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79開始的文藝時代

第561章 我不管代價,我只要劇本(二合一)

類別︰玄幻魔法 作者︰南柯一涼 本章︰第561章 我不管代價,我只要劇本(二合一)

    《天下第一樓》首演的第二天起,觀看過的記者紛紛在自家的報紙上大肆地宣傳報導。

    像《文藝報》,直接寫著“《天下第一樓》邀中日‘顧客’齊聚老字號‘福聚德’,品‘京師美饌’,解‘苦辣酸甜’”,又像《燕京日報》,起的標題是《危樓一座知天下—觀方言新戲有感》。

    甚至于像《戲劇月》這樣的戲劇界媒體,干脆拿《天下第一樓》跟《茶館》做比較。

    也有的,把對《天下第一樓》的導演、演員,以及當時的中日觀眾的采訪統統地刊登出來,好評如潮,谷川俊太郎直接了當地說,“劇本的經典,能夠讓話劇作品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和吸引力。”

    一時之間,以“全聚德”為故事原型的《天下第一樓》,在燕京城里打響了名頭。

    即便對話劇毫無興趣的人,也對《天下第一樓》產生濃厚的興趣,特別還听說了動筆的赫然是大名鼎鼎的方言,立馬就上人藝劇院售票處,打听《天下第一樓》話劇表演的時間安排表。

    當得知往後仍有《天下第一樓》的演出,無不排隊搶票,恨不得先睹為快。

    消息一傳十,十傳百,很快地,人藝劇院售票處前排著長隊,爭先恐後地購買後三天的門票。

    這一久違的場面,別說馮原征、吳鋼這些剛來人藝的“新兵蛋子”沒見過,就連濮村昕、呂、林連昆等老演員也很久沒看到這一幕,自去年到現在,人藝劇院的上座率是一天不如一天。

    但如今,《天下第一樓》橫空出世,暫時解了人藝劇院的經營危機。

    在後續的《天下第一樓》觀演交流座談會上,于師之、歐陽山尊等人再次好好地感謝方言一通。

    同時,以俳優座劇團為首的訪華團面對著《天下第一樓》帶來的壓力,自然是不甘示弱。

    接下來的這些天里,雙方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你表演你的日本新劇,我表演我的華夏話劇。

    就在展開熱烈交流之際,方言請了個假,前往八一廠,參加廠里舉辦的第一次創作小組踫頭會。

    才到大樓門口,濃眉大眼的朱時茅和賊眉鼠眼的陳佩廝便映入自己的眼簾之中。

    “方老師!”

    兩人興沖沖地跑了過來,似乎已經等候多時。

    方言笑著看這哼哈二將,“你們倆站這兒干嘛?”

    陳佩廝笑眯眯道︰“嘿嘿,我和老茅這不是听說你要來廠里開會,這不專程在這里等您嘛!”

    “等我?”方言挑了挑眉,“等我做什麼啊?”

    朱時茅如實交代,希望請方老師能幫幫忙,讓他們倆能看一場《天下第一樓》。

    “如果不是實在沒轍,也不會求到您身上。”

    陳佩廝說,《天下第一樓》真的是太火爆了,就算是排隊也搶不到票,哪怕是咬咬牙去從票販子手上買高價票,也出人意料地賣光了,簡直比最近上映的《神鞭》、《古墓驚魂》還難買到票。

    “所以把主意打到我這兒,想讓我幫你們在人藝開個後門?”

    方言一眼就看出了他們的心思。

    陳佩廝撓了撓自己 光瓦亮的光頭,和朱時茅好言好語地央求了一陣。

    方言念在他們誠心誠意地請求的份上,也就大發慈悲地幫這麼一回,邊寫條子,邊說道︰

    “只此一次,下不為例,而且這門票錢可別忘了掏,明白嗎?”

    “明白明白,謝謝方老師。”

    兩人感激不盡時,背後突然傳來一個中氣十足的聲音。

    “方老師,你既然給佩廝和時茅寫了,能不能也給我寫上一張?”

    “平分同志!”

