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驚︰我成為了春秋時代的扛把子

第274章 哪里適合建都呢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法師小面包 本章︰第274章 哪里適合建都呢

    楚王熊章自從听取了彌生他們的遷都之論後,這幾天也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

    楚國北地雖然地域遼闊,但是適合建都的地方並不多。

    宛城地理位置優越,本應是個不錯的選擇,然而如今的宛城卻被鄭、周、楚三國分割。

    其中屬于楚宛地區並不完整,而且處于周王室和鄭國的邊境地帶,在當前形勢下,這里顯然不適宜作為都城,除非楚國能全佔南陽之地。

    蔡縣雖然富庶,但位于淮河北岸,周圍地勢平坦,缺乏險阻,熊章深知楚國未來要做的事情必將引起各方關注,說不定還會成為眾矢之的。

    因此,將都城建于地勢有缺陷的地方確實存在一定風險,因為一旦都城被攻破,對楚國士氣的打擊可能會非常大。

    熊章站在地圖前,凝視著這片廣袤的土地,心中暗自思忖︰“究竟何處才是楚國理想的建都之地呢?”他陷入了沉思之中,腦海里不斷浮現出各種可能性。

    一連三日,楚王熊章思來想去,確實覺得如今之郢都已經不適合作為楚國的國都了,所以他已經決定遷都,只是遷往哪個地方,熊章沒有想好。

    所以,楚王熊章將安平侯子西召進王宮,詢問他對遷都的看法。

    安平侯子西擔任楚國令尹長達二十年,他對楚國的了解程度自然比其他人更深,他深知楚國的歷史、政治、經濟等方面的情況,可以說他對楚國的一切都了如指掌。

    “王上,楚國最初的都城在丹陽,歷經四百余年的風雨滄桑,然而,隨著楚國領土的不斷擴張,特別是向東和向北的延伸,文王決定將都城遷至郢都,這個決策改變了楚國的命運,但同時也帶來了新的挑戰。”安平侯子西緩緩地解釋道。

    “此後,郢都成為了楚國的中心,見證了楚國的繁榮與輝煌,但不幸的是,郢都最終毀于戰火之中,昭王不得不臨時建都于,也就是現在的郢都,這一系列的變遷,使得楚國的都城並非固定不變,而是根據時代的需求而不斷調整。”安平侯子西繼續說道。

    接著,安平侯子西指出︰“楚國的都城幾經變換,無論是出于主動還是被動的原因,都表明了一個事實——楚國需要適應變化,尋找最適合自身發展的位置。”

    “如今,楚國的疆域已經擴大到了北方的陳、宋地區,東方則緊鄰大海,西方與巴蜀相連,南方則有十萬大山作為屏障。這樣的地理環境使得郢都的位置顯得過于偏南,無法有效地控制淮河以北的土地和人口。”

    安平侯子西的分析深入淺出,讓人不禁感嘆他對楚國國情的深刻理解,他的觀點也引發了熊章對楚國未來發展方向的思考。

    在這個關鍵時刻,楚國是否應該再次遷都?如果要遷都,又該遷往何處呢?這些問題擺在了楚王面前,等待著他做出明智的決策。

    “所以安平侯你也是贊同遷都的?”,楚王熊章看著安平侯,臉上帶著一絲了然的神情。

    他心中明白,安平侯子西乃是楚國王室的長者,不論是在楚國公卿的心里還是在楚國國人的心里都擁有極大的威望,如此重要人物,其意見對于國家決策具有重要影響。

    “臣自然是贊成遷都的”,安平侯點了點頭,十分肯定的回道。

    他深知楚國目前面臨的問題,遷都或許是解決之道,楚國的都城應該是一個有利于統治和管理國家的地方,而不是阻礙楚國發展的絆腳石。

    楚王熊章微微皺眉,思考著安平侯的話。

    遷都之事關系重大,需要謹慎考慮各個方面的因素,他知道安平侯的看法一定也代表了楚國老一輩的觀點,如今看來,楚國大部分都公卿都是贊同遷都的啊。

    楚王熊章嘆了口氣,感慨地說︰“我們楚人一直在嘗試改變,從來不畏懼改變,只要能讓楚國更加強大,任何改變都是值得嘗試的。”

    安平侯點了點頭,表示理解楚王的擔憂。

    “安平侯,北地城邑眾多,你覺得何處合適為都呢?”,楚王熊章直接問道。

    安平侯想了好一會兒,回道︰“王上,遷都之事需要綜合考慮諸多因素,臣認為以如今之楚國,或許壽春這個地方比較合適。”

    “為何?”,熊章問道。

    “王上,臣以為壽春有五點適合建都”,安平侯子西說道。

    “哪五點?”,熊章再問。

    “其一,壽春地處要沖,北有巨陽三關,東有鐘離要塞,還有有淮水之利,既能依靠淮河水軍阻擋北面之敵,又能倚仗淮水而交通便利,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其二,壽春之地有人口六十余萬,耕地和漁業發展不錯,該地區資源豐富,有利于楚國的經濟發展和物資供應。”

    “其三,壽春距離陳、宋和淮泗諸國最多不過兩三百余里,楚國以後不論是攻略陳、宋、淮泗還是與他們結盟溝通,十分方便。”

    “其四,壽春境內沒有封君大夫,王上遷都此地不會有任何的掣肘,以壽春為都城,楚國可以有效的向南控制吳越,向北控制陳宋淮泗,向西利用淮水可以進一步掌控申、鄧、葉等地的封君和大夫。”

    “其五,壽春地區和周邊擁有更多的人口,有利于楚國的發展和壯大,壽春的城邑規模不遜色郢都多少,楚國可以花費較小的代價改建成最為雄偉堅固的都城,有此五利,壽春應該是當下最為合適建造新都的地方”,安平侯子西對楚王熊章說道。

    楚王熊章听後安平侯的闡述之後,陷入沉思,他明白安平侯的提議非常有道理,但他仍需權衡利弊。

    遷都不僅涉及到政治、經濟等方面,還關乎楚國的未來發展方向。

    楚王熊章緩緩站起身來,走到那面掛著楚國全境輿圖的牆體面前,看著楚國這偌大的疆域,目光從郢都慢慢往北方移動,先是看向楚宛,許國、陳國,又看向宋國、郯國,目光最後落在壽春。

    壽春這個地方熊章知道楚國在戰國後期曾經遷都到這個地方,但當時應該是為了躲避秦國的鋒芒,對于這一點,熊章說實話是有點膈應的,但壽春這地方確實是楚國當下最適合建都的地方。

    “安平侯遷都這個事暫時不急,眼下楚國最重要的就是寡人的婚事,要不了五日,令尹和秦國公女就會達到唐地,還請安平侯代寡人前往唐地迎接才是”,楚王熊章對安平侯說道。

    “老臣領命”,安平侯對于迎接秦女也非常重視。

    喜歡震驚︰我成為了春秋時代的扛把子請大家收藏︰()震驚︰我成為了春秋時代的扛把子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震驚︰我成為了春秋時代的扛把子》,方便以後閱讀震驚︰我成為了春秋時代的扛把子第274章 哪里適合建都呢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震驚︰我成為了春秋時代的扛把子第274章 哪里適合建都呢並對震驚︰我成為了春秋時代的扛把子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