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79開始的文藝時代

第112章 出發杭城

類別︰玄幻魔法 作者︰南柯一涼 本章︰第112章 出發杭城

    過了短短五天,最新一期的《十月》銷量突破了50萬冊,預計月底就能到達60萬冊。

    就在一切向好的時候,《十月》編輯部迎來短暫的空閑,田增翔去玉石站“采風”去了。

    方言也準備出去采采風,拿上稿費,以及剛領到的印刷稿酬,整個人身揣巨款,約上已經留職停薪的韓躍民,在東長安大街踫面。

    “韓哥,介紹信開好了嗎?”

    “好了,大後天就可以陪你去杭城了!”

    韓躍民道︰“我們現在要去哪兒?”

    “咱們先去買火車票,信帶身上了吧?”

    方言問了一句。

    這時候的火車票預售期是3天。

    不過提前3天的車票,只能去東單、西直門、前門的預售處購買,燕京站只賣當天和第二天的。

    “帶了。”韓躍民拍了下胸口的口袋。

    “等買完票,再去趟友誼商店。”

    方言推著自行車,大步向前走。

    開放以來,來華訪問或探親的外國人、華僑和港澳台同胞日益增多,于是,在各地興起了一批涉外賓館和友誼商店,但因為外幣使用和消費上的不便,隨即在1980年推出外匯券。

    不記名不掛失,認券不認人。

    一經推出,很是緊俏。

    緊俏到在菜市場買雞蛋,相同面值的外匯券可以多買一倍,甚至當時外僑在坐出租車使用外匯券,按規定司機必須上交給公司,但司機寧願受罰,也要私藏一些外匯券。

    因為拿到“黑市”上,收益遠高于罰款。

    但要買外匯券,未必要等到晚上,也未必要去鴿子市場。

    友誼商店、高檔賓館門口,一天到晚,都有鬼鬼祟祟、偷偷摸摸的身影。

    這些人,也就是票蟲子。

    守株待兔,遇到老外問“要不要換RMB”,遇到老百姓,會問“要不要外匯券”。

    “你們要外匯券?”

    自稱“文三”的男人,把方言、韓躍民帶到一棵樹下,確認四下無人,才談了起來。

    方言問︰“什麼價兒啊?”

    文三說120塊,換100塊面值的外匯券。

    “你有多少?”

    方言覺得還算公道,黑市里兌換外匯券的比率能到了1.5,當然,那是80年代中期。

    “不多不少,1250塊。”

    文三打開公文包,里面裝一堆外匯券。

    “就這麼點?”

    方言皺了皺眉,這錢只夠買一個電器。

    “這麼點?”

    文三驚了個呆,“這一帶里,沒人比我手頭上的外匯券多了,就這�S瓜由  趺醋牛 緱悄隳莧 韻氯ヴ懷桑俊br />
    “嗯,我全要。”方言點頭。

    “你可甭拿老兄尋開心啊,我沒那閑……”

    文三看著這張年輕的面孔,並沒放在心上,突然一捆捆大團結出現在他的視線中。

    “一捆300。”

    方言也不廢話,從包里掏出5捆,讓韓躍民清點外匯券,確認無誤,再相互交換。

    文三臉色大變,咧嘴發笑,“敢問兄弟何方神聖,在哪兒發財啊?”

    方言戲謔道︰“鄙人,張麻子。”

    文三一愣,“可哥們你臉上沒麻子啊。”

    “老婆餅里有老婆嗎?”方言笑道。

    一手交錢,一手交券,干淨利落。

    韓躍民跟著方言,邊走邊說︰

    “好家伙,這倒外匯券也太掙錢了吧,就這一來一回,快掙出我一年的工資了!”

    “韓哥,不用羨慕,等你從杭城回來,他就要反過來羨慕你了。”方言擺了擺手。

    韓躍民似懂非懂地點頭,來到友誼商店的門前,就見入口處豎著一排鐵柵欄︰

    “岩子,咱們好像不能進去吧?”

    “韓哥,現在規矩改了,外匯券就是通行證,只要有外匯券,誰都可以進友誼!”

