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79開始的文藝時代

第45章 年輕的朋友來相會

類別︰玄幻魔法 作者︰南柯一涼 本章︰第45章 年輕的朋友來相會

    4月30日,所里放了三天假。

    原因無他,讓學員們到各自的導師家認門,畢竟,以後的創作要指望老師的指導了。

    方言回了趟家,便馬不停蹄地直奔《燕京文藝》編輯部,把《芙蓉鎮》和《听風》交給王蒙、周雁茹他們,兩篇稿子被來回地傳閱。

    “岩子的《听風》就不多說了,先前大家也都評價過了,說說《芙蓉鎮》吧。”

    王朦環顧四周,拍了手。

    “用反思文學的理念,重新賦予鄉土新的意義,簡直是鄉土文學一個全新的突破。”

    “把政zhi風雲融入風俗民情,用人物命運表現歷史變遷,結合得相當自然。”

    “這個古樺是湘南人吧?怪不得,隱隱約約透著一股沈老文章才有的湘西味道。”

    “………”

    看著眾人的高度評價,王朦作為古樺的指導老師,臉上覺得很有面子,笑吟吟道︰

    “這篇稿子就算投給《人民文學》,也一定能發表,但偏偏被我們《燕京文藝》搶到。

    這個首功,非岩子莫屬,多虧他先下手為強,竟然能第一時間想到找講習所的學員約稿,從中發掘出古樺和這篇《芙蓉鎮》!”

    “啪。”

    “啪啪啪啪。”

    眾人紛紛朝方言鼓掌,掌聲交織著笑聲。

    “嘿嘿,這叫近水樓台先得月。”

    方言建議說,趁著現在其他期刊還沒有意識到講習所學員的價值,《燕京文藝》索性多搞幾期反思文學的專題,向有意的學員來一�集體約稿,正好他們的作品有發表的需求。

    你情我願,簡直雙贏。

    甚至還可以發展諜戰小說專題,自從《暗戰》明確會在《收獲》發表,“諜戰”概念就在講習所里風靡了起來,不少學員紛紛跟風。

    “岩子的這些建議,值得考慮!”

    周雁茹等人贊不絕口。

    商量以後決定,到時候讓小說組去一趟講習所,搶先把學員籠絡到燕京文藝。

    “岩子這趟講習所沒白去。”

    王朦不得不感慨︰“才一個月吧,不僅創作水平一日千里,編輯的能力也是進步神速。”

    李悅笑著夸獎道︰“可不是嘛,岩子簡直就是我們《燕京文藝》的千里駒。”

    “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如果我是千里駒,那也多虧了各位伯樂老師,當然,最大的伯樂……”

    方言半開玩笑道︰“還得是小王老師。”

    “這還差不多。”

    王潔雙手叉腰,翹起下巴。

    “哈哈哈,沒錯,小王是岩子的伯樂!”

    一頓商業互吹,吹到王朦等人的心坎上。

    在其樂融融的氣氛下,最終拍板,把《芙蓉鎮》放在7月那期,作為反思文學的頭版,而把《听風》放在9月的,試著圍繞諜戰題材組稿,畢竟山珍海味再好,也經不住天天吃。

    反思文學也一樣,要換個口味。

    開完會,王朦把方言單獨叫到辦公室,開門見山道︰“我听李老說,所里為了給你找導師,可是煞費苦心,最後給你找的是誰?”

    方言壓低聲音,“雁黾@壬!br />
    “竟然是茅公?!”

    王朦不由一驚,但仔細一琢磨,“論長篇小說,非茅巴老三公莫屬,如今老舍先生仙逝,巴公遠在滬市,茅公確實是最佳人選。”

    接著拍他的背,“看來丁鈴先生、李老和所里,對你寄予厚望,不僅僅是希望你能寫出長篇小說,恐怕還希望你的第一篇長篇小說,能夠像《牧馬人》、《暗戰》一樣,驚艷文壇,幫恢復辦學的講習所打出名頭,重振雄風。”

    “您千萬別這麼說,我壓力很大啊。”

    方言尷尬地笑了笑。

    “年輕人不要怕壓力,天塌不下來,就算真的塌下來,也有茅公替�Tк擰!br />
    王朦笑道︰“前提是他要認你這個弟子。”

    “王老師,雁黾@壬歉鍪裁囪娜耍俊br />
    方言听到“弟子”,心潮澎湃。

    隨後,王朦給他描述起沈雁𡂿p撓∠蟆br />
    簡直就是華夏文學界的老保姆,鼓勵、培養、扶持過的老中青三代作家,不計其數。

    可以說,整個文壇有一多半受到過沈雁𡂿p墓卣眨 ㄍ蹼約海 蘢鏊牡蘢印 br />
    你的福氣在後頭呢!

    “茅公讓你什麼時候去見他?”

    王朦投去了問詢的目光。

    “5月2號。”

    方言摸摸胸口,吐了口氣。

    ………………

    第二天,五一放假。

    18號公交車站站台,方言左等右等,終于把鐵甯、王安逸、莫伸等人給等來了。

    “岩子,趕緊給我們找個吃早飯的地方。”

    莫伸有氣無力道。

    “你們沒吃飯?”

