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流方大寶的無敵修仙路

第275章 儒教聖女

類別︰武俠修真 作者︰墨舞青雲間 本章︰第275章 儒教聖女

    進了房間,瑾瑜仙子跟了進來,問道︰“你怎麼知道這幾個人住在這家客棧?”

    她可不相信,方大寶是誤打誤撞地發現蕭不凡等人。

    “天機不可泄露!”方大寶神神秘秘回道。

    “切,成天就這麼一句。”瑾瑜仙子湊過臉龐,悄悄說︰“大寶兒,你真把高歆當媳婦兒了?”

    “不行嗎?”方大寶眼珠子一彈,“難道她給你做媳婦兒?”

    “你這個壞人!”瑾瑜仙子雙目含淚,低著頭,踢了方大寶一腳,回頭便跑了。

    方大寶心想,這丫頭如今還是有些對高歆難以釋懷呢。

    換誰暗戀了數年的一個俊俏兒郎,竟然發現是女兒身,心中這份失落也是難以自遣的。

    方大寶嘆口氣,盤腿坐下,觀心內視。

    他修煉到今日,境界已逐步穩定在金丹境巔峰,逐步有著向金丹境圓滿突破的趨勢。

    隨著境界漸深,方大寶的神識海又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原本布滿日月星辰的神識天際,此刻星辰運轉間似乎遵循著某種古老而神秘的法則,一樣有著東升西落,一樣有著陰晴圓缺,一樣有著日照交替。

    此時正是太陽初升的一刻,靈液匯聚而成的湖泊,已不再僅僅是數畝大小,它仿佛隨著方大寶修為的精進而不停擴張,此時陽光普照下,湖面波光粼粼,美得令人心醉。

    湖泊中,五十二萬四千二百八十八只精神傀儡正躺在靈液中做spa。

    湖泊上空,一只只怨靈正面無表情地給自己放風箏——風箏線還牽在一部分精神傀儡手中!

    最為引人注目的,莫過于湖泊中央那座黑塔。

    黑塔原本深邃如夜,如今卻隱隱閃爍著銀色的微光,塔身表面的銀色光澤,時而流轉,時而凝聚,仿佛是某種高級法則的具現化,透露出一股令人心悸的威壓……

    方大寶的精神力到了如今的境界,靈識變得格外敏感。

    那飄浮在空中的一只只怨靈,便是方大寶神識海的接收天線。

    高歡和高樂二人就算了,方大寶對他們不熟悉,很難感受到他們的精神波動,但蕭不凡這種交手多次的宿敵,方大寶剛走近客棧就察覺到了。

    他上二樓,不過是為了驗證下而已。

    趕走了蕭不凡,方大寶愜意地躺在蕭不凡剛躺過的被窩里,舒服地呻吟了一聲!

    ————————————

    第二日,便是三元法會之日。

    中州丹堂的九層丹塔之前,已用檀香木壘起三個高台。

    儒家之台,位居中央,形式古樸而莊重。台上鋪就織金繡龍毯,置一書案,上有筆墨紙硯上,書案一側,立有一孔子像,面容慈祥,威儀自生,傳“仁義禮智信”五常之道。

    道家之台,左傍儒家,台面青石鋪基,青苔覆面。台上一八卦爐青煙裊裊,爐後立有太上老君坐像,老君手持太極,目光深邃,似在參悟陰陽平衡、萬物生長之道。

    釋家之台,右鄰儒家,台上四周覆有白玉蓮花瓣,中央聳立著一座七寶佛塔,塔身瓖嵌各色寶石,熠熠生輝。塔前,釋迦牟尼佛像慈悲安詳,雙手結印,開示解脫之道,佛法光明普照人心。

    三個高台的後方,似乎還立著一尊雕像,只不過周身用紫色綢緞遮蓋得嚴嚴實實,不見其面目。

    方大寶牽著小雲笛,擠在人群之中,跟著眾人參觀三元法會。

    他別的不懂,曾在碧落山三清殿見過三清的雕像,此時便大發感慨,說應該把三清都擺上去,方顯得道家威儀。

    旁邊一個老者一身青衫,頭戴儒巾,顯然是孔子門生,听聞這話便不高興了︰“孔聖人後面還有孟聖人,孔子還有三千門生,七十二賢人呢,要不都放上去?”

