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國大軍于陽瞿大敗韓趙聯軍,全佔穎川之地,對于這個結果最先得知的不是韓氏,而是鄭國。
鄭國位于潁水之南、淮水之北,處于晉國和楚國之間,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鄭國雖然有過鄭莊公小霸,但鄭莊公之後,鄭國已經逐漸衰弱,百余年來,一直以來都是一個二流的國家,但卻擁有著肥沃的土地和繁榮的商業,因此成為了晉楚兩國爭奪的焦點。
由于鄭國弱小,無法與晉楚兩國抗衡,只能選擇依附其中一方。
如今楚國戰勝韓趙聯軍,全佔穎川之地,這意味著楚國的勢力範圍已經擴展到了鄭國的家門口。
鄭國的南面和西面都與楚國接壤,這對于鄭國來說,這無疑是一個巨大的威脅。
所以,盡管鄭國乃是楚國的姻親盟友,但鄭國還是想要改變這個局面。
鄭國對于發生在眼皮子底下發生的晉楚戰局十分關心,或許是心虛的緣故,因為鄭國這次背著楚國做了一點小動作。
當陽瞿之戰的結果傳到鄭城的時候,鄭國國君鄭伯勝頓時心神一顫,將手中的信息反反復復的看了數遍,最後還是不甘的接受這個結果。
他意識到,鄭國這次似乎判斷錯了,現在可能會面臨更大的壓力和危險。
楚國的勝利使得他們楚國更加強大,而鄭國的地位則變得更加脆弱,尤其是他做了一件現在看來是極其愚蠢的事情之後。
“立刻去請國相前來議事”,鄭伯勝對其侍者說道。
“唯”,那侍者領命之後迅速離去。
他明白事態緊急,不能有絲毫耽擱。
鄭伯勝則焦慮地等待著國相的到來,希望能夠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剛剛傳來急報,晉楚陽瞿之戰結束,晉國五萬大軍全軍覆沒,楚軍大勝”,當看到鄭國相到來之後,鄭伯勝一臉苦澀對鄭國國相說出這個讓他極其失望的結果。
鄭國國相在來之前就已經听那侍者說了這個消息,但現在再次從鄭伯口中確認這個消息的時候,他還是感覺一陣恍惚。
楚軍之強,也出乎了他的預料。
“君上,看來晉國自六卿之亂以來,確實已經衰弱了不少,擁有陽瞿堅城不守,反而在陽瞿城下與楚軍野戰,最後居然還敗于楚軍!”鄭國相感慨地說道。
他一邊說著,一邊搖著頭,臉上滿是惋惜之色。
“早知道晉國如此不堪一擊,寡人還不如听卿之言,讓鄭國跟楚國一道攻打晉國,或許我們鄭國還能借著楚國的勢力,從晉國手里收回鄭國以前被晉國侵佔的土地。”鄭伯一臉懊悔地說道。
他皺著眉頭,不停地嘆息著,仿佛對自己當初的決策感到無比後悔。
鄭國相看了鄭伯勝一眼,心中十分失望。
他心想︰鄭伯執掌鄭國已經有二十余年,但自從前任相國子產去世之後,鄭國這些年每況愈下,以至于被晉國卿大夫侵佔了不少土地。
以前鄭國與楚國結盟而不敢反抗晉國,現在看楚國勢大,反而還主動疏遠楚國,這是何等的愚蠢!但沒有辦法,鄭伯才是鄭國的主人。
他只能默默地看著鄭伯,心中暗自嘆息。
“君上,如今晉楚兩國在穎川之地的戰爭局勢已經明了,晉國在穎川之地已經無力再與楚國爭鋒,晉國喪失穎川之地已經是定局,還請君上早做打算”,鄭國相對鄭伯勝說道。
“打算,如何打算?”,鄭伯勝故作不解的問道。
听到鄭伯勝想要裝糊涂,鄭國相不得不繼續說道︰“趙氏之軍”。
