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79開始的文藝時代

第150章 口水不爭氣地往下流

類別︰玄幻魔法 作者︰南柯一涼 本章︰第150章 口水不爭氣地往下流

    2月1日,交道口電影院。

    方言一家四口整整齊齊第出現,售票處排著長長的購票隊伍,場面蔚為壯觀。

    得虧提前買了預售票,坐在第二排。

    不一會兒,《少林寺》電影正式放映。

    漆黑的影院里,回蕩著主題曲的聲音。

    “少林,少林。

    有多少英雄豪杰都來把你敬仰,

    少林,少林。

    有多少神奇故事到處把你傳揚……”

    听到這里,方言漸漸地想起了自己上輩子曾經一天之內連看三場的“壯舉”。

    畢竟在《少林寺》之前,華夏電影既沒有“娛樂片”的概念,也沒有“武打片”的說法。

    雖然故事很簡單,改編自《十三僧棍救唐王》,但武打片重點不是劇情,而是打戲,招招凌厲,拳拳到肉,完全是感官上的享受。

    刺激!

    就連楊霞,都看嗨了,看完電影回來的路上,和兒女們聊《少林寺》,嘴上就沒停過。

    “哥!哥!”

    方燕蹦蹦跳跳,“你能寫本武俠嗎?”

    “胡鬧!”

    不等方言張口,方紅皺了皺眉,“你哥怎麼能寫武俠這種通俗文學呢!”

    “通俗文學也是文學啊,為什麼不可以寫呢?”方燕嘟囔著嘴,“愛情不也是通俗文學嘛,哥不還是給我寫了《山楂樹之戀》?”

    “看什麼看,馬上就要參加中考的人,看什麼武俠,什麼都不準看!”

    楊霞沒好氣道︰“今天帶你看了《少林寺》,接下來這學期,給我好好學習。”

    方燕昂起下巴,“我才不考中專,我要上大學,我要圓了哥哥姐姐上大學的夢想!”

    方言和方紅互看一眼,眼里頗為欣慰。

    “你這話倒听得挺提氣的,這樣吧,如果你能考上重點高中,或許我可以考慮考慮。”

    “真的嗎,哥?!”

    方燕眼前一亮,驚喜連連。

    “你還真是屬蛇的,順著桿子就往上爬。”

    方紅搖頭失笑︰“我已經拜托小雅給�臐@跡 鋅記罷舛問奔洌 偌影丫  恢 潰俊br />
    方燕滿口答應下來,“我會的!”

    方言摸了摸小妹的頭,和楊霞各自牽著她的一只手,手拉著手。回到南鑼鼓巷。

    剛到院子里,就被劉東方喊住,他從屋里拿出一捆《燕京文學》的樣刊,說剛剛郵遞員來過,但方言家里沒人,于是替他們代收了。

    “謝謝劉叔叔。”

    方言從里面抽出一本,雙手呈了上去。

    再過幾天,《舌尖上的中國》就要發表了。

    ………………

    《少林寺》在全國掀起了觀影狂潮,一毛錢的票價被持續地炒高,但仍然一票難求。

    “你不是一直說想再看一遍《少林寺》嗎,一會兒吃完飯,我們就去電影院。”

    高義走到兒子面前,卻見小高一言不發,緊緊盯著手上的《燕京文學》,眼楮一眨也不眨,看的津津有味,嘴角不自覺地流哈喇子。

    “口水都流出來了,趕緊擦了。”

    “爸!”

    小高嚇得一個激靈,趕緊擦了擦口水。

    “都多大的人了,還流口水。”

    高義搖了搖頭。

    “爸,我這是情不自禁,完全是看這個給看的。”小高指了指罪魁禍首,《燕京文學》。

    “你小子唬老子呢,看個雜志能把口水看出來,里面是有金子,還是有美食啊?”

    高義白了眼。

    “還真是美食,寫得真好吃,不,好看。”

    小高把雜志遞了過去,“不信您自己看。”

    高義起初不以為然,隨手翻了起來。

    一翻不要緊,一下子就陷進去了。

    每一篇散文,不僅寫了吃上的所思所想所見所聞,更是把美食整個制作流程寫了出來。

    “忙碌了一天,我準備吃�美食犒勞自己,尋尋覓覓,眾里尋它千百度,驀然回首,就在萬家燈火處……事實上,高端的食材,往往只需要最樸素的烹飪方式。”

    “四方食事,不過一碗人間煙火。”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

    一飲一啄,飽蘸苦辣酸甜。”

    “………”

    這個煙火味,不僅是文字的韻味,更是美食的香味,簡直躍然紙上,注入靈魂。

    好看歸好看,就是容易讓人越看越餓。

    “咕嚕,咕嚕。”

    高義本能地吞吞口水,特別是看到臘味。

    年夜飯才過去沒半個月,吃進嘴里的臘肉、臘魚的味道,仿佛還留在口中,唇齒留香,忍不住地回憶起那一天大快朵頤的場面。

    “爸爸,您說方言寫的‘蔥燒海參’、‘北京烤鴨’、‘魚香肉絲’這些,是不是比《少林寺》里的‘田雞粥’、‘烤狗肉’,更好吃啊?”

