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鬼部隊

第1017章 遵化縣保衛戰一

類別︰其他類型 作者︰風中的旗 本章︰第1017章 遵化縣保衛戰一

    映入六旅和十一旅士兵眼簾的是兩個城門外一具具被燒焦的日軍尸體。

    兩名團長不知道為什麼城外日軍的駐地會突發大火。更加想不到為什麼如此空曠的地方,日軍不能把落在身上的火撲滅,而被活活的燒死。

    他們不知道凝固燃油彈的火比較難撲滅,鋁鐵燃燒彈的火來不及撲滅。

    這種增加了鋁熱劑的燃燒彈激活時的燃燒溫度達到3000度,落在人體上,肌肉和骨頭直接被燒穿,哪里還有時間撲滅?

    由于航程問題,從錦州飛過來的兩架轟一轟炸機在襲擊了豐南縣城的日軍後降落在小官莊飛機場。

    它們這次總共帶了十枚凝固燃油彈和十枚鋁鐵燃燒彈。現在還剩下將近一半的燃燒彈。

    灰狼很快接到前線指揮官的匯報,對燃燒彈的實驗效果相當滿意。發電向冷鋒匯報了燃燒彈的實驗效果,請求批量生產。

    冷鋒看後一笑置之,凝固燃油彈的生產還比較容易。鋁鐵燃油彈的生產受制于原材料的提煉技術,生產比較困難。

    這時候,灰狼又接到杜旅長的求援電報,遵化縣告急。

    當時駐守小官莊飛機場北面遵化縣的是十一旅一團。

    進攻遵化縣的是日軍混成獨立第七旅團一部。他在日軍一名大隊長的帶領下,主攻遵化縣的北門,佯攻遵化縣的西門和東門。

    一團長在戰斗之初並不知道日軍的主攻方向,將三個營分到派到三個城門,抵擋日軍的進攻。

    很快,一團長感覺到日軍對北門的進攻炮火比另外兩個城門都要猛烈。兵力也要多很多。

    將另外兩個城門的守軍調過來協防顯然不現實,一來時間上趕不及,二來萬一日軍變佯攻為主攻,另外兩個城門就岌岌可危。

    好在遵化城內有一處高地,高地上面樹木林立,杜旅長將旅里面的四門150毫米榴彈炮和五門小山炮布置在這里。

    日軍在炮兵的掩護下很快突進到遵化縣北門附近。

    一團長馬上命令炮兵調整炮口,對準遵化縣北門城外的日軍猛烈轟炸。

    正準備對遵化縣發起最後沖鋒的日軍突然遭到遵化縣內十一旅炮兵的轟炸,猝不及防,傷亡慘重。

    十一旅的炮兵隨即延伸射擊,對著日軍正準備攻城的後續部隊猛烈轟炸。

    日軍被炸得潰不成軍,隨即後撤,重新收攏部隊,準備再次進攻。

    大隊長命令炮兵對遵化縣北門城牆猛烈轟炸,北門城牆多個地方出現坍塌。

    針對魔鬼部隊150毫米榴彈炮的恐怖殺傷力,日軍將部隊分為多梯隊,多分隊分散進攻。

    日軍炮火剛停止,十多支日軍部隊在各自小隊長的帶領下,向遵化城北面多個坍塌的城牆進攻。

    日軍過于分散,使用150毫米榴彈炮有點大材小用。炮兵只能用那五門小山炮對著攻城的日軍猛烈轟炸。

    多支部隊,多梯隊的分散進攻優勢很明顯,就是避免被魔鬼部隊大口徑榴彈炮一鍋端。但是劣勢也很明顯,不能集中火力突破魔鬼部隊的防線。

    大隊長將步炮協同作戰發揮到了極致。日軍的炮兵一直壓制著城牆上一團的士兵,直到日軍步兵沖到城牆附近時才突然停止轟炸。

    一團防守北門的士兵兵力雖然不足,但誓死如歸的精神卻很足。

    不時有一團的士兵拉響成捆的手榴彈,從缺口跳下日軍中,與日軍同歸于盡。

    兩次從缺口攻上遵化縣的日軍都被一團這種不要命打法給打退了回去。

    戰斗一直打到天黑,日軍都未能沖進遵化縣。

    第二天一早,日軍派飛機尋找遵化縣內魔鬼部隊的炮兵陣地。

    可惜日軍從空中只看到郁郁蔥蔥的樹木,根本看不到魔鬼部隊的炮兵陣地。

    大隊長打算犧牲步兵,吸引魔鬼部隊的炮兵開炮,從而讓飛機轟炸魔鬼部隊的炮兵陣地。

    大隊長的想法很美好,可惜實施起來卻有意外發生。

    大隊長命令炮兵持續向遵化縣北門轟炸。

    一團一營的士兵經過昨天一天的浴血奮戰,傷亡已經不小,剩下不足23的兵力了。但是他們仍頑強頂住日軍炮火和飛機的轟炸,如柱子般屹立在遵化縣北門城牆上。

    日軍的炮兵剛停止轟炸,步兵就開始進攻。

    “營長,日軍的步兵這一次怎麼炮停了才發動進攻?”

    一連長指著正在進攻的日軍步兵問道。

    一營長搖搖頭,昨天日軍的炮火還沒有停止,步兵已經開始進攻。他也不知道今天為什麼炮火停止了以後他們才開始進攻。但他還是命令士兵們馬上上城牆,準備戰斗。

    十一旅的炮兵也馬上準備轟擊日軍的步兵。他們不知道已經進入了日軍大隊長的圈套。

    喜歡魔鬼部隊請大家收藏︰()魔鬼部隊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魔鬼部隊》,方便以後閱讀魔鬼部隊第1017章 遵化縣保衛戰一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魔鬼部隊第1017章 遵化縣保衛戰一並對魔鬼部隊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