听到鄭國相說的這幾個字,鄭伯勝身軀一顫,腦海里頓時浮現出之前發生的一幕。
當初趙氏使者來到鄭國游說鄭伯,想要讓鄭國放開通道,讓趙氏三萬大軍借道趕到晉國穎川之地。
對于趙氏的借道之請,鄭伯勝沒有理會鄭國相的反對,最終還是答應了。
因為這個消息被鄭國保密得很好,所以楚國並沒有得知趙氏三萬大軍已經到了穎川,以至于楚國對晉國穎川的兵力出現誤判,結果導致孫明的一萬精銳楚軍險先全軍覆沒。
若不是後來白毅以自身為餌,誘使趙韓聯軍出城圍剿楚軍,從而讓白毅憑借楚軍強大的戰力以少勝多,徹底改變穎川局勢,不然楚軍真要灰溜溜的退回伊水。
可以說,趙氏的三萬大軍給穎川的楚軍造成了極大的麻煩。
而一旦讓楚國知曉是鄭國借道讓趙氏之軍秘密趕到了陽瞿,那鄭國就會面臨楚國的滔天之怒。
“相國,趙氏之軍借道之事只有你我知曉,楚國又如何能知道呢?”,鄭伯勝帶著一絲僥幸的心理說道。
“君上,知曉鄭國給趙氏之軍借道的還有趙氏、韓氏、甚至是魏氏,他們又怎麼會給鄭國保密,他們或許不僅不保密,恐怕還會主動告知楚國”,鄭國相沉聲對鄭伯勝說道。
“恐怕不至于吧”,鄭伯勝將信將疑的問道。
“晉國丟了穎川,實力進一步被削弱,晉國西線魏氏被秦國拖住,一旦楚軍在南線勢如破竹,晉國三家恐怕會為了抵御楚國,故意泄露鄭國幫助晉國的事情,逼迫鄭國徹底倒向晉國,讓鄭國發兵援晉”,鄭國相說道。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听到鄭國相的這番話,鄭伯勝此刻突然後背發涼,似乎自己當初在同意給趙氏之軍借道之後,晉國就已經捏住了鄭國的痛腳,鄭國現在似乎已經身不由己了。
“哎呀,寡人當初悔不听相國之言啊,現在該怎麼辦,還請國相教寡人”,鄭伯勝起身對鄭國相問道。
鄭國相看著鄭伯勝,眼中閃過一道精光,而後嘴里冷冷的吐出幾個字︰“趙氏之軍”。
鄭伯勝聞言,心中一動,問道︰“你說的是那支從陽瞿逃出來的趙氏殘軍?”
“不錯,趙氏殘軍有五千之數,我們將這五千晉人,包括那主將趙元全部送給楚人,這就是我們鄭國的投名狀”,鄭國相冷聲說道。
“全殺了?”,鄭伯勝臉上露出不忍之色。
“他們不死,那以後將有五萬甚至是五十萬的鄭人死去,敢問國君,鄭人與晉人,誰輕誰重”,鄭國相問道。
“將他們交給楚人之後,若是趙氏還是對楚人透露鄭國借道之事,該如何?”,鄭伯勝問道。
“鄭國替楚國圍殺了數千從陽瞿逃竄至鄭國境內的晉國敗軍,晉國因此而憎恨鄭國,故意胡說八道,以此挑撥鄭楚兩國的友好邦交,楚王乃是聰慧之人,定然不會相信晉國的話”,鄭國相對鄭伯勝說道。
听到鄭國相的話,鄭伯勝的臉色也舒展了不少。
“那趙氏敗軍就交給你去辦吧”,鄭伯勝嘆息一聲,而後說道。
“臣領命”,鄭國相聞言立刻領命而去,這件事越早辦理就越好。
看到鄭國相離去的背影,鄭伯勝癱坐在坐墊之上,心中嘆息道︰“楚王聰慧,趙氏之言他未必不信,鄭國之言,楚王也未必一定相信,但鄭國一定不能給楚國一個對鄭國興兵的理由”。
喜歡震驚︰我成為了春秋時代的扛把子請大家收藏︰()震驚︰我成為了春秋時代的扛把子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