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79開始的文藝時代

第22章 在編輯部的第一天

類別︰玄幻魔法 作者︰南柯一涼 本章︰第22章 在編輯部的第一天

    1月21日,周日。

    上班第一天,方言搭乘公交,來到西長安大街7號,跟門房秦大爺打了個照面。

    王潔帶著他辦理入職手續,以後就跟她一樣都是助理編輯,給各小組的編輯打下手。

    回到編輯部,平常空空蕩蕩,但現在,除了李清泉不在,全員到場,歡迎新同事。

    “從這一刻起,方言就是我們《燕京文藝》的一份子了,也是我們文化戰線上的同志和戰友,今後互相學習,互相幫忙……”

    王朦話音落下,輪到方言的入職發言。

    伴隨著一番慷慨激昂的話,掌聲響起。

    “啪啪啪。”

    周雁茹放下手,慈眉善目地叮囑他,“以後,你就在小王對面這桌辦公,具體做什麼、怎麼做,可以問小王,也可以請教我們。”

    方言點頭,“我會的,周老師。”

    “不用急著投入工作,把桌子先收拾收拾。”周雁茹看向王潔,“小王,你幫幫他。”

    “好 ,師父!”

    王潔滿口答應了下來。

    入職歡迎會一結束,方言在王潔的指引下,打來了水,擰干抹布,邊擦桌子,邊問︰

    “怎麼一直沒看到李老?”

    “李老調職了,現在的主編是王老師。”

    王潔壓低聲音說。

    方言詫異道︰“調職?”

    “對啊。”

    王潔直截了當地說年前的時候,李清泉收到了丁鈴的委托,文學講習所恢復辦學了,請他過去當所長,全權負責籌備、招生等工作。

    “文學講習所?”

    方言感覺到陌生。

    “文學講習所是在建國第二年創辦的。”

    背後,傳來了李悅的聲音,“丁鈴先生是第一任所長,可惜只辦了4期就停辦了。”

    “對,去年的文代會上提過,以目前文壇的新形勢,迫切需要培養文學新生力量,壯大文學隊伍,文學講習所的招生是勢在必行。”

    黃忠國也給方言這個“文壇新秀”科普。

    “據說這一期的招生傾向于這幾年脫穎而出的中青年作家,岩子,你很有希望啊。”

    李悅把眼楮眯成一條縫。

    “我?”

    方言一怔。

    “沒錯,你的《牧馬人》和《黃土高坡》,不管是在讀者,還是在文學界,反響都很熱烈,尤其是你打響了‘反思文學’的第一槍,如果是我負責招生,我肯定要招你。”

    黃忠國把報紙疊了起來。

    “那就謝謝您 !”

    方言付之一笑,沒有下文。

    這副不以物喜的樣子,讓李悅等人倍感意外,本以為會激動興奮,追問到底,沒想到這麼踏踏實實,心里對他的評價又高了幾分。

    “不要想那麼多,擦桌子!擦桌子!”

    王潔雙手叉腰道。

    方言笑了笑,擦完桌椅,收拾好東西,就見王潔捧著一摞來信,手把手地傳授道︰

    “處理來稿的分寸,一定要拿捏好。”

    “像我們編輯部就規定,打印稿不退,手寫稿是要退的……最多的工作呢,就是審核讀者來信了,我們要把需要刊登的讀者來信挑錯別字、修改不夠通順的語句……”

    “明白了。”

    方言慢慢地熟悉工作。

    沒有想象中的難,但也沒有那麼容易。

    比如糾正錯別字,現在的簡體字跟之後的不一樣,分為“一簡字”和“二簡字”,也就是第一批、第二批簡體字,特別是二簡字。

    沒學過的人,基本都認不出來。

    “雞蛋”竟然可以寫成“雞旦”,“福”就是“福、建”,而“鯴廳”,也就是“餐廳”。

    就連“桔子”,也是“橘子”的二簡字。

    方言的工作之一,就是把這些二簡字統統揪出來,全部糾正回一簡字。

    好在官方認為二簡字有很大不妥,官媒和教科書已經停止使用了,文學期刊也在逐步落實,只有一些讀者、作者來信里還有二簡字。

    “就先到了這里吧,�囌H猛 彀 !br />
    王潔整理零散的信件。

    方言調侃道︰“那是小王老師教得好。”

