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79開始的文藝時代

第233章 赳赳老秦,復我河山

類別︰玄幻魔法 作者︰南柯一涼 本章︰第233章 赳赳老秦,復我河山

    從滬市飛往燕京的“子爵號”,平穩地著陸在首都機場,李小琳攙扶著李堯堂,慢慢地走下登機梯,就見機坪上站著一群人。

    方言,也在其中。

    “巴公!”

    “巴兄!”

    在一聲聲叫聲中,萬佳寶率先走了上去。

    李堯堂既感動又無奈︰“唉,都說了,不用來接機,你們偏偏,這又是何必,何必呢。”

    “巴公,千萬別這麼說。”

    章光年帶著馮木等人,笑臉相迎。

    萬佳寶道︰“巴兄,今年你七十八了吧?”

    “對,七十八。”李堯堂說。

    “我七十二,你七十八,加在一起,有一百五十歲,而我們還在不斷通信,這是多大的幸福,巴兄,你使我感到幸福,你是我的真朋友!老朋友!”

    “哈哈哈!”

    長輩跟長輩寒暄,小輩跟小輩聊天。

    李小琳跟萬芳、方言湊在一塊,邊走邊聊,“在你那麼多觀點里,爸爸最喜歡的就是’嶺南文學‘,說這種深挖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的文學,是有生命力的,是值得提倡的……”

    “嶺南文學現在還只是個空殼子,跟之前的‘純文學’一樣,沒有任何代表作來支撐。”

    方言說,等《一代宗師黃飛鴻》發表了,嶺南文學有了代表作來支撐,才能更進一步。

    然後,嶺南文學發展了,這種扎根在民族地域文化的文學,也就有了支撐,也能更進一步。

    一層疊一層,老千層餅了。

    “你有沒有想過,給這種把‘根’扎在民族地域文化的文學,下個什麼定義?”

    李小琳好奇道︰“或者像反思文學、嶺南文學、純文學這樣,取一個好理解的名字?”

    “還沒想好。”

    方言露出神秘的笑容,“要等等看。”

    “等什麼?”

    李小琳和萬芳互看一眼。

    方言笑了笑,要看《一代宗師黃飛鴻》能不能點起嶺南文學這把火,就算嶺南文學這把火燃起來了,還要看能不能蔓延全國,帶動全國各地興起挖掘本土的民族地域文化。

    讓子彈再飛一會兒!

    就在三人聊得熱火朝天時,李堯堂和萬佳寶正不動聲色地看向他們,特別是方言。

    “小方又進步了。”

    李堯堂感慨了一句。

    “是啊,詩歌、散文、……”

    萬佳寶笑道︰“在戲劇方面,這回他在《商鞅》幫了不少忙,出了不少的主意。”

    “你越這麼說,我就越期待明天的戲。”

    李堯堂慢悠悠地拄著拐杖。

    “讀了��倚吹哪切┬牛 乙恢倍枷胗械愣 髂貿隼矗 鄖笆撬計A 擼 皇俏藪酉鹵剩 褪切吹媚岩勻 浚 嫻氖且懷錟 埂!br />
    萬佳寶道︰“但我不甘心,我是要寫出一個大東西再死,不然,我不干。”

    “現在好了,不出了�《商鞅》嘛?”

    李堯堂安撫了幾句。

    萬佳寶道︰“這部《商鞅》,我希望巴兄像當初看《雷雨》一樣,幫我好好地看一看。”

    “好啊!”

    李堯堂不禁回想起當年《雷雨》演出時的場面,簡直是轟動了整個上海灘。

    …………

    第二天,夜幕漸漸降臨。

    今晚的人藝劇場格外熱鬧,大門口立了一塊牌子,醒目地寫著演出的劇目,《商鞅》。

    演出門票,早早就銷售一空。

    所幸方言提前買了幾張,帶著方紅和方燕,跟沈霜、陳曉曼一家人匯合。

    陸陸續續地有人憑票走入了會場。

    “哥,怎麼跟平時不太一樣……”

    方燕看向前方,又環顧四周,有不少公安和警衛員正在巡邏警戒,忍不住地犯起嘀咕。

    “不該問的,不要問。”

    不等方言張口,方紅呵斥了句。

    方燕看到哥哥也是一臉嚴肅,立馬抿著嘴閉口,乖乖地跟著他們進去。

    只見人頭攢動,喧嘩吵鬧。

    一排排看過去,方言能找到一張張熟面孔,文聯、作協、出版局、各大主流報刊,觀眾幾乎都是跟文化沾邊的同志。

    “好多人啊!”

    “ ,這排場!”