    另外一個光頭和尚擠的滿頭油汗,更在後面說道︰“佛門過去世,有莊嚴劫一千佛,現在世有賢劫一千佛,未來星宿劫之一千佛,總共三千佛,你這台上放得下嗎?”

    方大寶辯不過別人,心里著惱,一伸腿使個絆子,老頭兒被人流一擠,一下摔倒在地上,呼天搶地地大叫起來。

    方大寶生怕老人糾纏,趕忙一拉小雲笛的手,哈哈大笑,“這老家伙,活該!”

    哪知道身邊人使勁把方大寶手一甩,哼道︰“方大寶你這臭賊,抓我的手干嘛!”

    原來小雲笛早就擠散了,他抓了半天,原來是瑾瑜仙子的小手,入手滑膩,柔弱無骨。

    方大寶看著儒家高台,便問道︰“我只知道修真有道家和佛家,怎麼忽然多了個儒家來?”

    “我原來也覺得奇怪,後來問過青通師伯,方才知道一些事情。”

    瑾瑜仙子言道,儒教修真深植于塵世之中,與道家之超脫、佛家之悟道截然不同。儒家講究入世修行,以治國平天下為己任,認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乃是修真之大道。故而,儒門弟子多投身于仕途,以政績德行彰顯修為,不重個人修為的飛升超脫,卻在紅塵中磨礪心性,成就一番功業。

    然而塵世紛擾之中,亦不乏對天地至理有著深刻洞察的儒家智者。世間萬物皆遵循天地法則,治理國家、教化民眾之余,亦能從中悟出修真之道。數百年前,便有一位大儒,不僅詩文傳世,更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下,于一本古老的儒家經典《詩經》的縫隙之中,發現了隱藏的修真線索。

    據傳,《詩經》中的每一字每一句,都蘊含著天地運行的微妙規律,大儒通過反復研讀,參透了以詩書禮樂調和陰陽、溝通天地的奧秘,從而開創了一條以文載道、以詩修真的獨特路徑。

    “切,讀書還能修真,我不信。”方大寶听了一會兒。

    他這輩子最煩的就是讀書,你給他說詩書里還有修真的道理,打死他也是不信的。

    “那你今天看看台上三元法會,儒教都講些什麼唄。”瑾瑜仙子見方大寶一個勁兒地抬杠,也是不高興了。

    “那你說說,為什麼多數人都沒听過儒教修真唄。”方大寶笑道。

    “這就和皇室有關系了。一朝天子一朝臣,前面的皇帝不相信儒教,崇信道教,所以道教就興盛了。士大夫做官可以,做官如果還一心修真,往往被同僚和皇室打壓。百年下去,儒教慢慢衰亡式微了。”

    “那是當然,做官就做官,就不要想著修真了。”方大寶插嘴道。

    瑾瑜仙子繼續道︰“現在的大周朝,從景曜皇帝開始,到現在的明睿皇帝,卻十分崇信儒教,儒教也是‘百足之蟲死而不僵’,現在就慢慢復活了。”

    方大寶正待再問,下面看熱鬧的百姓卻山呼海嘯起來。

    “大家快看,儒教聖女來了!”不知誰大喊了一聲。

    “聖女啊,阿彌陀佛!”

    只見高台的另一邊,一陣輕風拂過,帶動著街旁的柳絲輕舞,仿佛是大自然在為即將到來的尊貴客人鋪陳序曲。空氣中漸漸彌漫起一股淡雅的香氣,不似凡塵,更像是來自遙遠仙境的芬芳,為凡間景象增添了幾分超凡脫俗的氣息。

    就在這時,一隊身著華麗儒衫的侍從緩緩步入視野,他們手持象牙扇、玉佩輕響,步伐整齊劃一,每一步都似乎踏著無形的韻律,引領著一種莊嚴而又神秘的氛圍。

    而在這一行人中央,一位身披雲錦織就的長袍,頭戴九鳳珠冠的蒙面女子緩緩而行。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風流方大寶的無敵修仙路》,方便以後閱讀風流方大寶的無敵修仙路第275章 儒教聖女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風流方大寶的無敵修仙路第275章 儒教聖女並對風流方大寶的無敵修仙路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