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屏歷經歲月滄桑,在人生的道路上摸爬滾打多年後,終于在一個靜謐的夜晚,獨自坐在窗前沉思時,悟出了一個深刻的道理︰當人步入五十多歲這個階段,切不可再像年輕時那般,對那個同床共枕、相伴半生的“枕邊人”盲目地給予毫無保留的信任。給自己留下幾分警惕和心眼兒,那可是至關重要的啊!
在這紛繁復雜的現實生活里,有太多如她一般的中年人,在歲月的磨礪中逐漸領悟到,曾經以為可以依靠終身的另一半,竟然早已心生異念。而之所以未能及早察覺,僅僅是因為往昔那些年里,他們對彼此太過信任罷了。
回首過往,張玉屏為了這個家,為了她的丈夫,可以說是傾盡所有。她心甘情願地在家里操持家務,日復一日地任勞任怨,從未有過一絲怨言。不僅如此,就連她辛苦工作掙來的工資卡,都放心地交由丈夫保管。那時的她,滿心歡喜地認為,這般全心全意的付出與信任,定能換來夫妻間堅如磐石的感情以及丈夫無微不至的關懷。
然而,命運卻總是喜歡跟人們開一些殘酷的玩笑。就在今年年初的時候,一場突如其來的甲流疫情席卷而來,不幸的張玉屏也被病魔擊中。起初,她只是感到身體有些微微發熱,伴隨著幾聲咳嗽。可沒過多久,病情便急劇惡化,高燒不退不說,咳嗽更是愈發劇烈,仿佛要將心肺都咳出來一般。渾身上下每一寸肌肉都酸痛無比,頭痛欲裂,兩條腿軟得就像是失去了支撐的面條,連站起來都成了一種奢望。
在這病痛纏身的艱難時刻,張玉屏強忍著身體的不適,用虛弱至極的聲音央求老公幫她燒點開水喝。
本以為這小小的請求定會得到丈夫的應允,怎料想,丈夫卻是一臉的不情願,甚至還板起了那張原本熟悉如今卻顯得陌生的臉孔。無奈之下,張玉屏只好再次開口,請丈夫幫忙拿點藥過來。誰知這下可好,丈夫不僅沒有照做,反而開始罵罵咧咧起來,嘴里不停地嘟囔著,同時手腳並用,把身邊的東西摔摔打打一通。
面對這樣冷漠無情的丈夫,張玉屏的心瞬間涼透了半截。但此時的她實在無力與其爭辯,只能咬咬牙,拖著沉重的病軀,獨自一人前往醫院輸液治療。由于手頭沒錢,她不得不向丈夫索要五百塊錢用于支付醫療費用。
盡管最終老公還是把錢給了她,可自始至終,他的嘴里依舊不停地咒罵著,話里話外無非就是嫌棄張玉屏生這場病花了太多的錢,而且還埋怨她沒辦法繼續給他做飯洗衣照顧起居。
听著這些傷人至深的話語,張玉屏的淚水止不住地在眼眶里打轉,心中充滿了無盡的委屈和痛苦.....
想象一下那個場景吧,她躺在病床上氣息奄奄、生命垂危,而他卻依然對她如此冷漠無情。這幾十年來,她全心全意地伺候著這個男人,將自己最美好的青春年華都奉獻給了這段婚姻。可到頭來得到的是什麼?只是無盡的傷痛和背叛。
她一直以來都無比信任他,甚至連自己辛苦掙來的工資都交由他保管。然而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他竟然漸漸產生了一種錯覺——那些錢仿佛理所當然成了他的私有財產。如今,當妻子身患重病急需用錢醫治時,他卻擺出一副吝嗇至極的嘴臉,似乎那每一分每一毫花出去的都是從他身上割下來的肉一般。
正因如此,張玉屏深刻地意識到一個殘酷的現實︰無論是男是女,面對同床共枕的另一半,永遠不能毫無保留地去信任。因為只有當對方真正需要你的時候,你才會被當作他或她的枕邊人;一旦這種需求消失,所謂的感情也許就會變得不堪一擊。過度信賴枕邊人的後果,往往就是讓自己陷入萬劫不復的深淵,成為對自身極不負責的行為。
其實,早在很久之前,張玉屏身邊的朋友們就曾好心地提醒過她。她們告訴她,可以適當地包容男人不做家務的小毛病,也能夠諒解他們偶爾發發小脾氣。但有一點卻是絕對無法容忍的,那便是在妻子病倒之時仍然這般冷酷相待。像這樣的男人,已然失去了依靠的價值。所以,朋友們紛紛勸誡張玉屏趕緊想辦法把工資卡要回來,並將家中的存款按照對半的比例劃分清楚,從此實行生活 aa 制。
如果雙方實在難以繼續共同生活下去,那麼趁著眼下還算年輕,盡早離開這個男人去過屬于自己的日子才是明智之舉。
畢竟,如果此時心慈手軟猶豫不決,將來等待張玉屏的恐怕將會是更多的痛苦與磨難啊!