    方紅她們不免驚嘆道。

    幾人說著話的功夫,各自找到了位置。

    方言被安排在第三排,跟萬芳和李小琳挨著坐,左右基本上都是話劇的幕後主創人員。

    萬佳寶、李堯堂、周楊、章光年、馮木他們坐在第一排,正中間的位置始終空著。

    方言向萬芳她們問了聲好後,又跟周圍熟識的人打了幾聲招呼,然後靜等著演出開始。

    就在此時,突然全場一片嘩然。

    老人、胡木橋等人,緩慢且從容地走來。

    “啪啪啪。”

    一陣陣熱烈的掌聲,從台前傳到後台。

    “怎麼辦,我好緊張。”

    宋旦旦攥緊拳頭,手心出汗。

    “旦旦,要不試試原地慢跑?”

    朱轉述著方言傳授的法子,在上台之前,演員處于冷狀態,需要做熱身。

    比如大圈慢跑、開合跳、高抬腿……

    “真噠?!”

    宋旦旦又驚又喜,立刻照做,繞著朱,一圈又一圈快走起來,“兒,怎麼這個辦法,方老師只跟你說,也不跟我們說一說?”

    “就是!”

    姜聞補充了一句︰“方老師忒偏愛你了。”

    “你們可別亂說!”

    朱急著替方言澄清︰“是我主動向方老師請教的,你們又不像我,我到了台上,就容易緊張,腦子空白,身體僵直,台詞還經常忘了……”

    姜聞正要張口時,燈光暗了下來。

    意味著,演出馬上就要開始。

    劇場內原本嘈雜的聲音,在短時間內便沉寂了下來,伴隨著報幕員的報幕,大幕拉開。

    第一場戲,便是秦軍大敗,秦獻公臨終之際,把飾演“秦孝公”的鮑國庵,和飾演“嬴虔”的鄭榕喊了過來,既悲痛且憤悶地交代。

    勿忘國恨!

    要為秦國雪恥!

    看著鮑國庵的演繹,方言仿佛看到了那個敢于夜刺董卓的曹操,熱血上頭,膽氣十足。

    在這一刻,曹阿瞞靈魂附體!

    鮑國庵他不是一個人在戰斗!

    縱然面對著巨大的壓力,鮑國庵演到現在,也沒有出現任何的差池,而且在第三幕的秦朝“隆中對”當中,跟藍天夜的“衛鞅”,來了一出酣暢淋灕的對手戲,讓觀眾大呼過癮。

    “魏國範式,甲兵財貨之強!”

    “齊國範式,明君吏治之強!”

    “楚國範式,山河廣袤之強!”

    “而這三強,皆非根本之強,不足效法。”

    “………”

    “只強一時,不強長遠,遇明君則強、遇常君則弱、遇昏君則亡。”

    隨著情節的不斷發展,老人左看看藍天夜,右看看鮑國庵,最終把目光逐漸放到了鮑國庵的身上,特別是當他說出“白馬黑馬論”。

    “確兒巴是!”

    “不管黑貓白貓,能捉老鼠的就是好貓。”

    老人頗為欣慰地拍了下椅把手。

    胡木橋注意到他的眼神,不禁意會,趁著中途休息15分鐘的工夫,馬上湊了過去。

    “傻子瓜子這些事,我看吶。”

    老人說要“放一放”、“看一看”。

    胡木橋默默地記在心里,《商鞅》這一出波瀾壯闊的改革大戲,將再次吹起改革的風。

    …………

    中場休息回來,好戲接著上演。

    藍天夜飾演的“衛鞅”,跟甘龍、杜摯等老氏族們,在朝堂針鋒相對,互不相讓。

    “臣聞!”

    “利不百,不變法!功不十,不易器!”

    “法古無過,循禮無邪!”

    顧威演的“甘龍”,說著《商君書》里“更法”一章的話,誓死都要守舊制、尊古法。

    “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

    帝王不相復,何禮之循!”

    藍天夜兩眼如炬,隨即反駁。

    在朝堂上改革派和守舊派爆發爭論之後,徙木立信、公子虔割鼻,激烈的矛盾沖突,就像暴風雨里的海浪一樣,高潮不斷地迭起。

    一幕接一幕,一浪接一浪。

    一直到秦孝公崩、商鞅車裂,才漸漸地恢復到平靜,整個大廳的氛圍,因為秦孝公和商鞅這對君臣之死,陷入一股淡淡的哀傷之中。

    然而,正當大部分觀眾以為會以如此悲劇來收尾的時候,姜聞扮演的秦惠文王,面對著眾多秦國將士,劍指東方,用粗獷的聲音喊︰

    “秦國!東出!”

    “東出!東出!”

    在這最後一幕里,陳道名、張廣北等人扮演的秦國將士,邊走,邊異口同聲地唱︰

    “赳赳老秦,共赴國難。”

    “血不流干,死不休戰!”