    方言定楮一瞧,大為意外,自己跟李平分可是在春晚創作組里打過數次交道。

    八四、八五年的春晚,就是在他、姜坤、黃一鶴等人的協助下,貫徹執行了自己的春晚方案。

    “哈哈,說來也巧,我和你一樣,也有幸地成為《大決戰》劇本創作小組的一員。”

    李平分語氣里透著幾分激動。

    方言樂了,李平分可是當過安南反擊戰的隨行記者,在描寫戰爭場面時可是一把好手,《大決戰》劇本創作小組里有他,簡直是如虎添翼,于是兩人邊走邊聊,一路走進了指定的會議室里。

    又見到了其他被選為《大決戰》編劇的人,比如八一廠老資歷的編劇,王軍,曾經寫過《激戰前夜》的劇本,是八一廠五六十年代最具代表性的戰爭片之一,有他把關的劇本都注定十分嚴謹。

    “幸會,幸會。”

    方言一一握手,然後從口袋里拿出華子,一根接一根地散起了煙。

    煙逢知己千根少,眾人在吞雲吐霧之間,漸漸地熟絡起來,開始聊起了《大決戰》的基調。

    “常凱申這個人,我們討論它的小錯,也不能忘記它的大錯,它是過大于過,過過相加!”

    “沒錯沒錯。”

    李平分、王軍等人深以為然,一想到為了寫劇本,可能要看他的日記,就覺得像吃了個蒼蠅。

    方言撇撇嘴︰“就是,正經人誰寫日記啊!”

    “是啊,你寫日記嗎?”李平分搖頭反問︰“你寫日記嗎?”

    “我也不寫,就算寫我也不會公開出來。”方言嗤之以鼻道,“誰能把心里話寫這上面?”

    李平分深有同感道︰“寫出來的能叫心里話嘛!”

    方言一臉嫌棄,he tui,下賤!

    就在眾人哈哈大笑地嘲笑光頭時,胡廠長領著八一廠的其它領導走了進來,。

    “既然你們已經都認識了,那再好不過了,讓這次的會議可以節省一個環節。”

    環顧著在場的所有人,開門見山地進入主題,強調《大決戰》三部曲是八一廠接下來最重要的拍攝任務,不惜任何成本,都要把它圓滿地完成,否則上對不起dang和人民,下對不起歷史。

    巴拉巴拉,說了一通,總之就是要把《大決戰》拍成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史詩級戰爭片!

    “胡廠長剛才說要把《大決戰》拍成史詩,這一點我很贊同。”

    王軍道︰“但是到底要拍成什麼樣,不知道有什麼具體的參考嗎?”

    胡廠長笑了笑,他們八一廠的要求也不高,只要拍到老大哥的《解放》五部曲那種程度就好。

    饒是眾人已經做好了心理準備,也仍然被震驚得難以復加,大眼瞪小眼,張大了嘴巴。

    虧胡廠長說得出口,老大哥的《解放》五部曲的場面規模可是堪比《戰爭與和平》,由五部相互關聯、各自獨立的電影組成,分別是《解放1︰炮火弧線》、《解放2︰突破》、《解放3︰主攻方向》、《解放4︰柏林之戰》、《解放5︰最後一擊》,用于紀念衛國戰爭以及東線戰場上的勝利。

    每一部都精心雕琢,堪稱史詩級戰爭片。

    得虧方言不下一次地看過《大決戰》三部曲,要不然,真的會覺得胡廠長他們是不是異想天開!

    “不瞞各位說,其實早在五六十年代的時候,我們廠里的老一輩領導和藝術家就想在把三大戰役推到大銀幕上,奈何當時的條件不允許,而且如果要將電影拍攝出來,無疑是非常巨大的制作。”

    胡廠長道︰“不光是道具、材料一些問題無法解決,光是投入的成本,就是一筆天文數字。”

    接著話鋒一轉,“可如今卻不一樣,拍攝三大戰役電影的條件已然具備,雖然有些地方可能還不成熟,但總歸比五六十年代更有利,希望大家能夠盡全力,把《大決戰》拍成華夏版的《解放》!”

    “《解放》這個系列可有著宏大的敘事、細膩的刻畫和深刻的內涵。”

    李平分倍感壓力,“要讓《大決戰》比肩,甚至超越《解放》,絕非是一朝一夕就能辦到。”

    劇本創作小組里所有編劇都感覺到肩上多了一副沉甸甸的擔子,會議的氣氛隨之變得凝重沉悶。

    方言拍了下手,“如果不是這麼神聖而艱巨的任務,胡廠長又何必聚我們各位于此地呢?”

    “哈哈,說的是啊!”

