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宴上,氣氛熱烈得如同燃燒的火焰,仿佛是出征前一場盛大而狂熱的狂歡。眾人沉醉在這喜悅之中,推杯換盞,笑聲、談話語聲交織成一曲歡快的樂章,在營帳內久久回蕩。
就在此時,徐榮穿過熙熙攘攘的人群,帶著一位將領,特意前來向馬超敬酒。徐榮來到馬超跟前,態度恭敬地說道︰“大王,這位便是我先前跟您提及的並州將領,名叫牽招。”
馬超聞言,目光投去,只見牽招身材健碩,身形挺拔修長,渾身上下散發著一股與生俱來的雄壯豪邁之氣。牽招見到馬超,立刻單膝跪地,抱拳行禮,聲音洪亮地說道︰“末將牽招,拜見大王!”馬超面帶微笑,溫和地示意他起身,說道︰“免禮。”
待牽招站起身來,馬超與他攀談起來。交談之中,牽招言辭豪邁奔放,對軍事見解獨到,話語間滿是無畏的勇氣與堅定的信念。馬超越听越覺得欣喜,不禁連聲贊嘆︰“好!真是一位豪爽英勇之士!”當下便打定主意,準備上表舉薦牽招,讓他歸屬徐榮統轄,與徐榮攜手為保衛邊疆、剿滅異族貢獻力量。
馬超親切地拍了拍牽招的肩膀,說道︰“牽招,日後你便與徐將軍一同並肩作戰,為我大漢江山建功立業,保我邊疆百姓安寧。”牽招激動得難以自已,再次單膝跪地,語氣激昂地大聲說道︰“末將定不負大王厚望,願肝腦涂地,為大王效犬馬之勞!”徐榮在一旁看著這一幕,臉上不禁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馬超將目光投向徐榮,凝視著他,思索了好一會兒,才緩緩開口說道︰“徐榮將軍,你在昔日董公帳下,便是難得一見的統帥之才。縱觀如今我麾下的這些大將,雖然各個英勇不凡,但在統帥之道上,都還稍顯稚嫩,唯有你,我能托付重任。”
徐榮一听,趕忙謙遜地說道︰“大王過譽了,末將不過是略懂一二,實在擔當不起您這般夸贊。”說著,便拱手連連恭喜馬超此次大獲全勝。
馬超卻一把抓住徐榮的手臂,神情誠摯地說道︰“不,我馬超所說的每一字,皆是肺腑之言。如今這並州剛剛平定,雖說我已決定將並州交予師兄公孫瓚治理,可憑師兄如今的實力,若想要守住並州,著實還是單薄了些。更何況,袁紹一直對並州虎視眈眈,隨時可能發難。所以,我思來想去,欲將你所部兩萬兵馬留下來,輔助師兄鎮守並州。”
徐榮听聞此言,心中不禁一陣激動。他內心其實也渴望能追隨馬超一同出征,在草原上縱橫馳騁,逐鹿天下,建立不世功勛。馬超似乎看出了徐榮心中所想,拍了拍他的肩膀,耐心解釋道︰“徐將軍,我深知你心中抱負,也明白你渴望隨我出征的心情。但並州之地至關重要,這里是我們抗擊外敵的前沿,也是保障後方安穩的關鍵。師兄雖有勇,但在兵力調配與戰略布局上,還需你這樣的能才相助。你留下輔助師兄,守住並州,便是為我出征解除後顧之憂,這同樣是大功一件。”
徐榮听了馬超這番推心置腹的話語,心中豁然開朗。他明白馬超此舉的深意,也深知並州局勢的嚴峻。于是,他強忍著心中那一絲失落,抱拳說道︰“大王放心,末將願謹遵大王之令,留下來輔助公孫將軍,定不負大王所托,全力守住並州。”馬超看著徐榮,眼中滿是贊許,說道︰“有徐將軍這句話,我便放心了。並州之事,就全權交給你與師兄了。”
營帳內,酒香四溢,眾人在馬超與徐榮一番交談後,氣氛愈發高漲。將領們紛紛起身,相互敬酒,暢談著對未來戰事的展望,笑聲與討論聲此起彼伏。謀士們也各抒己見,為即將到來的出征和並州的防御出謀劃策,言語間滿是對局勢的洞察與睿智。
隨著時間的推移,明月緩緩爬上中天,灑下銀白的光輝,透過營帳的縫隙,輕柔地落在眾人身上。此時,眾人雖仍沉浸在喜悅與激昂之中,但也漸漸有了幾分醉意,意識到夜已深。
馬超看著眼前盡興的眾人,笑著起身說道︰“今日大家都盡情暢飲,如今夜已深,諸位也都早些回去休息,明日還有諸多事務要忙,後日我們便要出征草原。”眾人听聞,紛紛抱拳領命。
馬超回到帥帳之中,燈火搖曳。他坐在案前,提筆蘸墨,將並州全境從匈奴手中奪回,以及自己又將並州拱手讓與公孫瓚的前後經過,連同這半年以來發生的諸多戰事、策略部署等事,一一詳細地寫成戰報。這戰報不僅是對自己戰績的匯報,更是對局勢的梳理,以便長安方面能夠清晰了解邊疆動態。
寫罷戰報,他又展開數張信箋,嘴角不自覺泛起溫柔笑意,為幾位紅顏知己分別寫下書信。信中,他或許傾訴著征戰的思念,或許描繪著邊疆的壯闊,亦或是分享著勝利的喜悅。待一切書寫完畢,他揉了揉因長時間書寫和酒宴勞累而有些發紅的眼楮,起身吹熄燭火,和衣而臥,緩緩睡去。
而在另一旁,公孫瓚等人離去之後並未散去。公孫瓚的營帳內,燭火通明。公孫瓚的心腹謀士關靖、大將田豫、嚴剛皆在,眾人圍坐在一起商談。
公孫瓚神色感慨,率先開口說道︰“師弟如此慷慨,竟將辛苦打下的並州一州之地,毫不猶豫地拱手相讓與我,此等大恩,讓我們日後如何相報?”