    小高抿了抿嘴。

    “明知故問。”

    高義斜睨了一眼。

    “這里面我最想吃的就是那道九轉大腸,保留了大腸的原汁原味,嘶,一定很好吃。”

    小高又不爭氣地流下口水,饞死我了!

    好巧不巧,正值中午,石庫門的灶披間里,幾戶人家擠在一起炒菜做飯,鍋碗瓢盆的響聲,能傳遍整個弄堂,菜香也彌漫開來。

    飄在過道里,也乘著風鑽進人的鼻子里。

    簡直是身臨其境一般,高義越看《舌尖上的中國》,肚子越是“咕咕”地叫個不停。

    “還說我不爭氣呢,您不也一樣。”

    小高撇了撇嘴,就听高義板著臉說,“你剛剛自言自語,說些什麼呢!”

    “爸,我說、我說什麼時候開飯啊?”

    “吃飯啦,吃飯啦!”

    伴隨著妻子的喊聲,高義父子立馬來到餐桌,明明桌上的午飯跟往常一樣,但他們卻忽然覺得是清湯寡水,有一種難以下咽的感覺。

    “媽,你這菜怎麼沒有發光啊?”

    小高邊分碗筷,邊問。

    妻子瞪了眼︰“菜發光,那還能吃嗎!”

    “能吃能吃,上面都寫了,真正的美食在食客的眼里,是能散發出萬丈光輝。”

    小高舉著《燕京文學》,語氣認真︰“也沒有鍋氣,媽,這樣的菜是沒有靈魂的。”

    “是啊,鍋氣是一道菜的靈魂。”

    高義儼然一副美食家的作派。

    “什麼亂七八糟的,趕緊給我吃!”

    妻子拿起筷子,拍在桌上。

    高義和小高縮了縮頭,乖乖照做。

    小高對著蘿卜湯,像法師施法一樣,嘴里不停念叨︰“這個是鴨血湯,這個是鴨血湯。”

    然後,對著熱氣騰騰的米飯喊,這個是“蛋炒飯”,又對著魚喊,“這個是鯉魚焙面”。

    自我催眠了一會,小高咬了一口,直接破功,哭喪著臉,“這個不是蛋炒飯。”

    “你神神叨叨什麼呢?”

    妻子皺眉,以為兒子腦子出問題了。

    直到高義把前因後果說了個大概,她才明白兒子是中了《舌尖上的中國》的毒,把手一伸,“有你們說得那麼神嘛!拿給我看看!”

    高義把雜志雙手奉上,“老布啊,這方老師寫的‘拌蘿卜絲’,‘燒小蘿卜’,我看著就蠻好吃的,晚上我們就吃這個好伐?”

    “蘿卜?”

    妻子低頭一看,視線不自覺地被一句話深深吸引。

    “高端的食材,往往只需要最樸素的烹飪方式。”

    王碩看到這里,把雜志砸在桌上,“方老師寫得好啊!”

    “可不是嘛,而且發表的時候也好,正好就在咱們要開烤鴨店的檔口!”

    葉晶搓了搓手,興奮不已。

    王碩沾沾自喜,“瞧見了嘛,哥們出這個烤鴨店的主意,是不是很明智?”

    葉晶豎起大拇指︰“因為方老師的文章,全聚德那兒真的是滿座,根本搶不到位子。”

    “這哪兒成啊,咱們的烤鴨店也趕緊開起來。”

    王碩笑道,“方老師給的這潑天富貴,必須得有我們一份!”

    不單單是全聚德,但凡是散文上提及的飯莊、餐館,這些天統統生意火爆,遠超平常。

    在《少林寺》掀起全國武術狂潮的時候,《舌尖上的中國》也在大江南北揚起美食的熱潮。

    本來華夏自古便是“民以食為天”,美食對老百姓的誘惑是刻在骨子里。

    何況這年頭,許多人還在溫飽線上掙扎,對“吃飽”有一種天然的追求,對“吃好”更是一種說不出的向往。

    《舌尖上的中國》漸漸地變成了精神食糧,不少人甚至在啃著窩窩頭,喝著玉米粥的時候,都會就著方言這些散文下飯,滿腦子想象著文里的美食,望梅止渴。

    也有的人家,干脆就把《舌尖上的中國》當成了菜譜。

    按照方言寫的配方和步驟,變著花樣地給家里做出干貝燒白菜、塞餡回鍋油條……

    特別是蘿卜,因為這會兒正是白蘿卜大量上市的季節,水靈靈的蘿卜清爽可口,口感嫩脆,而且能補氣,堪稱“小人參”。

    方言特意多寫了幾種吃法,一不小心,就帶動了全國蘿卜的銷量。

    供銷社、菜市場的蘿卜被硬生生地搶光,以致于供不應求、蘿卜告急。

    甚至有的地方領導被驚動,緊急開會,協調各方,調撥蘿卜,滿足人民群眾的的需求。

    這下子可真的是蘿卜開會!

    為了蘿卜而開會!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從1979開始的文藝時代》,方便以後閱讀從1979開始的文藝時代第150章 口水不爭氣地往下流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從1979開始的文藝時代第150章 口水不爭氣地往下流並對從1979開始的文藝時代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