    “赳赳老秦,復我河山。”

    “血不流干,死不休戰!”

    緊接著,畫外音響起了一陣陣女聲。

    “西有大秦,如日方升。”

    “百年國恨,滄桑難平!”

    在音樂聲中,呂、朱等、宋旦旦等秦國女性角色紛紛重返舞台,齊聲高歌。

    “西有大秦,如日方升。百年國恨,滄桑難平!”

    听到“百年國恨”,李堯堂等人立刻想到了自鴉片戰爭以來的百年國恥。

    而後,男女合唱,聲音滔天,響徹大廳︰

    “天下紛擾,何得康寧!秦有銳士,誰與爭鋒!”

    听著慷慨激昂的歌聲,李堯堂猛地一驚︰

    “這段在《大秦之裂變》可沒有,這個曲子是誰寫的!”

    “除了小方,還有誰能寫出這樣的詞來。”

    萬佳寶笑道︰“巴兄,你覺得怎麼樣?”

    “磅礡氣勢!氣勢磅礡!”

    李堯堂感受到撲面而來的氣勢,拍手叫絕,情緒激動地起來。

    “這是他出的主意,為此特意寫了首詞,然後讓一位叫‘趙紀平’的同志作的曲。”

    萬佳寶露出滿意的笑容︰“歌名叫《赳赳老秦》,我覺得可謂是畫龍點楮之筆吶!”

    李堯堂道︰“長江後浪推前浪,以後將會是小方這些年輕人的天下了。”

    “是啊,年輕就是好啊,有朝氣,有創造力。”萬佳寶說,“每次坐在鏡子前,我都一種‘老夫聊發少年狂,狂來欲碎玻璃鏡’的沖動,但就是沖動不起來,唉,老啦,老啦。”

    “不老,一點兒也不老。”

    李堯堂安慰道︰“托爾斯泰在那年紀,寫出了《復活》,你在這年紀,寫出了《商鞅》,以後的日子還長著,還能再多寫幾部。”

    “那就要看還有沒有好的藍本。”

    萬佳寶嚴肅道,“可以說,沒有昨日的《大秦之裂變》,就沒有今日的《商鞅》。”

    歌聲漸漸到了尾聲,陳道名、張廣北等秦國士兵迎面朝著底下的觀眾,大喊著︰

    “風!風!”

    “東風!東風!”

    “風!風!”

    “東風!東風!”

    騰騰殺氣,席卷而來。

    尤其是“東風”二字,讓台下所有人為之一振,忍不住聯想到“東風壓倒西風”。

    李小琳大為震撼,迫不及待道︰“岩子,這‘風’、‘東風’,是從哪里來的?”

    “當然是創作出來的。”

    方言道︰“古代打仗時一定要喊出一些聲音,就像擊鼓和鳴金,特別是在曠野中,一定是用人聲傳遞,即使是沖鋒的戰士也要喊,于是我跟先生商量,最後確認為‘風’、‘東風’。”

    萬芳補充了一句︰“我爸爸當時的評價是,‘大風起兮,物無不朽’。”

    “好啊!”

    李小琳能感受到秦軍的所向披靡,在場的觀眾同樣能感受秦軍的威武雄壯。

    長達三個多小時的話劇終于在這樣的吼聲中結束了,留給觀眾的是一陣高潮後的空虛。

    一個個仿佛進入了賢者時間,不禁浮想聯翩,秦軍如果是我們,那麼這個“東出”……

    “巴適得很!”

    老人眼神閃爍,情緒高昂,鼓起了掌。

    “啪。”

    “啪啪啪。”

    漸漸地,觀眾自發地鼓掌,甚至有人邊鼓掌邊站起身,表達對這部話劇的喜愛和推崇。

    劇場內站起身的觀眾越來越多,掌聲也越來越熱烈,到最高潮時如山呼海嘯一般。

    直到演員們謝幕結束,舞台上的大幕緩緩拉上,台上觀眾們的掌聲仍在繼續。

    掌聲響起的時間長達十幾分鐘,觀眾們在用這樣的方式表達他們對于《商鞅》的熱愛。

    “萬兄,恭喜你又多了一部經典之作!”

    李堯堂也站著,拍著手。

    “以前總想寫一點確有點水平的東西,拿出來,卻一直寫不出來。”

    “72歲了,我終于又寫出了個大東西啦!”

    萬佳寶望著台上已經拉上的幕布,眼神中閃著希冀的光芒,嘴里念著︰

    “狂來欲碎玻璃鏡,還我青春火樣紅!”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從1979開始的文藝時代》,方便以後閱讀從1979開始的文藝時代第233章 赳赳老秦,復我河山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從1979開始的文藝時代第233章 赳赳老秦,復我河山並對從1979開始的文藝時代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