關靖點頭稱是,臉上滿是疑惑之色,說道︰“是啊,歷來只見各路諸侯為了爭奪地盤絞盡腦汁,用盡手段,卻從未見過像涼王這般,辛苦打下地盤,反而拱手送人的道理。實在令人費解。”
嚴剛和田豫相視一眼,眼神中滿是欽佩。嚴剛大聲說道︰“涼王此舉,真乃慷慨男兒!大丈夫行事,就當如此磊落!”田豫也附和道︰“不錯,涼王胸懷寬廣,不計私利,實非常人可比。能與涼王並肩,實乃我等之幸。”
公孫瓚的女兒公孫柔蓮步輕移,上前輕聲說了一句︰“父親,其實涼王這不是第一次如此慷慨了。”眾人听聞,不禁一齊轉過頭來,滿臉疑惑地詢問道︰“何時還如此過?”
公孫柔微微紅了紅臉,眼中閃爍著光芒,娓娓道來︰“之前劉辯還在世的時候,讓涼王去解揚州之圍。涼王在去解揚州之圍前,先與孫策匯合。二人聯手,憑借涼王的謀略與英勇,盡奪江東之地。可誰能想到,之後他竟將江東之地拱手讓與孫策,作為孫策創業的根基。後來揚州之圍順利解除,涼王也未佔任何地盤,都歸還給了孫策。”公孫柔說話間,語氣中滿是傾慕之色。
公孫瓚听後,不禁微微一怔,陷入沉思。嚴剛、田豫、關靖三人亦是面面相覷,隨後紛紛感慨起來。嚴剛忍不住贊嘆道︰“哪里見過如此慷慨仗義之人,從古至今,這般君子行徑,真是聞所未聞啊!”田豫也點頭附和︰“是啊,涼王此舉,實在令人敬佩,世間罕有。”關靖更是連連搖頭,驚嘆不已︰“古之君子,也難有這般氣魄與胸懷。”
公孫瓚神色黯然,不禁羞愧地說道︰“想我當年執掌幽州,卻一心只與袁紹爭個高下,整日為了那點地盤與他爭鋒相對,從未將目光放到別處,更未曾關注過並州被異族入侵的艱難處境。如今細細想來,實在是羞愧至極。與師弟相比,我這心胸實在太過狹隘了。”說罷,公孫瓚重重地嘆了口氣,眼中滿是自責之色。
營帳內一時陷入沉默,眾人都被馬超的事跡所震撼,同時也對公孫瓚的自責感同身受。公孫柔看著父親,心中滿是心疼,輕聲安慰道︰“父親,如今涼王將並州交予您,也是對您的信任。往後我們齊心協力,定能將並州治理好,不辜負涼王的一番心意。”公孫瓚听了女兒的話,微微點頭,眼中重新燃起斗志︰“柔兒說得對,我定要好好守護並州,才對得起師弟這份情誼。”嚴剛、田豫、關靖三人也紛紛表態,願全力輔佐公孫瓚,共守並州。
不想第二日清晨,陽光剛剛灑落在營地,徐榮便帶著幾名親兵,來到公孫瓚的營帳前報到。公孫瓚正在營帳內與關靖商議著並州的防御事宜,听聞親兵來報徐榮求見,趕忙起身相迎。
徐榮走進營帳,對著公孫瓚抱拳行禮,說道︰“公孫將軍,奉涼王軍令,末將徐榮特率麾下兩萬兵士,前來听候將軍差遣。”公孫瓚先是一愣,隨即明白了馬超的用意。馬超深知公孫瓚初掌並州,根基尚淺,而袁紹一直對並州虎視眈眈,為了讓公孫瓚能夠有足夠的力量抵御袁紹,特意留下大將徐榮和兩萬精兵相助。
公孫瓚心中一陣感動,眼眶微微泛紅。他緊緊握住徐榮的手,聲音略帶顫抖地說道︰“徐將軍,辛苦你了。師弟對我如此推心置腹,這般深厚情誼,叫我如何報答。想我早年,還因一些瑣事,與師弟多有摩擦,如今回想起來,真是悔恨不已。”
說罷,公孫瓚轉頭看向關靖,感慨地說道︰“關先生,你瞧師弟這一番舉動,我公孫瓚何德何能,能得師弟如此相待。”關靖微微點頭,說道︰“涼王仁義,公孫將軍您也不必過于自責,過往之事已然過去,如今當務之急,是要與徐將軍一同,盡心盡力治理並州,不負涼王所托。”
公孫瓚深吸一口氣,神色堅定起來,說道︰“關先生說得對。也罷,我等定要齊心協力,將並州治理好、守護好。待到哪一日師弟前來索要之時,我們給他一個煥然一新的並州。只要到時候,師弟能給我們一處容身之地,便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