。
于是楚國就出現了專門的養殖戶,專門在自家的土地上養豬或者養牛等,有人看到養殖戶賺錢了,自然就會有跟風的。
這些養殖戶飼養的家禽家畜逐漸支撐了楚國肉食市場的六成,之後楚國的肉食市場慢慢的飽和了,他們有些人就將目光看向了楚盟成員國的市場。
諸國之中,只有楚國在大量飼養豬,因為楚人已經懂得了該怎麼侍弄這些生豬才會讓這豬肉變得好吃。
果然,當楚國的豬肉出現在宋國、陳國的時候,立刻得到了當地貴族們的喜愛。
這種油脂充分且味道不錯豬肉讓這些國家的貴族們贊不絕口,紛紛將其視為餐桌上的佳肴。
于是楚國的豬肉開始在諸國聞名,市場上出現了極大的需求。
楚國的這些養殖戶想要佔據國外的市場,就需要自己擴大養殖規模,但限于手上的資金不夠,只能一點點的擴大養殖場,但這種速度太慢了。
他們深知,如果能夠獲得足夠的資金支持,他們的養豬場將會有更大的發展空間,不僅能滿足國內市場的需求,還能出口到其他國家,獲取更多的利潤。
然而,現實卻是殘酷的,他們手中的資金有限,無法實現這個美好的願景。
如今,得知大楚銀行可以貸款,他們一個個都像是聞到了腥味的貓,迫不及待地朝著大楚銀行的網點而來。
他們希望通過貸款來擴大養殖規模,提高生產效率,滿足市場需求。
而楚國工農具制造市場的情況也跟養殖業差不多。
隨著楚國耕地面積的大幅增加,農人們對工農具的需求量也隨之增大。
然而,由于少府在過去數年里逐漸減少了工農具的制造,特別是在齊晉楚秦四國大戰期間,為了加快武器軍械的供應,少府已徹底停止了工農具的制造,導致市場上的工農具供應緊張。
面對這種局面,楚國出現了大量的工農具制造作坊,每天來找這些作坊定制各類工農具的人絡繹不絕,但很多次都因為作坊太小,人工太少,而不得不放棄一部分業務,這些損失讓他們極為心疼。
對于人工倒是比較好解決,只要去周邊鄉邑宣傳一下。
就有很多不願意讀書的半大小子都被父母送到了這些作坊充當學徒,這些家長們也都想著自己的兒子學成出師之後,也能有一門好賺錢的手藝。
唯一難解決的是資金問題。
現在資金問題也被大楚銀行解決了,這讓這些作坊主們十分激動。
值得一提的是,少府已經在楚國全國範圍內,下達了一道政令,要求所有匠人們都必須按照少府制定的標準來制作各種用具。
這個標準包括了尺寸、容量、重量等方面的規範,以確保楚國各地的工匠們能夠制作出符合統一標準的產品。
這道政令的實施,使得楚國的度量衡得到了統一,從而提高了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
同時,也方便了商業交易和稅收征收等工作的開展。
而這一切的推動者,正是熊章。他在不經意間,通過少府的政令,實現了楚國度量衡的統一。
“除了牲畜養殖還有工農具制造這兩個行業之外,還有沒有其他行業的商人找你貸款?”熊章坐在王座上,微微低頭看著手中的數據,向大楚銀行行長況右繼續問道。
況右聞言,想了一下之後,恭敬地回答道︰“回大王,還有兩家面粉作坊和一家制糖作坊,其他的就沒有了”。
對于面粉廠的出現,熊章感到十分驚訝。
畢竟楚國也是在去年才開始嘗試大範圍種植小麥,且由于產量有限,加上小麥脫殼繁瑣,起初並未得到楚人的廣泛接受。
就連熊章自己,最初也不明白其中的緣由。
直到有一天,熊章在楚王宮中偶然見到了小麥,突然想起可以用它來為王宮里的孩子們以及後妃們制作美味的蛋糕。
于是,他親自指導宮中的庖廚如何給小麥脫殼,並利用石磨將其磨成細膩的面粉。
然而,熊章當時並不知道古人尚未掌握給小麥脫殼的技巧。
與稻谷不同,小麥的外殼較難脫去,因此有些人會選擇將未脫殼的小麥與小米一同蒸煮,制成所謂的“麥飯”。
盡管這種麥飯特別難吃,但卻能填飽肚子,但依舊不受國人所喜。
後來,熊章了解到這一情況,便下令讓庖廚們將小麥脫殼和麥粉制作的方法傳播出去,同時還包括包子、饅頭、面條等各種美食的制作方法。
這些舉措不僅豐富了楚人的飲食文化,也為面粉廠的興起奠定了基礎。
只是讓熊章想不到的是,不到半年的時間就有人已經建立了面粉加工作坊,現在還準備擴建,看來小麥雖然不得國人的喜愛,但面粉的反響還不錯。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令熊章感到最為意外的,莫過于制糖作坊的出現。
要知道,在這個時代,糖可謂稀罕之物,唯有在那些大貴族府邸內方能得見,就算是小貴族家中那也是難得一見的好東西,至于普通百姓,甚至連听都未曾听聞過。
這時代的糖主要以飴糖為主,飴糖就是麥芽糖,其主要產地位于北方。
而楚國的糖則名為柘漿,實際上就是蔗糖。
早在周宣王時期,甘蔗便已傳入中國,且于南方小範圍內開始種植,距今已有三百余載歲月。
然而,熊章卻未曾料到,如今連販賣糖也有了市場需求。
需知在古代,糖從來都非廉價之物,直至工業時代來臨,糖價方才逐漸親民起來。
制糖廠的建立與擴張表明,楚國的糖業開始面向廣大國民。
貴族基本都是大地主,他們的土地能夠種植各種作物,自然也包括制糖所需的原料,所以大貴族自己所需要的糖都是自產的。想要開制糖作坊賺那些大貴族的錢,簡直是異想天開。
現在制糖廠的所有者現在想要擴建制糖廠,那說明賣糖的市場還不錯。
那有能力賣糖的人是誰?
想到這里,熊章突然有些明悟,隨著新興貴族階級的誕生和擴大,導致楚國的消費主力軍也在擴大。
新興貴族和少數富有的平民才是這個時代的消費主力。
熊章想要擴大楚國的市場,就需要將這一階層的人變多。
喜歡震驚︰我成為了春秋時代的扛把子請大家收藏︰()震驚︰我成為了春秋時代的扛把子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