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驚︰我成為了春秋時代的扛把子

第385章 端木賜入齊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法師小面包 本章︰第385章 端木賜入齊

    端木賜決定主動向楚王熊章請求去完成齊楚休兵的任務,以實現楚國的戰略目標。楚王熊章對他的能力和忠誠充滿信任,並授予他全權處理此事的權力。

    于是,左尹端木賜離開郢都後,一路向東,經過壽春,轉道向北,最終抵達了鐘吾。

    在行進途中,端木賜再次听到了楚軍在對齊戰爭中的勝利消息。楚軍成功攻破了莒城,齊軍被迫撤退至瑯琊。

    這個好消息讓端木賜心中對于說服齊國相田恆讓齊楚休兵的信心又增添了幾分。因為這意味著楚國在戰場上取得了重要的優勢,使得談判的籌碼更重。

    莒城曾是莒國的都城,但後來被齊國吞並。如今,它落入了楚國之手,一年內兩次易主。這顯示出這場戰爭的激烈程度以及各國勢力之間的爭奪與變化。

    “恭賀司馬再立新功啊!”進城後,左尹端木賜第一時間趕來拜會司馬景琰。

    “子貢前來,本將喜不自禁啊!”司馬景琰听到左尹端木賜來到莒城的消息後,立刻放下軍務,親自出城迎接。

    兩人寒暄幾句,司馬景琰便邀請端木賜進入臨時將軍府。待二人坐定,司馬景琰屏退左右,低聲詢問道︰“子貢此番前來,想必是有要事相商吧?”

    端木賜微微一笑,答道︰“司馬果然慧眼如炬,此次我奉王命出使齊國。”

    “出使齊國?”司馬景琰略作思考,疑惑地問道︰“難道大王有意停戰?”

    端木賜點點頭,解釋道︰“並非大王想停戰,實在是楚國如今民生凋敝,無力再戰。若繼續僵持下去,即便最終取勝,也會失去民心,得不償失啊。”他無奈地苦笑一聲。

    “真是天不佑楚啊!若不是去年的旱災,楚國此戰至少可以出動三十萬大軍,縱然是齊晉聯盟,我們楚國也絲毫不懼,現在又怎麼需要主動去求和呢?”司馬景琰嘆息著說道,語氣中滿是無奈和不甘。

    “大國之間的爭鋒又怎麼是一戰兩戰就能決出勝負呢?以後齊楚晉三國之間的爭斗還長著呢,最重要的是我們大王還年輕著呢,楚國耗得起。”端木賜平靜地回答道,他的聲音中帶著一絲篤定。

    听到端木賜的話,司馬景琰臉上的不忿之色逐漸緩和了下來。

    “是啊,如今楚國人才濟濟,兵強馬壯,只要熬過這幾年,等楚國國力再上一個層次,那我們楚國定會有再次飲馬黃河的機會。”司馬景琰嘴角泛起一抹笑容,眼中閃爍著憧憬的光芒。

    端木賜點了點頭,表示贊同︰“是的,雖然這次楚國可能會面臨一些困難,但從長遠來看,只要保持穩定發展,楚國必定能夠崛起,超越齊晉。”

    “司馬身強力壯,別說數年,就算是再過十年,也能領兵征戰,到時候,司馬自然有揚眉吐氣的時候,何必在乎現在呢”,端木賜說道。

    “十年啊,老夫那時候都有六十有五了啊”,司馬景琰雖然在感嘆年事已高,但臉上卻沒有半點頹色,他覺得就憑他的身體,縱然是六十歲也可以出征。

    “司馬老當益壯,到時候再創不世之功,封君封侯猶未可知”端木賜笑著說道。

    “哈哈,端木大人過獎了。不過,我這把老骨頭還能再撐幾年。”司馬景琰爽朗地笑道。

    兩人又聊了一會兒,端木賜便起身告辭。

    “司馬大人,後會有期。”端木賜拱手道別。

    “端木大人一路保重。”司馬景琰回禮道。

    左尹端木賜跟司馬景琰進行一番溝通和交流之後,端木賜就離開了莒城,在護衛的保護下,打起了楚國使者的旗號,順利的進入了齊國境內。

    而司馬景琰為了配合端木賜的伐交之策,他帶領著楚剡兩國聯軍進逼瑯琊城。

    自上次來到臨淄城已過去近十年,然而這座城市的繁榮程度卻遠超昔日。

    “左尹大人,據我觀察,這臨淄城的人口恐怕已經突破四十萬大關了吧!”外交司的一位官員凝視著繁華熱鬧的臨淄城,不禁心生感嘆。

    這位官員首次踏足此地,對眼前的景象充滿新奇與驚嘆。

    端木賜微笑回應︰“臨淄城正在進行擴建工程,預計完工後將能夠容納五十萬人定居。”

    那位官員先是點點頭表示贊嘆,而後帶著一臉惋惜和不平的說道︰“我們楚國的郢都規模較小,僅僅容納二十多萬人口便顯得局促不堪。相比之下,臨淄城確實更為宏大。”

    端木賜笑而不語,因為他深知楚國即將迎來一場巨變。

    傳聞中的襄郢即將竣工,其規模比洛邑更大,可以容納上百萬人口。到那時,他們方能領略到楚國真正的繁榮昌盛。

    如今的楚國都城規模著實有些狹小。當初熊章剛繼位時,城中人口僅十余萬,而今雖已翻倍,但仍不足三十萬。然而,這已是郢都所能容納的極限,而非整個楚國的極限。

    郢都地處偏遠,遠離中原地區,信息傳遞需時過長。這種情報滯後的問題,在此次與晉齊交戰中表現得尤為明顯。

    盡管郢都存在諸多缺陷,但它仍然吸引著眾多商賈和貴族們的向往。

    據端木賜所知,郢都的房價幾乎每月都會上漲一次。許多郢都原住民紛紛將自家房屋出售給他人,自己則搬到郢都周邊的鄉邑居住。

    當然,也有一些精明之人已經開始在襄郢尋找合適的地段。一旦襄郢的房產開始銷售,他們便會立即出資購買。

    端木賜本人在襄郢是分配了官邸的,但還有很多端木家的族人卻需要自行買房,所以端木賜也在提前物色。

    畢竟這可是要住人的地方,不能太隨便。

    他看中的就是襄郢城中靠近新章華學宮的房子,那邊的房子靠近學區,房價的潛力十足。

    而且這個地段好得很,交通便利不說,周圍的配套設施也是十分完善。

    端木賜私下演算了一番,如果把襄郢的房子全部賣出去,襄郢的鑄造成本就能回了個八九成。

    這樣一來,不僅能讓更多的人有房子住,還能收回成本,簡直是一舉兩得。

    不得不說,端木賜自認為在商賈一道也有自己的獨到之處,但對于自家大王的賺錢的能力卻只能五體投地。

    “商品房、學區房啊”,端木賜心里不禁想到,這些詞真是言簡意賅,恰如其分。

    這可都是商機啊!

    喜歡震驚︰我成為了春秋時代的扛把子請大家收藏︰()震驚︰我成為了春秋時代的扛把子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震驚︰我成為了春秋時代的扛把子》,方便以後閱讀震驚︰我成為了春秋時代的扛把子第385章 端木賜入齊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震驚︰我成為了春秋時代的扛把子第385章 端木賜入齊並對震驚︰我成為了春秋時代的扛把子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