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紐約科學館。
林青霞換了一身更為清涼的天藍色布拉吉的連衣裙,和方言、邁克等人走向場館。
聚集在門口到處采訪的記者、科幻雜志編輯們,爭先恐後地涌了上來,把他們團團圍住。
方言本來想一口回絕,但想了又想,沒準是賈森愛潑斯坦刻意安排的媒體采訪,用來增加《人工智能》,以及即將出版的《午夜凶鈴》的暴光度,又能替庫布里克拍的《人工智能》提前宣布一波。
于是停下了腳步,指向一個率先在人群里舉手的金發女記者︰
“《人工智能》在去年的星雲獎上惜敗《安德的游戲》,這一次你和奧森再一次在雨果獎上相遇,方,請問你有信心戰勝《安德的游戲》,奪得雨果獎最佳長篇嗎?”
“《安德的游戲》和《人工智能》都是非常優秀的科幻作品,我從《安德的游戲》里看到了許多的奇思妙想,好一些都觸及到我的想象盲區,讓我獲益匪淺……”
方言來了通商業吹捧,“至于雨果獎花落誰家,我相信不管是我,還是奧森,或是其他入選獎項的科幻作家,會在別人都在低頭尋找六便士的時候,都會抬頭看向月亮星空,心里裝著宇宙大海。”
“阿西莫夫昨天在星雲獎頒獎禮上說,將和你共同完善他的‘機器人定律’。”
《阿西莫夫科幻雜志》的編輯自報家門,“你能方便透露一點嗎?”
“你知道第零定律嗎?”
方言不答反問道。
包括《阿西莫夫科幻雜志》的編輯在內,幾乎在場所有人都點了點頭。
“我所提出的,就是對阿西莫夫第零定律做出的一些微不足道的拓展而已。”
方言露出神秘的笑容。
就這?
下面呢!
把別人的好奇心撩撥起來,結果就斷在這兒?
《阿西莫夫科幻雜志》的編輯一臉郁悶,急切地追問全新的機器人定律到底會是什麼樣的。
“這個嘛,大家還是等阿西莫夫來揭曉吧。”
方言笑盈盈地做了個噤聲的手勢。
看著他熟練地用英文應付著記者狂轟濫炸的問題,林清霞眼里閃過一抹異色。
等采訪結束以後,快步地走進科學館內,才忍不住地開口說︰
“沒想到你應對起媒體,會這麼得心應手。”
“想學嗎,我教你。”
方言可沒有白看《是,首相》,嘴角揚起戲謔的笑容。
“好啊。”
林清霞說自己學個一招半式,將來也好跟香江的娛記狗仔們對線。
方言耐心地傳授道︰“如果你無話可說,就說無可奉告,但是最好你能有一套請可說,不管他們問什麼,你就說你這套話,不要管問題是什麼,你只管說自己的……如果他反復地問一樣的問題,你就說‘這不是問題’或者‘我認為更重要的問題是’,然後把你這套話再重復一遍。容易得很……”
“謝謝。”
林清霞默默地記在心里,隨即嫣然一笑道︰“你這些辦法,對我真的是太有用了。”
方言道︰“最主要的還是隨機應變,香江的媒體可不容易對付。”
“可不是嘛,煩死了!”
林清霞一想到老是被糾纏著問秦祥琳、秦寒的事,心里是既煩躁又無奈。
…………
科幻館內,艾薩克阿西莫夫、海因萊因、賈森愛潑斯坦等人早早就已經到了。
“方!”
“我沒有錯過什麼精彩的東西吧?”
方言半開玩笑道。
“當然沒有,我們也才剛剛起了個頭。”
艾薩克阿西莫夫搖了下頭。
海因萊因延續剛才費米悖論的話題,“地球在宇宙中是比較年輕的星球,如果其他的星系也要地外文明存在,很可能已經比地球早上個千萬年甚至是數十億年。”接著話鋒一轉,“可問題在于,地外文明真的存在,為什麼人類直到現在都找不到任何關于外星人的蹤跡呢?”
眾人幾乎首先一致地排除掉了認為“人類是迄今為止宇宙中唯一的智慧文明”的獨苗理論。
方言道︰“弱小和無知不是生存的障礙,傲慢才是。”
海因萊因很是贊同,“人類在宇宙中的維度非常渺小,只有每一次都能正視自己的渺小,人類自身才能取得一次巨大進步,科幻作品也是這樣,才能對宇宙充滿想象力、敬畏感和探索欲……”
林清霞眨了眨眼,心里好奇他們對費米悖論有什麼不一樣的解釋和說法。
賈森愛潑斯坦拋磚引玉,提到在科幻雜志上比較流行的“享樂養老理論”︰
“外星人在發展出星際旅行技術之前,可能已經解決了自身的生存難題,外星殖民也就失去意義,文明轉而開始追求享樂,發展出成本低廉又高效的娛樂方式,偏安于星空一隅,自生自滅。”
“方,卡德,你們怎麼看?”
艾薩克阿西莫夫左看看方言,右看看奧森•卡德,這兩人也是這屆雨果獎最佳長篇呼聲最高的。
方言和奧森卡德互相客氣了下,就見他做了個謙讓的手勢,自己也就不再推脫︰
“還記得我昨天談到第零定律時提到的嗎?不管是人類文明,還是在人類之前的動物世界,甚至在整個宇宙之中,生存與發展都是第一要義,我覺得這個定律同樣適用于高等智慧的外星人文明。”
此話一出,艾薩克阿西莫夫、海因萊因等人交頭接耳,幾乎不約而同地贊同——
生存和發展是文明的第一要義!
眼看風頭被方言搶走,奧森卡德立刻說道︰
“我覺得地外文明與其是因為貪圖享樂而放棄對外探索,倒不如說是缺少星際殖民的資源。”
“能說得再詳細一點嗎?”
《類似體》的主編投去鼓勵的目光。
“我把它稱之為‘資源篩子理論’。”
奧森卡德說︰“一個地外文明可能在發展出星際殖民能力之前,就已經用光了自己可以利用的資源,只能被困在母星或母星系里坐以待斃,所以失去了與外文明溝通的可能,就拿地球舉例吧,我們人類如果不能開發利用好月球上的資源,就幾乎很難實現太陽系內的探索,更何況是星際殖民了。”
“這個理論倒是第一次听說。”
“乍一听好像不合乎邏輯,但仔細一想,的確有那麼幾分道理。”
“不錯,倘若這個資源篩子理論成真的話,那麼所有高等智慧文明可能都會有大麻煩,那就是沒有在資源枯竭之前,文明必須獲得星際擴張能力,否則就只能在自己的母星或者母星系上等死。”
“………”
經過一番討論,在場不少人都覺得奧森卡德的理論,是對費米悖論更新穎也是更科學的解釋。
海因萊因卻不這麼認為,作為能寫出《星船傘兵》的星際殖民流派代表之一,自然堅信宇宙中存在著能征服外星系的星際文明,于是結合社會達爾文主義,總結出了一套“天敵理論”。
“這是我最近跟克拉克書信往來的時候,偶然想到的一種可能。”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所有智慧物種之間、地外文明之間,甚至星系之間都有著弱肉強食的食物鏈,因為任何星際文明物種都是靠著內部殘酷的軍備競賽、優勝劣汰,從而爬上科技樹。”
“這種競爭,就會出現兩種情況,一種就是同一文明的物種之間,制造類似核武器這樣的高科技武器,自相殘殺,漸漸地開發出越來越難以掌控的危險技術,最後導致整個文明徹底自我毀滅。”
“彼時彼刻,恰似此時此刻。”
本作品由六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