    方言一驚。

    鐵甯笑了笑︰“食堂五一放假,今天這一天,都不供飯。”

    “䱇,跟我來。”

    方言把他們帶去北新橋常去的一家店。

    這年頭,吃個早餐也要錢和糧票。

    比如油條,所用的面粉要用糧票來買。

    就見掛在窗口的價目表上寫著,“油條4分/根(半兩)”、“豆汁3分/碗”、“咸豆漿4分/碗”、“甜豆漿5分/碗”、“肉包1毛/個”……

    “來倆焦圈,一碗豆汁兒∼”

    方言張嘴喊道,“兒”字帶著輕讀的尾音,夾雜著一種諧謔,一種輕狂,那叫一個地道。

    “你也沒吃早飯?”

    王安逸好奇不已。

    方言掏錢道︰“吃過了,可我總不能干坐著,看著你們吃吧,我陪你們再吃點。”

    “听說來燕京,一定要嘗嘗這豆汁。”

    鐵甯看向王安逸,“要不我們也嘗嘗?”

    “你們真想試試?不要怪我事先沒提醒你們,這味兒,估計你們受不了。”

    方言勾起嘴唇。

    “不試試怎麼知道,反正小方老師請客。”

    鐵甯等人沒想著宰大戶,就讓他請早上這一頓。

    “非要嘗鮮也行,你們先點個一碗。”

    方言提議道。

    “兩個人才點一碗,岩子,你也太嗇皮咧。”

    莫伸沒好氣地白了眼。

    方言听得懂“嗇皮”,“這哪叫摳門啊,先點一碗讓她們嘗嘗味道,喝不慣省得浪費,能喝慣咱再點。”接著拍了拍胸脯,“你們想喝多少就喝多少,今天的豆汁兒,我管夠!”

    他越這麼說,鐵甯、王安逸等人就越稀奇,當豆汁端到他們的面前,白里透著灰,灰里透著綠,隱約中有著一絲綠豆的香氣。

    “以防萬一,你們還是用勺子舀著喝。”

    方言把自己的勺子遞給鐵甯。

    “你給我,那你怎麼辦?”

    鐵甯剛說完,就見他雙手捧起大碗,吹著熱氣,就抿了一口,然後嘴唇貼著碗口,轉圈喝著滾燙的豆汁兒。

    “啊!”

    突然間,已經喝上的王安逸叫了一聲。

    鐵甯等人被嚇了一跳,紛紛問什麼感覺。

    “餿了吧唧的,感覺隔夜飯都要嘔出來了。”

    王安逸覺得一陣惡心。

    鐵甯抿了抿嘴,看到方言戲謔的笑容,賭氣地喝了一勺,兩眼瞪大,硬著頭皮咽下去︰

    “這豆漿可別賣了,都餿了!”

    “這可不是豆漿,也不餿,這就是綠豆發酵過後的味道。”方言笑道。

    “那還是算了吧,我可受不了這味道。”

    “看吧,我就知道你們受不了,你們還是去點碗豆漿。”

    “那這碗呢,豈不浪費了?”

    鐵甯心生後悔,早知道該听方言的。

    這個年代的人,對糧食十分珍惜,舍不得糟蹋一粒糧食,見不得任何浪費。

    “所以才讓你們拿勺子舀著喝,給我吧。”

    方言把豆汁兒拿到自己的面前。

    看到那碗踫到他的嘴唇,鐵甯、王安逸心里五味雜陳,雖然她們沒踫過,但總有一種三個人共用一只碗的感覺,心緒瞬間亂了起來。

    “吃完早飯,我們第一站去哪?”

    蔣紫龍、莫伸等人看向方言。

    “這天氣,這時間,上北海公園劃船去。”

    方言抬頭望向了天。

    晴空萬里,陽光明媚,波光粼粼的水面上飄蕩著兩條手劃船,一前一後,三人一條。

    “讓我們蕩起雙槳,小船兒推開波浪。”

    海面倒映著美麗的白塔,四周環繞著綠樹紅牆……”

    鐵甯和王安逸雖然坐在不同船上,但異口同聲地唱起《讓我們蕩起雙槳》,莫伸、古樺也忍不住跟唱起來,最後輪到負責劃船的方言和蔣紫龍。

    唱了一會兒,蔣紫龍搖了搖頭︰

    “這歌好听是好听,應景也應景,但不適合我們這個年紀,有沒有其它合適的歌?”

    “我最近在收音機里听到一首。”

    方言清清嗓子,邊劃船邊唱道︰

    “年輕的朋友們,今天來相會。

    蕩起小船兒,暖風輕輕吹,

    花兒香,鳥兒鳴,春光惹人醉,

    歡歌笑語繞著彩雲飛。

    啊,親愛的朋友們,美妙的春光,屬于誰?屬于我,屬于你,屬于我們八十年代的新一輩!

    再過二十年,我們來相會。

    偉大的祖國該有多麼美!”

    唱了一遍,鐵甯、蔣紫龍等人意猶未盡,又讓方言慢唱了兩遍,漸漸地,一個個也有模有樣地學著唱起來,歌聲漂浮在靜靜的水面。

    微風徐徐,楊柳依依。

    “好了,接下來你們來決定,有什麼想去的地方?”方言嗓子微啞,掃視眾人。

    “頤和園!景山公園!天壇……”

    “還有地壇!”

    王安逸、鐵甯等人喊了起來。

    方言一愣,地壇啊……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從1979開始的文藝時代》,方便以後閱讀從1979開始的文藝時代第45章 年輕的朋友來相會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從1979開始的文藝時代第45章 年輕的朋友來相會並對從1979開始的文藝時代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