    王軍、史超等人笑了起來,果真能把《大決戰》拍成史詩級戰爭片,他們毫無疑問將載入史冊。

    李平分道︰“不過是這樣的話,就必須要把當年的歷史細節刨根問底的寫在劇本當中。”

    “不錯,必須嚴格按軍史材料來創作,所以在動筆寫劇本之前,我們要扎進圖書館和黨史研究檔案館,不能容許有任何重大的歷史錯誤。”史超一臉嚴肅道,“這個工程量可是相當地巨大。”

    方言點頭說︰“光是檔案,恐怕就有上千萬字,而且這還不夠,最好是能直接采訪當年參與過三大戰役的當事人,得到第一手材料,不僅能利于塑造人物,也可以加深細節,但時間上就要……”

    “這個我們自然是清楚。”

    胡廠長說,八一廠會給劇本創作小組一個漫長的籌備時間,最多可以準備3年的時間。

    就算是最終沒完成三部曲的劇本,也至少能寫好《遼沈戰役》、《淮海戰役》。

    至于《平津戰役》,只要能趕在拍攝完遼沈淮海戰役這個最後的截止日期之前完成就好。

    “那麼采訪當事人呢?”

    王軍問出了眾人想問的問題,畢竟這些在世的當事人,級別可高得超乎他們的想象。

    “各位放心。”

    胡廠長說他們也考慮到這個問題,所以專門請來老一輩的當事人阿狸做電影顧問,而且會邀請軍事科學院戰史部的專家為全體創作和攝影人員授課,以深入理解當年戰場的具體情況。

    當方言听到一個個電影顧問的名頭,忍不住倒吸了一口冷氣,這何止是滿天星啊!

    “這次踫頭會,我們暫且不先討論劇本的具體細節,如果各位對《大決戰》有什麼想法或者問題,現在可以當面提出來,也可以寫書面材料,到時候拿到電影局召開的研討會上來討論。”

    胡廠長嚴肅道︰“當然,最好是在創作小組內部先通氣,達成統一意見以後再提交。”

    然後掃視了一圈,“創作小組的哪位同志如果有意見的話,現在就可以舉手。”

    方言第一時間地舉起手,立刻招來在場其他人一道道目光。

    “既然我作為《大決戰》的總編劇,有一件事我不能不問,否則這個創作工作不好開展。”

    此話一出,一片嘩然,包括胡廠長在內,都無不震驚,迫切地想要知道到底是什麼。

    “方老師請講。”

    “不管是劇本創作,還是電影拍攝,《大決戰》都要務必考慮還原歷史對嗎?”

    方言得到胡廠長的肯定後,一本正經地追問道︰“既如此,我們可能就不得不面臨一些歷史遺留問題,比如101這個角色到底該不該演?到底該怎麼演?如果沒定調的話,這電影可就難拍了。”

    面對著這個復雜而棘手的難題,在場鴉雀無聲,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可誰也拿不定主意。

    忽然間,角落里有人暗戳戳地建議,既然101這個角色有些復雜,又有很大爭議,干脆別演了。

    “不演?”

    方言霍地站起身,“那平津戰役怎麼寫?遼沈戰役怎麼寫?塔山保衛戰怎麼寫?”

    然後“砰”地猛拍了下桌子,“那麼該由誰來說,‘我不要傷亡數字,我只要塔山’!”

    一下子,在座的所有人熱議了起來,你一言我一語,爭論不休,分歧極大。

    畢竟,之前在《四渡赤水》電影里, 101短暫正面地出現過一次,當時是由李雪建擔任。

    “大家靜一靜,靜一靜。”

    胡廠長清了清嗓子,把眾人的注意力引了過來,“方老師提的這個問題的確非常重要,不過我們可做不了主,所以我打算反映到上級,看看領導是什麼意見,到時候我們再決定要不要有101。”

    “我贊成。”

    “我也沒有意見。”

    “………”

    “就這麼辦吧,不過我個人的建議是,還是要有101為好,要不然當年的仗是誰打的呢?”

    方言掃視一圈,眼神堅定。

    “方老師說得也不是沒有道理,這個問題處理不好,劇本創作上就會束手束腳。”

    胡廠長承諾在會後第一時間就把情況匯報給上級,而他對劇本創作小組也只有一個要求。

    用一句話概括就是,我不管付出什麼樣的代價,我只要《大決戰》劇本!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從1979開始的文藝時代》,方便以後閱讀從1979開始的文藝時代第561章 我不管代價,我只要劇本(二合一)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從1979開始的文藝時代第561章 我不管代價,我只要劇本(二合一)並對從1979開始的文藝時代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