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79開始的文藝時代

第309章 兩代小品之王

類別︰玄幻魔法 作者︰南柯一涼 本章︰第309章 兩代小品之王

    “相聲劇?”

    陳佩廝和朱時茅相互對視,朱時茅是摸不著頭腦,陳佩廝更是摸不著頭發。

    方言掃視一圈,視線最終落在姜坤的身上,“姜坤老師一定知道吧?”

    “馬老師曾經跟我講過。”

    姜坤雖然是半路出家學相聲,基本功是半吊子,但見識絕對不低。

    相聲行當里,除了對口相聲、群口相聲和單口相聲以外,還有一種是有化妝、有劇情的相聲表演,乍一看像小品,但“鋪平墊穩,三翻四抖”等技巧都是相聲的,所以叫相聲劇。

    而且在49年前後,就有不少曲藝團已經把相聲劇和京劇結合起來。

    至于小品和相聲劇的結合,就是從陳佩廝和朱時茅的《吃面條》開始。

    包括後來的《姐夫與小舅子》、《打撲克》、《免費手機》等小品,都有大量相聲元素和技巧,甚至《昨天今天明天》都使用了很多相聲三翻四抖以及吃了吐之類的搞笑方法。

    所以,像馮恭、牛群、郭東臨這一批相聲演員,演起小品來也是駕輕就熟。

    打個比方,相聲是大伯父,喜劇小品是佷子,相聲劇則是喜劇小品他大伯家的堂哥,輩分不能亂,稱呼更不能亂。

    第一代、第二代小品王,陳佩廝和趙麗榕都是這個路子。

    到了第三代小品王趙本善時,又在小品的基礎上,融入了二人轉的元素和技巧。

    如今的小品之所以不好看,除了說教味太重,就是既沒有相聲劇抖包袱的技巧和能力,也沒有二人轉的幽默風趣,直接退化到了普通話劇的水平,平平淡淡,跟喝白開水一樣。

    能好笑才有鬼!

    …………

    在听完姜坤的介紹以後,朱時茅恍然大悟︰“也就是我來當捧哏,佩廝當逗哏是嗎?”

    “那不成相聲了嘛,無非在表演上更豐富了些!”陳佩廝皺了皺眉。

    姜坤擺了擺手,“我覺得方老師是想讓你們表演的時候,互為捧逗,捧逗合一。”

    “沒錯,我就是這個意思。”

    方言建議把《考演員》掐頭去尾,提煉出一個簡短的小品,然後把相聲劇里的一些包袱技巧,比如“吃了吐”都揉進去,最後形成了十幾分鐘而且有準詞的作品。

    “這�好啊!這個形式可比《胡椒面》的啞劇小品還新鮮!”

    陳佩廝緊皺的眉毛舒展了開來。

    “新鮮吧?”

    方言道︰“這個節目要是真成了,你們等于創造了一種新的曲藝類型,將來沒準要稱呼你們一句,‘小品之父’也說不準。”

    朱時茅一個激靈,“可千萬別這麼說,您才是‘小品之父’。”

    陳佩廝嘿然一笑,“對對對,您才是小品之父。”

    “這事我們說了都不算,還是交給老百姓定吧。”方言叮囑道︰“現在的當務之急是你們要把這個小品編排出來,組織笑料的時候不要操之過急,最好安排伏線,層層鋪墊,這樣才能抖響包袱。”

    陳佩廝為難道︰“可相聲劇這玩意兒,我和老茅都不會啊。”

    方言轉過頭︰“姜坤老師,這個恐怕就要你出馬了。”

    姜坤滿口答應了下來,承擔起幫陳佩廝、朱時茅重新編排小品的重任。

    黃一鶴感慨了一句︰“如果這樣的小品,能再多來幾個就好了。”

    “如果沒有強制要求教育意義的話,我相信搞笑的小品以後只會越來越多,越來越好。”

    方言意味深長道。

    黃一鶴問︰“這也是最棘手最難辦的地方,方老師,不知道您有沒有什麼好主意?”

    “也沒必要強求春晚的每個節目都有教育意義。”

    方言笑道︰“佩廝這個小品就是純粹讓老百姓開心,然後我們再安排個正能量的不就行了嗎?”

    黃一鶴苦笑連連︰“可這節骨眼,咱們上哪兒找去?”

    “以後啊,可以在《華夏電視報》上登小品征集廣告。”

    方言道︰“不過現在,事出緊急,這個小品的本子就由我來吧。”

    “那敢情好啊!”

    黃一鶴激動不已,連忙問有何需要。

    “這個小品,得找一個會演戲的老太太,而且要質樸有親和力。”

    “您有合適的人選嗎?”

    “趙麗榕啊,我媽就很喜歡看她的評戲。”

    “我記下了。”

    黃一鶴追問道︰“方老師,您能不能透露一下,這個小品到底是講些什麼?”

