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喜娜就去購買儀式所需的物料,張元則是采購了一些過年的物資。
今年大家都回來了,物資就要準備的充分一些。
一大早,大家就準備出門采購了,魏國斌和黃虎也早早的就過來了,這是喜娜要求的,他們可不敢遲到。
其實過年最有意思的環節,並不是過年,而是過年之前逛年貨集市的時候。
過年不外乎吃喝,這讓對過年的期盼,都少了一些期待。
而買年貨就不一樣了,這時候對過年的期待是在最高點。
所以,今天的行程,大家都很期待,就連一向不愛湊熱鬧的清寧,今天都會跟著一起出發。
今天他們的目標是年貨大集,去大集買年貨更有感覺。
臘月的首都,寒風裹著凜冽,卻擋不住人們置辦年貨的熱情,還沒有大集的門口,兩邊的大道基本上就開不過去車了。
張元他們只好先找地方,把車子停好,然後朝大集走過去。
他們本以為自己是來的早的了,還沒有到九點呢,他們就到了。
可還沒有走到大集的入口,他們就感覺到了人們的熱情。
這里早已是人聲鼎沸,吆喝聲、歡笑聲、討價還價聲交織在一起,熱鬧非凡。
集市入口處,紅彤彤的春聯、福字掛滿了攤位,金色的字體在陽光下熠熠生輝,這個必須要購買幾幅,家里需要貼的門多,都要給弄上。
對了,還得給老媽那個院子準備幾幅,也得買夠了。
“天增歲月人增壽,春滿乾坤福滿門”“一帆風順年年好,萬事如意步步高”
還是這經典的對聯,念起來有感覺,就是它了。
再往前走,是賣窗花和掛件的區域,也是一片大紅,看著喜氣洋洋的。
色彩鮮艷的窗花剪紙,吸引了伊娃的目光,听說這個也要買,伊娃就興沖沖的開始挑選了。
栩栩如生的鯉魚、氣勢洶洶的大雄雞、盛開的梅花,每一幅都透著濃濃的年味。
買完窗花,大家繼續往往前走,這里人確實夠多,張元都怕伊娃這個老外走丟了,讓她挽著自己的胳膊。
伊娃自從走進這集市,眼楮就不夠用了,看什麼都稀奇,看到各種小吃,點心,炸貨,還有干果,哪一個她都想要嘗嘗。
一旁邊的大鍋里,茶湯正咕嘟咕嘟冒著熱氣。
攤主手持長嘴銅壺,手腕一轉,滾燙的開水在碗里沖出細膩的糜子面,撒上紅糖、青絲、玫瑰醬,香氣四溢。
“這個來一碗~”伊娃的聲音,比誰的都大。
“好 ~”
沒辦法,照她這樣吃下去,他們的年貨不知道啥時候才能購買完,一會回家還有事呢。
所以張元就把購買肉類的任務交給了魏國斌和黃虎,他則是引著幾位女眷,繼續逛吃。
伊娃最喜歡的小吃還是糖葫蘆,吃一串還不夠,遇上第二家又買了一串。
除了吃,賣鮮花的、賣燈籠的、賣年畫的都讓這幾位駐足停留了不少時間。
鮮花當然也是要買的,燈籠也要買,年畫麼就算了。
從大集上出來,身邊的這幾位女士,逛大集逛的都冒汗了。
“師父,你吃這個,這個好吃!”
伊娃從袋子里掏出一塊,不知道叫什麼名字的點心,直接就塞到了張元的嘴里。
“好吃吧”
“嗯,好吃”張元只能點了點頭,這玩意估計也就伊娃愛吃,太甜了。
“在這里過節,太有意思了,明年我還要來家里過年”
“行,你想什麼時候來就什麼時候來”
這才哪到哪?就逛個大集,就讓這位愛上了這里,年還沒有開始過呢。
回到家後,大家又是一頓忙活,吃完中午飯,大家就開始布置小院。
貼對聯,貼窗花,對了還要把燈籠一也要掛上。
大門口兩個紅燈籠一掛,這過年的氣息馬上就有了,這晚上要是一亮燈,肯定很有感覺。
掛燈籠和貼春聯由男人們負責,伊娃和喜娜這些女士們,負責貼窗花。
經過這麼一番布置,小院里馬上就有了過年的氣息。
看著布置好的庭院,伊娃不禁說道︰“咱們的院子太漂亮了,這讓我想起我看過的一部中國電影,那里面也是這樣的場景,大紅燈籠,高高的庭院,還有旗袍。
對了,我忘記買旗袍了,之前就想著要買的”
伊娃有些懊悔,她把最關鍵的事情給忘了,今天就只顧著吃和玩了,把正事都忘了。
“今天怕是買不了了,今天是除夕,很多店鋪早早就關門了,等過兩天再買吧,到時候也不遲!”
“好吧”伊娃只能點點頭,接受了這個事實。
忙活完院子里的事後,魏國斌和黃虎又出去了一趟,回來時搬進了兩個大紙箱。
張元一看這兩大箱東西就笑了,“你們去那里買的,今年讓放了麼?”
“我听說是讓放了,具體什麼要求我也不知道,反正去正規地方買就行”
“好吧,一會我帶兩串掛鞭過去”
既然有正規的地方,可以買到,那就應該是讓放了,實在不行,那偷偷的少放一點吧。
忙完了自家小院的事,張元拿著春聯和鞭炮就去了老媽那邊。
進了院子,就看到老爸在庭院中間支了個大桌子,自己在上面開始寫春聯了。
“今年自己寫?”
“嗯,我看市場上大部分都是印刷的,印刷的春聯我不喜歡,還是自己寫吧,你那邊呢,弄上了沒有,沒有弄的話,我給你寫幾幅”
“弄上了,明年就不買了,我也不喜歡印刷的,我怕你嫌麻煩,就買了”
“這麻煩什麼呢,以後別買了啊”
“嗯”張元乖乖的點頭答應。
再說老爸寫的春聯,確實還是不錯的,至少張元看這字,寫的就很漂亮。
老爸雖然是高小畢業,可這一手的毛筆字,卻是下過功夫的,據老爸說,他是被爺爺逼的才練好了這一手的字。
以前家里的對聯和鄰居家的對聯,就被他承包了,這也是老爸很自得的一件事。
也就是這幾年寫的少了,要是在老家,這時候估計都被人請過去寫對子了。
“行,這字好!看著就大氣!”張元給老爸伸出了大拇指。
老爸得意的笑了笑,有了兒子這句拍馬屁的話,就像湯鍋里加上了鹽,齊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