    方言拍了下他的背,拾級而上。

    韓躍民看他走得虎虎生風,大步流星,一副霸氣側漏的樣子,自己的腰桿子也挺直了。

    友誼商店,在創立之初,只接待外賓。

    必須出示護照、華僑證,或者外籍工作證,才可以進入。

    尋常老百姓只有駐足張望的份兒,除非有持證件的人願意帶他們進去。

    但伴隨外匯券的發行,開始向老百姓開放,外匯券則成為人們進入特殊通行證。

    商品琳瑯滿目,讓人應接不暇。

    食品罐頭、四大名繡、地毯掛毯、名貴海味、中外名酒名煙、名貴藥材、家用電器、自行車、中高檔家具、流行時裝、呢絨綢緞、照相器材、鐘表眼鏡、金銀飾品……

    當時在友誼有這樣一個口號︰“市面上有的商品,我們要最好;市面上缺的商品,我們必須有;外國時興的,我們也得有!”

    “老天吶!”

    韓躍民仿佛劉姥姥進大觀園,震驚不已。

    方言不像後世準備買比亞迪秦的車主,進了4S店一逛,結果全款變首付。

    目的性很明確,直奔家電所在。

    掃了一圈洗衣機,松下、三洋、日立,都是日本貨,而且全是單缸洗衣機,也就是一個洗滌桶和波輪組成,只能洗滌,不能脫水,听售貨員說,過段時間要從德國引進雙缸的。

    權衡之下,選擇了彩色電視機。

    14寸牡丹牌,1050元。

    揣著剩余的2張外匯券,方言抬著電視往外走,韓躍民搭了把手,走路都輕飄飄的。

    特別是到了門口,往來的路人們紛紛投來羨慕的目光,整個人神氣十足,強忍著笑意。

    “韓哥,想笑就笑出來,別憋著。”

    方言把裝電視的箱子放在車架上,然後拿出繩子,一根又一根,捆得嚴嚴實實。

    “要笑啊,也該你這個正主先笑,不過岩子,你怎麼看上去這麼冷靜?”韓躍民詫異道。

    方言轉過頭,疑惑不解。

    “這可是彩色電視機!”

    “而且是從友誼商店買的彩色電視機!”

    “想想我去供銷社打一瓶醬油和來友誼買一瓶醬油去,內心的感覺肯定不一樣。”

    韓躍民手舞足蹈,說這瓶醬油好像是給進步的自己一個獎勵,味道都不一樣,是甜的。

    “哈哈哈,韓哥你別看我這樣,其實我心里偷著樂呢!”

    方言猛然意識到,這年頭,買電視機可不是一件小事,而是極其風光的一件大事。

    “我就說嘛,你看看,高興得把方向都走反了,咱們該走這邊。”

    韓躍民提醒了一句。

    方言道︰“我得去趟圖片社,前些天從信托商店買的二手海鷗相機,擱那兒維修呢。”

    韓躍民驚訝說︰“你是想趁著這次難得的機會,到杭城旅游觀光,拍些照片是吧?”

    “這不是重點。”

    方言循循善誘︰“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你想啊韓哥,參加這次金雞獎的,可有朱時茅、劉小慶、章瑜這些正當紅的演員。”

    “我知道了,你想跟他們合影?”

    “和我合不合影,不重要,和你合影才重要。”

    “我?”

    “沒錯,你想你擺攤開張的第一天,如果把這些合影亮出來,顧客會是個什麼反應?”

    “誒!我怎麼沒想到呢!”

    韓躍民一拍額頭,隱隱悟到。

    “這個就叫‘明星效應’。”

    方言嘿然一笑,很多的公司,特別是餐廳,喜歡懸掛各界名人和明星藝人的照片。

    這樣能夠借助名人光環,迅速打出名頭。

    “啥叫明星效應?”