張玉屏出院後,並沒有直接回家,而是去了朋友那里。在朋友的鼓勵下,她決定先找份工作重新獨立起來。憑借多年的家務經驗,她應聘成為一家家政公司的員工。
工作後的張玉屏整個人精神多了。她每天認真打掃雇主的家,雖然累,但拿到工錢的那一刻很滿足。而她的丈夫,發現沒了張玉屏在家,家里亂成一團糟。衣服沒人洗,飯也沒得吃。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他開始想念張玉屏的好,試圖聯系她讓她回家。張玉屏拒絕了,她說自己不會再像以前那樣傻。丈夫看到張玉屏態度堅決,開始慌了神,他表示願意改變,以後會好好對待她。
張玉屏心中冷笑,這麼多年的傷害哪能輕易抹去。她對丈夫說,她只想過好自己的生活,至于他是否改變已不重要。說完便掛斷電話,繼續投入到自己的新生活當中,她知道往後余生,她要為自己而活。
隨著時間一天天過去,張玉屏在工作中結識了不少新朋友,其中有一位同樣離了婚的男士李強。李強為人熱情善良,他欣賞張玉屏的堅強和勤勞。兩人經常交流工作心得,慢慢互相生出好感。
而張玉屏的前夫這邊,日子過得越發狼狽。他嘗試自己做家務,但總是搞得一塌糊涂。這時他才深深懊悔當初對張玉屏的所作所為。
有一次,張玉屏和李強一起參加社區活動,被前夫偶然撞見。前夫看到張玉屏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內心滿是嫉妒和不甘。他沖上前去想要挽回張玉屏,訴說著自己現在的悔意。張玉屏平靜地看著他,說道︰“我們之間回不去了,我現在的生活很好,希望你不要再打擾我。”前夫失落地站在原地,望著張玉屏和李強遠去的背影,明白自己徹底失去了她。而張玉屏則堅定地走向屬于自己的新生活,她深知這次選擇是為自己而活的最好證明。
張玉屏和李強的關系越來越親密,他們時常一起散步、看電影。李強帶著張玉屏去見自己的家人,他的家人對張玉屏也很友善,這讓張玉屏感受到了久違的溫暖。
而她的前夫,看到張玉屏真的離自己而去,開始反思自己的過錯。他努力改變自己邋遢的習慣,還找了一份工作。雖然他知道很難再挽回張玉屏,但他想成為一個更好的人。
一天,張玉屏和李強商量後決定一起創業,開一家小型的家政服務中心。他們憑借各自的經驗和人脈,生意做得有聲有色。
在開業典禮那天,張玉屏看到人群中的前夫。前夫走上前來,真誠地祝福她。張玉屏感謝他的祝福,表示希望他也能找到自己的幸福。前夫默默轉身離開,他知道張玉屏已經開啟了全新的、充滿希望的人生旅程,而他也要學會放下過去,去尋找屬于自己的方向。張玉屏則挽著李強的手,自信滿滿地迎接新生活帶來的挑戰和喜悅。
幾年後,張玉屏和李強的家政服務中心越做越大,在周邊城市都開了分店。他們的愛情也如同事業一樣蓬勃發展,兩人結了婚,過上了幸福美滿的生活。
而張玉屏的前夫,經過一段時間的自我改造,也變成了一個靠譜的人。他在工作中遇到了一個溫柔善良的女人,這個女人並不在意他的過去,真心愛著他。他從這段新感情里體會到了曾經張玉屏的付出是多麼珍貴,也更加珍惜眼前人。
有一次,張玉屏和李強在街頭偶遇前夫和他的新伴侶。兩方都大方地打招呼問候。張玉屏看著前夫如今煥然一新的樣子,心中感慨萬千。曾經的傷害雖然難忘,但看到他能重新開始,也為他感到高興。大家寒暄幾句後便分開,各自朝著自己的美好生活前行。張玉屏牽著李強的手,腳步輕快地走著,她知道自己做出了正確的選擇,現在的一切都是她應得的幸福,未來還有無數的美好等著他們去創造。
