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這時,許劭不著痕跡地輕輕踫了踫劉繇,側身靠近,低聲說道︰“主公,先保下這太史慈。”劉繇聞言,滿臉疑惑地望向許劭,眼中滿是不解。但多年來對許劭的信任,讓他沒有猶豫太久,他深吸一口氣,開口道︰“黃將軍,且慢動手。子義是我的舊部,我相信他絕不是背叛之人。再說,他單人獨騎前來,若有惡意,又怎會如此?”
黃祖听到這話,臉上頓時露出鄙夷之色,冷哼一聲︰“知人知面不知心,劉使君可得小心了,別被他蒙騙。”他依舊堅持要處置太史慈,態度強硬。
此時,蒯良趕忙上前勸阻︰“德 ,切莫如此!他畢竟是劉使君的部將,還是交由劉使君處理為好,咱們不宜插手過多。”黃祖听了,臉色一陣青一陣白,最終還是妥協了,揮手吩咐手下收起兵刃。他看向劉繇,語重心長卻又帶著一絲警告︰“劉使君,我言盡于此,人心難測,你還是多加小心為妙。”
太史慈站在原地,看著這一切,心中五味雜陳。他單膝跪地,朗聲道︰“多謝主公信任,太史慈願以性命擔保,絕無二心,定當為收復豫章郡肝腦涂地。”劉繇走上前,親手將太史慈扶起,拍了拍他的肩膀︰“子義,我信你,你且將後續緣由細細道來,莫要再讓眾人起疑。”
太史慈深吸一口氣,試圖將事情的來龍去脈解釋清楚,好消除眾人的疑慮︰“自我率部投奔孫策將軍後,他對我等確實以禮相待,絲毫沒有因為我們是臨時歸附而有所怠慢。剛一安頓下來,便立即命人給我們補充糧草,讓兄弟們吃飽穿暖,軍心得以穩定。”
說到此處,太史慈頓了頓,眼中浮現出回憶之色︰“早在之前,局勢混亂之時,我等缺衣少食,也是孫策將軍伸出援手,為我們援助糧草,讓我們有能力與袁術對抗。他的這份恩情,我一直銘記在心。所以此次听說劉繇主公前來收復豫章郡,我一心想要回歸主公麾下,便去向孫策將軍告辭。”
“當時,我心中忐忑,生怕他會阻撓。可沒想到,孫策將軍不僅沒有阻攔,還贊賞我的忠義。臨行前,又額外支援了一批糧草以及精良的兵甲,只為讓我能更好地協助主公完成大業。他雖也在爭奪豫章郡,但他的胸襟和行事,確實令人欽佩。”
然而,太史慈說得越情真意切,眾人的臉色就越發難看。黃祖臉上那副篤定他有問題的神情愈發明顯,撇著嘴,眼中滿是不屑,似乎在說“看,果然和我想的一樣”。劉繇的臉色也陰沉得仿佛能滴出水來,緊緊盯著太史慈,眼神里的信任已然消失殆盡,取而代之的是深深的懷疑和失望。
許劭見場面僵得厲害,趕忙笑著出來打圓場︰“子義向來忠心,他所說的或許不假,如今正是用人之際,咱們還是先把誤會解開,莫傷了和氣。”但黃祖根本不打算給面子,雙臂抱在胸前,斬釘截鐵地說︰“哼,說得再好听有什麼用?誰知道他是不是孫策派來的臥底?他的部隊,堅決不能進駐縣城,就只能在城外駐扎,以免生變。”
劉繇听了,沉默片刻,沒有出聲阻攔,只是輕輕點了點頭。他看向太史慈,目光中滿是疏離與猜忌︰“子義,眼下情況不明,你先在城外安營扎寨吧。等事情查清楚了,咱們再做打算。”
太史慈心中一陣刺痛,滿心的赤誠換來的卻是這般不信任。但他知道此刻爭辯無用,只能單膝跪地,沉聲道︰“謹遵主公吩咐。但請主公相信,太史慈對您的忠心,天地可鑒,絕無半分虛假,定當為收復豫章郡肝腦涂地。”說罷,他起身,轉身,邁著沉重的步伐走出營帳。
出了營帳,太史慈翻身上馬,緩緩朝著城外走去。他回頭望去,縣城的城門在身後緩緩關閉,好似一道鴻溝,將他和曾經信任的主公、戰友隔離開來。他明白,想要重新贏回信任,前路漫漫、困難重重。但為了劉繇,為了收復豫章郡的大業,他決心哪怕獨自面對所有人的質疑和猜忌,也要拼盡全力。而在城內,黃祖還在與劉繇等人激烈商討應對之策,對太史慈的提防沒有絲毫放松。
劉繇與黃祖、蒯良分開後,心中的疑惑如潮水般涌來,他再也忍不住,向許劭發問︰“先生,咱們本就是向黃祖借兵,本也沒指望太史慈能起多大作用,況且他之前在孫策麾下待過,其忠誠實在難以捉摸。您為何堅持將他留下呢?萬一他真是奸細,那我們豈不是淪為笑柄?”