    方言瞥了眼︰“英雄母親的一天,覺得怎麼樣?”

    黃一鶴听到這名兒,立馬能感受到滿滿的正能量,興奮地搓了搓手。

    “不過可惜了,《紅樓夢》的選角還沒有完成,要不然,可以讓她們在春晚上亮個相。”

    “這您倒提醒了我,雖然《紅樓夢》不行,可還有《西游記》啊!”

    兩人商量著春晚的細節,方言心里萬分期待著不同于上輩子的84年春晚。

    要搞笑有搞笑,要主旋律有主旋律,要煽情有煽情!這麼富裕的仗,不知道怎麼輸!

    ………………

    午飯之後,姜坤留在八一廠,和陳佩廝、朱時茅兩人繼續討論小品的重新編排。

    方言和黃一鶴則前往趙麗榕所在的華夏評劇團,正好就在豐台的西羅園。

    剛到門口,就被保安室的老人攔住,“不好意思,同志,請問你們找誰?”

    “我們找趙麗榕老師。”

    方言瞥了眼黃一鶴,黃一鶴立馬取出萬能的工作證,遞了上去。

    老人瞧了瞧,熱情道︰“趙麗榕老師啊,在呢在呢,這會兒估計正在唱《花為媒》。”

    望著他們離去的背影,年輕人詫異道︰“他們誰啊?”

    “那人是中央台文藝部的導演。”

    老人驚嘆不已,“那年輕的不知道是誰,但肯定是個大官。”

    年輕人咋舌道︰“你怎麼看出來的?”

    老人白了眼道︰“廢話,那能讓中央台的導演鞍前馬後,不是大官,就是大爺!”

    就在他們背地里議論的時候,兩人按照保安所給的方向,來到了大樓前的空地上。

    “春季里開花,十四五六,六月六,看谷秀,春打六九頭。”

    听著趙麗榕熟悉的聲音,方言情不自禁地想來上一句。

    “現在需要的是新潮式的表演,動作做出來要有爆發力,不能是那個樣子!應該是這樣,‘六月六,六月六,六月六啊六月六!’”

    當他們打量這位第二代小品之王時,趙麗榕也發現了他們兩個生人︰

    “同志,你們找誰啊?”

    “我叫方言,這位是中央台的黃一鶴導演,今天是專程來找您的。”

    方言自報家門。

    “嘿呦,�齈碃e罄顯兜模 忝腔固匾餘芤惶耍 詰緇襖鎪稻統傘!br />
    “電話說不明白,您是老藝術家,我們跑跑腿應該的。”

    方言見了挺多老太太,這位的印象最親近,跟自己家里人似的。

    趙老師今年55歲,非常有名的評劇演員,只不過還沒往小品、電視劇這方面發展,演“車遲國的皇後”,那也是以後的事。

    黃一鶴說明了來意,趙麗榕猶猶豫豫道︰

    “小品我沒演過,參加倒是行,可我不知道演啥啊?”

    “只要您點頭,本子我們這邊負責,由方老師親自操刀呢!”

    “那,那我就試試?“

    “必須得試試啊,就這麼說定了啊!”

    “哎哎,這就給我囡排了?”趙麗榕一嘴的唐山味兒。

    “您都說我大老遠來的,還不囡排囡排?”

    方言逗著老太太。

    任誰都想不到,今後這位的小品還能用來識破間諜,比如“宮廷玉液酒”。

    聊了一會兒,把趙麗榕“忽悠”到了創作組,這才打道回府。

    對于方言而言,唯一的遺憾就是沒能一場舞台湊齊三代小品之王。

    要是能把趙本善這個“念詩之王”也找來,唱首“改革春風吹滿地,春風吹滿地∼”

    就在此時,黃一鶴道︰“方老師,我們還有個不情之請。”

    方言一問才知,原來他覺得春晚該像電視劇一樣,也必須要有和整出晚會相合的歌曲。

    “我覺得這詞,還是找喬老來寫會更適合。”

    “方老師,我們需要的不是一首,而是兩首。”黃一鶴語氣誠懇道︰“開幕式一首,閉幕式一首。”

    方言摸了摸下巴,沉默不語。

    黃一鶴再三懇求道︰“拜托了方老師,歌詞不用太復雜,只要是跟家人團聚,祖國大團圓,親人間的骨肉之情、對未來的希望這些相關的主題,統統都可以。”

    “那就片頭吧,片尾留給喬老。”

    方言並不打算寫《難忘今宵》這首經典的不能再經典的曲子。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從1979開始的文藝時代》,方便以後閱讀從1979開始的文藝時代第309章 兩代小品之王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從1979開始的文藝時代第309章 兩代小品之王並對從1979開始的文藝時代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