    “哼,雖然你沒有像師父教我那時候學的那麼快,不過也很接近了,下次繼續努力。”

    王潔故作老成地夸獎了幾句。

    “呦,如今小王也成師父啦,不錯不錯,確實有當年幾分周老師的樣子。”

    “你不說我還真沒注意到,確實像,不過我怎麼記得當時周老師教小王的時候,那個頭疼的,還有小王,一天到晚抱著字典啃……”

    在李越和黃忠國一唱一和地拆台下,王潔滿臉通紅,羞得跺腳︰“李老師!黃老師!”

    “你們吶,就會欺負小王。”

    季秀英寵溺地看著王潔,“都別鬧了,馬上到飯點了。”然後轉向方言,“岩子,小王有沒有跟你說,每人每月都有1塊錢的飯補?”

    “說了。”

    方言從抽屜里拿出飯缸子。

    臨近開飯,眾人洗好飯盒,剛到食堂,早已人山人海,兩�窗口前,大排長龍。

    男的女的全一個動作,手臂高揚,飯盒前伸,盒里裝著菜票,一齊往小窗口里遞。

    廚師大概也分不出張三李四,接過一個飯盒,把菜票倒在一個笸籮里,然後舀上一勺子菜,就打發走一個,也不抖勺。

    趁著排隊的工夫,王潔接著教道︰

    “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千萬不要隨便給作者提意見,指出不足的時候切忌太具體。”

    “為什麼?”

    方言好奇不已。

    “因為這樣會讓作者以為,只要照意見修改,小說就可以發表啦,比如我有一次……”

    王潔說自己在周雁茹的指導下,給一篇中篇小說手寫稿寫退稿意見,洋洋灑灑上千字。

    一條條詳細指出了哪些地方寫得不足,然後蓋上編輯部的章寄走了,結果沒想到——

    幾個月之後,作者寄回了稿件。

    “我當時收到都驚呆了,真的逐條按照我提的意見修改了,信的末尾問我這樣是不是就能發表了?”她語氣里帶著一絲難以置信。

    “你發表了嗎?”

    方言越來越感興趣。

    “發不發表,又不是我說了算的。”

    王潔撇撇嘴,“我給師父和季老師看,她們說改是改了,但質量還是不行,出不了。”

    “然後呢?”

    “李老師教了我一招,給作者回信說不適合在我社發表,請另投他處,這樣,對方就死心了,我就按這一招兒處理,果然再也沒有遇到過修改後又寄回的,你以後也要這麼做。”

    “長痛不如短痛?”

    “就是這個意思!”

    王潔眼一亮,“不過這招對郵寄來的稿子好使,上門來投稿的就比較難搞定了。”

    方言問︰“還能上門投稿?”

    “對啊,不過就怕遇到難纏的作者。”

    “怎麼說?”

    “你沒見過,你不知道,有些搞文學創作的特別敏感,一句不經意說出的話,很有可能會傷到他們。”王潔無奈道,“除非遇到死活不肯走的,我們一般說話很委婉,在《燕京文藝》發表不了,都會推薦他去別的出版社。”

    “學到了。”

    “不過這一招有時也不靈,好幾次我遇到的作者都說,‘我剛去了人民文學、當代,它們的編輯都讓我到你們這里來‘。”

    “哈哈哈∼”

    兩人相視一笑,笑聲引起其他人的注意。

    方言收斂笑容,突然想到跟陸遙約好的稿子,也不知道《驚心動魄的一幕》改好了嗎?

    又或者,已經郵到《燕京文藝》了?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從1979開始的文藝時代》,方便以後閱讀從1979開始的文藝時代第22章 在編輯部的第一天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從1979開始的文藝時代第22章 在編輯部的第一天並對從1979開始的文藝時代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