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薇心里一直覺得,那些經濟條件不太好的家庭,通常很難保持和諧美滿的狀態。
究其原因,無非是家里總會有那麼一個“蠢”人存在。說得稍微婉轉些,便是總有一個腦子轉不過彎來、怎麼都說不通的人,而這個人十有八九不是父親就是母親了。
在日常生活里,哪怕只是一丁點微不足道的瑣事,都會輕而易舉地觸動那個人那根異常敏感的神經以及脆弱無比的自尊心。于是乎,動不動就會看到那人臉色一沉,把手中的碗筷狠狠地摔到地上;稍有不如意之處,便如同火山噴發一般大發雷霆,將原本芝麻綠豆大點兒的事情無限放大,上升到道德倫理的高度去指責他人。
說到底,這其實就是一種變相對家人索要情緒價值的行為。然而,這樣的索求是永無止境的,它猶如一個深不見底的黑洞,不斷吞噬著全家人的快樂與安寧。
使得整個家庭氣氛始終處于緊張壓抑之中,每個人都如履薄冰般小心翼翼,神經時刻緊繃著。
尤其是對于家中年幼的孩子而言,長期處在這樣的環境之下,很容易養成膽小怯懦的性格特點。
待到他們長大成人之後,如果不能經歷一番脫胎換骨式的自我覺醒,想要擺脫童年時期所形成的心理陰影幾乎是天方夜譚。
回想小時候,張小薇的爸爸對待她可謂是極其嚴苛。就連給大家盛個飯這麼簡單的動作,姿勢不對都要被訓斥一頓;吃飯時盤子應該擺放在什麼方位,也得完全按照爸爸的要求來做,否則同樣免不了一頓責罵。
更為過分的是,她爸爸做起事來常常隨心所欲,毫無固定標準可言,一切全都憑著自己當時的心情好壞來決定。只要稍微有點不合心意,等待張小薇的便是無休止的謾罵和貶低。
即便是再小的一件事情,爸爸也能夠反反復復念叨上好幾天,仿佛永遠都不會厭倦似的。
面對如此情形,家里其他人只能無奈地勸張小薇多忍耐一些,久而久之,張小薇也就漸漸習慣了逆來順受。
張小薇自幼便形成了謹小慎微、逆來順受的性格特點。從踏入小學校門直至高中畢業這段漫長時光里,她一直處于被欺凌和遭人孤立的困境之中。
而令人心寒的是,她的父親不僅沒有給予應有的關愛與支持,反而對她百般貶低,責罵她缺乏勇氣。
更為過分的是,這位父親常常以所謂“鍛煉”女兒為名,在眾多公共場所毫不留情地大聲呵斥張小薇,使得她羞愧難當、無地自容。
每逢這種尷尬時刻,往往需要好心的路人為其出面調解,方能化解僵局。
隨著時間的推移,張小薇步入職場開始工作。
然而,即便如此,她也從未主動向家中發送過一條消息或撥打一通電話。對于父母發來的微信,她更是心生恐懼,不敢輕易點開查看。
經過一段極為漫長且痛苦的自我思索之後,張小薇終于恍然大悟,洞悉了造成這一切不幸的根源所在。
于是,她毅然決然地下定決心要徹底遠離自己的原生家庭——至少是在精神層面上與之保持距離。
可惜的是,她那冥頑不靈的父親似乎永遠都不懂得反思自身行為所帶來的嚴重後果,不僅沒有絲毫收斂之意,反倒變本加厲起來。他企圖將自己那失敗透頂的人生規劃強加到張小薇身上,妄圖通過她來實現自己未曾達成的夢想。
不得不說,張小薇的父親簡直就是那個特定時代里那些一無所成之人的典型代表︰既擁有著平庸至極的頭腦,又目光狹隘、見識短淺,思想觀念更是遠遠滯後于時代發展的潮流。
張小薇的父親患有一股令人難以理解的偏執病癥,這種偏執仿佛已經深深地扎根于他的靈魂深處。
與此同時,他還擁有著一種超乎尋常的自命不凡,總覺得自己與眾不同、高人一等。
說穿了,這其實就是一種自我消耗。哪怕只是微不足道的一件小事,在他眼中都會被無限放大;而那些陳舊的規矩和傳統,更是如同不可逾越的鴻溝一般,讓他堅決守護,絲毫不願意去嘗試打破。
更為糟糕的是,他往往會將內心那份過度的計較毫無保留地投射到自己身邊親近之人的身上,而親人自然而然就成為了他最為容易計較的對象。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張小薇逐漸從懵懂無知走向成熟懂事。
終于有一天,她幡然醒悟︰對于那個由眾多成員組成的大家庭而言,想要僅僅通過一場激烈爭吵來改變父母長久以來養成的生活習慣以及根深蒂固的人生觀念,簡直就是天方夜譚。
畢竟,這個世界上最困難的事情莫過于試圖去改變他人,與其如此,倒不如先從改變自己做起,因為只有自己才能真正掌控自己的命運。
後來,張小薇步入了婚姻的殿堂,從此遠離了那個帶給她無數煩惱與困擾的原生家庭。幸運的是,她嫁入的新家庭氛圍十分融洽和諧。
她的公公婆婆從不刻意打壓孩子,總是給予孩子們充分的自由和尊重;而公公對待婆婆也是關愛有加、呵護備至。正如那句俗語所說︰“原件正確,復印件才會正確。”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所培養出來的後代,自然也具備著優秀的品質和積極向上的心態。
可是,盡管已經離開了原生家庭,但隨著年歲漸長,張小薇還是越來越多地發現了許多曾經被忽略掉的細節。
這些細節猶如隱藏在黑暗中的陰影,不斷地提醒著她原生家庭所帶來的種種負面影響。
那種深深烙印在心底的記憶和習慣,就像是與生俱來般難以擺脫。
不過,張小薇並沒有因此而氣餒或沮喪,她深知若想徹底擺脫過去的陰霾,不僅需要果斷地選擇逃離,更重要的是努力克服並改正自身那些早已根深蒂固且潛移默化形成的不良習性。
張小薇懷孕了,這本該是件喜事,可她卻充滿擔憂。她害怕自己會不自覺地用父親對待自己的方式去對待腹中的孩子。每次產檢,丈夫陪著她,公婆也關懷備至,這和她兒時的待遇有著天壤之別。
張小薇開始學習育兒知識,同時也在學習心理學方面的書籍,她想要深入了解自己的內心,治愈童年留下的創傷。她每天對著鏡子給自己加油打氣,告訴自己一定要做一個合格的媽媽。
孩子出生後,是個可愛的小女孩。每當孩子調皮搗蛋或者犯錯的時候,張小薇心中那股無名火就往上冒,但她總能及時克制住自己。她想起自己童年的遭遇,不想讓孩子重蹈覆轍。
慢慢地,張小薇驚喜地發現,她正在一點點擺脫原生家庭的影響。她變得更加自信開朗,家庭關系也更加和睦。她知道,只要自己持續努力,就能徹底走出原生家庭的陰影,創造屬于自己的幸福新生活。
喜歡我的故事里有你請大家收藏︰()我的故事里有你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