隨著時間的推移,張玉屏和李強的家政服務中心拓展業務到了全國範圍,成為行業內的翹楚。他們也積極投身公益事業,專門開設免費的家政培訓課程,幫助那些失業人員尤其是中年婦女重新就業。
而張玉屏的前夫,婚後的生活平淡卻溫馨。他常常想起張玉屏,心中懷著感激。若不是經歷了失去她的痛苦,他不會懂得如何珍惜。他把自己的故事分享給周圍的人,告誡大家要珍惜身邊人。
有一年,張玉屏和李強受邀參加一個國際家政行業論壇。在論壇上,他們分享了自己的創業歷程和經營理念,贏得了在場所有人的尊重和掌聲。回國後,他們更加致力于提升家政服務質量,培養專業人才。
張玉屏有時會回憶起從前那段糟糕的婚姻,對比現在的幸福,她深感命運的奇妙。她慶幸自己當年勇敢地邁出那一步,才有了今天的美好生活。她和李強相濡以沫,期待著在未來的日子里繼續書寫屬于他們的精彩篇章。隨著年齡的增長,張玉屏和李強決定逐步退居二線,將家政服務中心的事務交給新一代的管理者。他們開始享受悠閑的退休生活,旅行成為了他們生活中的一大樂趣。
有一次,他們回到了張玉屏的故鄉。那是一個充滿回憶的地方,雖然曾經有過痛苦的記憶,但現在看來,那些過往更像是一種成長的磨礪。在這里,他們遇到了一些老鄰居,老鄰居們看到張玉屏現在的幸福模樣,都由衷地為她感到高興。
張玉屏和李強還資助了村里的小學,改善學校的教學環境。他們希望這里的孩子們能夠接受更好的教育,擁有不一樣的未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而張玉屏的前夫,也听聞了張玉屏回鄉的消息。他默默地關注著她的動態,心中滿是祝福。他知道,張玉屏現在的幸福是她應得的。他也在自己的小家庭里,繼續珍惜著當下的溫馨時光,感恩命運的安排,讓每個人都找到了屬于自己的歸宿。
幾年之後,張玉屏和李強在一次旅行途中,意外發現了一塊風景絕佳之地。那里山清水秀,空氣清新宜人。他們倆相視一笑,當即決定在此處建一座養老院。
養老院建成後,他們邀請了許多無依無靠的老人入住。張玉屏親自參與管理,她像對待家人一樣對待每位老人。而李強則利用自己的資源,請來醫生定期為老人們檢查身體。
有一天,張玉屏收到了前夫送來的禮物,原來是一幅畫,畫上描繪的正是她故鄉的美景。隨畫附上一封信,信里前夫表達了對她的敬意,感謝她曾經的付出,也感激她讓自己懂得了珍惜。
張玉屏把這幅畫掛在了養老院的大廳里,每次看到都會心生感慨。她和李強在這一方小天地里繼續傳遞著愛心,享受著寧靜祥和的晚年生活。他們知道,自己的人生雖歷經波折,但此刻所收獲的幸福與滿足感,是對過往所有苦難的最好回報。
隨著養老院的名聲漸響,吸引了各地的志願者前來幫忙。其中有一對年輕情侶,女孩叫曉萱,男孩叫子皓。他們被張玉屏和李強的故事深深打動。
曉萱常陪著張玉屏聊天,好奇地問她當年是怎樣鼓起勇氣走出困境的。張玉屏微笑著講述,眼神里透著堅毅。她希望曉萱能懂得,無論何時女性都要有獨立的人格。
子皓則跟著李強學習養老院的管理模式,打算以後在自己家鄉也建立類似的公益場所。
有一年冬天,雪下得特別大。養老院的物資運輸有些困難,張玉屏和李強正發愁時,前夫帶著一批物資出現在門口。原來他得知消息後,立刻組織人手采購並運送過來。
張玉屏感動不已,她知道前夫已經完全變好了。這一刻,曾經的恩怨情仇都化作淡淡的溫情。大家齊心協力度過了這個難關。此後,張玉屏、李強和前夫偶爾會聚在一起,聊聊過去,談談現在,感慨命運的神奇,各自珍惜著當下美好的生活。
喜歡我的故事里有你請大家收藏︰()我的故事里有你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