    韓躍民有點明白,但又有點不明白。

    “這個等韓哥你開張以後,自然就能知道了。”方言露出一抹神秘的笑容。

    ……………

    從華夏圖片社維修部取回相機,回到家時,黃昏悄然降臨,雲層籠罩了一片金黃。

    街坊鄰居看到方言帶回這麼個大物件,情不自禁地問了一嘴,當得知箱子里裝的是電視,一個接一個驚呼聲,回蕩在胡同里。

    方言家買電視的消息,很快就傳開了。

    “你怎麼突然就買了個電視呢?”

    楊霞看到方言和韓躍民小心地把電視抬到堂屋,嘴上數落了幾句,心里卻樂開了花。

    “媽,這一趟多虧了韓哥幫忙。”

    方言說︰“我買了些菜,今晚您做的豐盛點,我要請他在家里吃飯,好好謝謝人家。”

    “這是我應該做的,應該做的。”

    韓躍民瞥了眼方紅,憨笑地撓撓頭。

    “丫丫,你跟我去廚房。”

    楊霞滿口答應,拉上方紅往外頭走。

    韓躍民大喜若望,激動地感謝方言的神助攻,立馬跑去公用電話站,給家里報個信。

    方言調試著電視,彩色的畫面並不清晰,時不時冒出雪花,顯然信號不佳。

    “哥,好了沒有!好了沒有啊!”

    方燕在邊上蹦蹦跳跳。

    “你把碗筷擺好了,到時候就能看了。”

    方言早早就備好了室外天線架,用桿子安裝好,在韓躍民的幫忙下,架在屋頂綁好。

    效果拔群,立竿見影!

    “噢噢,看電視嘍!看電視嘍!”

    方燕興奮地嚷嚷著,一手拿碗,一手拿筷,前腳跑到後院,後腳跑到前院,把院子里,甚至胡同里的小伙伴都喊了出來。

    小孩尚且如此,大人也一樣。

    整個院子,整個胡同,不管是吃過飯的,還是沒吃過飯的,哪怕是正在吃飯的,都端著飯碗,來方言家湊熱鬧,巴巴瞅著那台電視。

    一時間,飯都不覺得香了!

    堂屋里很快就擠不下人,跟楊霞要好的大媽大娘,比如王美麗、趙紅梅,來到廚房︰

    “姐兒,你們家真是幾天一個大跨步!”

    “就是,前陣子岩子又買了一輛鳳凰牌,今天就帶回一台電視,听說還是用外匯券從友誼商店買的,你們家岩子可真有出息啊!”

    “岩子這孩子,我打小就覺得他不一般。”

    “可不,自打岩子回京以來,你們家真的是時來運轉,光鳳凰牌自行車就有3輛呢!”

    听著她們的話,楊霞笑得合不攏嘴。

    “彩色的!彩色的!”

    “不是黑白,是彩色電視機啊!”

    突然間,滿堂轟動,一片嘩然。

    “哥!哥!聲音大點,再大點!”

    在亂糟糟的聲音中,方燕扯著嗓子喊。

    就見電視里出現《敵營十八年》的畫面,剛好正在播著主題曲,《曙光在前頭》。

    “啊戰友,你喬裝改扮深入敵後去戰斗,”

    “啊戰友,你機智靈活神出鬼沒去戰斗。”

    “………”

    借著這個工夫,一個個跑回自己家,打算搬個椅子、板凳、馬扎,但堂屋面積不大,容不下那麼多人,于是把電視搬到院子里。

    不一會兒,院子里坐滿了人。

    連圍牆上都爬著人,甚是熱鬧。

    所有人目不轉楮地盯著電視,楊霞就這樣一動不動,如同一座雕像似的,表情隨著播放畫面的變化,一笑一顰,一喜一怒。

    “媽,大後天我去杭城了。”

    方言就著土豆絲,吃著窩窩頭。

    “啊,你說什麼?”

    楊霞拿著咬了一半的窩窩頭︰“你先別說話,等媽看完這集。”

    方言摸了摸鼻子,哭笑不得。

    好嘛,這是有了電視忘了兒!

    當時國產洗衣機只有小天鵝,質量一般。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從1979開始的文藝時代》,方便以後閱讀從1979開始的文藝時代第112章 出發杭城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從1979開始的文藝時代第112章 出發杭城並對從1979開始的文藝時代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