許劭微微欠身,神色平靜,眼中卻透著幾分洞察世事的睿智,緩緩說道︰“主公,太史慈的驍勇善戰,您是清楚的。如今我們兵力薄弱,老將樊能戰死,只剩于糜在側,處處受制于黃祖。太史慈來投,即便不論他的忠心,單論他的武力,也是難得的助力。有他在,至少能在軍事上多幾分底氣,不用事事都看黃祖的臉色。只要我們不與他走得太近,便不會輕易被他威脅。倘若日後關鍵時刻他真有異動,再對付他也不遲。”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劉繇低頭沉思,回想起黃祖這些日子的冷嘲熱諷,心中滿是憤懣。再想到太史慈戰場上的英勇身姿,確實是一員不可多得的猛將。權衡再三,劉繇長嘆一口氣︰“先生所言極是,就依您說的辦吧。”
于是,太史慈被暫時留了下來。盡管劉繇對他仍心存疑慮,但在許劭的勸說下,還是決定給他一個機會。太史慈在城外安營扎寨後,每日勤練兵馬,等待著劉繇的調遣。而劉繇也時常派人暗中觀察太史慈的一舉一動,以防他有任何不軌之心。
黃祖得知劉繇留下了太史慈,心中十分不滿,又多次向劉繇表達了自己的擔憂,認為太史慈是個隱患。但劉繇有了許劭的一番分析,態度稍顯堅定,只是委婉地回應黃祖,表示會多加留意。
在這微妙的局勢下,太史慈雖察覺到眾人對他的不信任,卻依舊盡職盡責,絲毫沒有懈怠。他心中盼望著能有一場大戰,讓自己在戰場上證明忠誠,重新贏得劉繇的信任。而豫章郡的局勢,在各方勢力的暗流涌動中,愈發緊張,一場大戰似乎一觸即發 。
自從太史慈加入後,每次面臨攻城的艱難任務,黃祖便開始打起了小算盤。他總是故意推諉,不願讓自己的部下冒險,還時常話里有話地暗示,應當讓太史慈打頭陣。黃祖那副高高在上、頤指氣使的模樣,仿佛太史慈就是他手中隨意驅使的工具,在他眼中,太史慈不過是個有幾分武力的“外人”,正適合去沖鋒陷陣、承擔風險。
劉繇呢,因為心底對太史慈的不信任,竟也不假思索地同意了黃祖的看法。在劉繇看來,太史慈既然之前在孫策那里待過,忠誠度存疑,讓他去攻城,既能試探他的忠心,又能避免己方嫡系部隊的傷亡,何樂而不為呢?
于是,每一次攻城之戰,太史慈都率領著昔日豫章郡的一眾舊部沖在最前面。他們迎著城牆上如雨般的箭矢、滾燙的熱油,毫不畏懼地攀爬雲梯,與守城敵軍展開殊死搏斗。在刀光劍影中,太史慈身先士卒,奮勇殺敵,他的身影如同一把利刃,在敵陣中穿梭,鼓舞著舊部們的士氣。
可即便太史慈他們一次次浴血奮戰,成功攻下城頭,勝利的果實卻被黃祖等人輕易摘取。太史慈他們不僅沒有得到一絲一毫的嘉獎,甚至連一句像樣的夸贊都沒有。每次戰後論功行賞,黃祖都大言不慚地將功勞攬到自己名下,劉繇也對此默許。太史慈看著黃祖那副得意洋洋的嘴臉,心中滿是憤懣,卻又無處發泄。他本是懷著滿腔赤誠回歸劉繇麾下,想要為收復豫章郡盡一份力,可如今卻被如此對待,仿佛他們的生死與付出都如塵埃一般微不足道 。
營帳里,氣氛壓抑得如同暴風雨來臨前夕。太史慈的舊部們滿臉憤懣,你一言我一語,宣泄著心中的不滿。有人漲紅了臉,一拳砸在桌上︰“將軍,咱們在戰場上拿命拼,可到最後,功勞全成了別人的,這太不公平!”話音剛落,另一個聲音緊接著響起︰“就是,再這麼下去,誰還肯為劉繇出生入死?咱們又不欠他的!”眾人紛紛附和,情緒愈發激動。
這時,角落里一個士兵冷不丁冒出一句︰“我看這劉繇就是嫉賢妒能,氣量小得很。咱們以前為他斷後,差點丟了性命,現在又守在豫章郡等他回來,可他是怎麼對咱們的?”旁邊的人立馬接話︰“沒錯,在孫策將軍那兒,咱們被奉為上賓,糧草兵甲從不短缺,還處處被重視。依我看,還不如回去投奔孫策將軍!”這話一出,營帳里瞬間安靜下來,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太史慈,等待他的回應。
太史慈眉頭擰成了個“川”字,他緩緩站起身,目光掃過每一張熟悉的面孔,語重心長地說︰“兄弟們,你們說的這些,我都明白,心里也憋屈。可正因為咱們之前在孫策將軍麾下待過,才會被主公猜忌。要是現在听了你們的,真的再投回去,旁人會怎麼看咱們?這豈不是坐實了我們反復無常的名聲?以後還怎麼在這亂世立足?又有何顏面面對天下人?”
眾人听了,都沉默不語,有人若有所思地點點頭。太史慈接著說道︰“咱們都是忠義之士,既然當初選擇回到主公身邊,就不能輕易放棄。只要咱們問心無愧,真心為主公效力,我相信,總有一天,主公能看到咱們的忠心,會給咱們一個公正的對待。”士兵們的眼神漸漸堅定起來,紛紛表示願意听從太史慈的安排,繼續為主公劉繇效力。營帳里的氣氛,也從憤懣不甘,悄然轉變為堅定團結 。
喜歡東漢不三國請大家收藏︰()東漢不三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