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高育良的這番詢問,祁同偉第一時間作出了回應,
“放心吧,高老師,都安排好了。”
听到祁同偉的這番回答,高育良面色一喜,
“同偉,太感謝你了。”
祁同偉連連擺手,
“高老師,瞧您說的哪里的話。
對了,近來您還好吧?”
高育良點了點頭,
“嗯,還行,同偉,你呢?”
祁同偉見高育良問到了自己,面色一喜,
“我啊,還行!”
兩人閑聊了一陣,就各自回去了。
........................
一年後,也就是96年,趙瑞龍的惠龍公司正式成立,這家公司是以趙瑞龍的二姐和趙瑞龍兩個人的名義開的公司。
實際的控股人是趙瑞龍,但真正的掌舵人是他二姐。
畢竟他父親趙立春並不放心趙瑞龍,故而安排了心思更為縝密的趙曉惠看著他,以免捅出什麼簍子。
而趙瑞龍則是利用自己父親的關系開,開始在漢東這個地頭做起了生意。
由于此時的漢東一直處于改開狀態,故而這邊的經濟發展特別迅速,貿易指數每年都在增長。
趙瑞龍雖然當官不行,但是經商還是有一定頭腦的,這不到一年的功夫,他將惠龍公司從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公司,慢慢發展了起來。
起初趙立春並不是很看好自己這個小兒子,結果這小子搞得風生水起,那也就隨著他弄了。
這一日,趙瑞龍跟著自己的生意伙伴杜伯仲來到了漢東偏遠的一處漁村。
“杜伯仲,你小子帶我來這個鳥不拉屎的地方做什麼,這里真有你說的白蓮花?這地方真能出西施?我怕你的腦袋秀逗了吧。”
面對趙瑞龍的這番質疑,杜伯仲第一時間作出了解釋,
“趙總,我可沒跟你開玩笑,西施肯定是沒有的,賽西施倒是有。
您之前不是一直都在他被物色美女,這不,這個高家村還真讓我發現了2個美人胚子,還是雙胞胎。”
听到杜伯仲這話,趙瑞龍面色一喜,
“真的,假的,那我到時候可要好好看看了。”
言語之間,趙瑞龍眼冒綠光,要知道他本人本就好女色,要不是經常沉迷聲色犬馬之中,他早就听他老子的話去當官了。
別人是擠破腦袋都想混個鐵飯碗,而趙瑞龍卻覺得那是在束縛自己的幸福。
這一路上,還算順暢,由于漢東發展快速,整個省內的主干道的公路都已經翻新完畢,基本都是拓寬了,而且以前的石子路們,黃泥路現在都成了水泥路。
不過他們在行駛了5個小時後,抵達了鵝城,然後又從這里來到了鵝東縣多祝鎮偏遠的高家村。
從多祝鎮到高家村的路況,又變差了,一路上非常的顛簸。
顛得坐在車內的趙瑞龍和杜伯仲有點苦不堪言,
這讓趙瑞龍不禁地向一旁的杜伯仲抱怨起來,
“老杜啊,也不知道這鵝東縣的這些地方官員干什麼吃的,這都他媽這麼多年過去了,怎麼這邊的路還沒修好?能不能行?
這一點我就比較欣賞咱們我爸以前那個秘書李達康,听說那小子不是在金山縣當縣委書記。
你看看人家新官上任,第一時間就把他們那個縣里的路給修了,你要知道這金山縣可是咱們整個漢東省有名的貧困縣,比這邊這個所謂的鵝東縣窮多了。
你看人家多麼有魄力,活該人家能把金山縣發展起來,我感覺這個鵝東縣的干部絕對是吃屎的。”
面對趙瑞龍的這番牢騷話,杜伯仲比較客觀的回應起來,
“趙總,您的心情,我能理解,但是像您父親這麼有魄力的官員,能有幾個?
況且這個李達康是您父親一手培養上來的,區別肯定是有的,要是人人當官都那麼優秀,那咱們各個地方發展不得更快。
凡是總有兩面性,有優秀的肯定也有平庸的,很明顯這個鵝東縣的領導干部就比較平庸。”
听到杜伯仲的這番話,趙瑞龍沒有吭聲。
就在兩人閑聊的時候,他們之前話題中的鵝東縣。
正在召開縣委會議。
“王書記,張縣長,還有在座的各位。
我覺得咱們鵝東縣想要發展起來我還是那句話,就必須要修路,這樣才能利于交通運輸,進一步的吸引外來商戶入住。
畢竟咱們鵝東縣靠海,完全可以將這邊的漁業資源給利用起來,甚至還可以在沿海一帶打到一些旅游景點,度假勝地。
放著這麼好的資源不利用,我覺得那是極度的可惜和浪費。
咱們不把路修好怎麼能吸引那些個商人來我們鵝東縣投資,沒有投資,這經濟就不流通,不流通就是個死循環。
所以我主張就是必須要修路!”
說話的正是時任常務副縣長的丁義珍。
而縣委書記王晶和縣長張鐵,在听到丁藝珍的這番提議後,兩個人相繼對視了一眼。
他們並沒有采納丁義珍的這個建議,而是由縣長張鐵提出了不同的意見,
“丁常務,關乎你之前提到的修路問題呢,雖然說的很有道理,但你要明白一件事情。
修路這件事也是有一定風險的,我們鵝東縣呢的經濟狀況並不是很好,如果直接將這些這些資金投入到修路工程中,必然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我們的縣財政,所以這個必須要慎重。”
作為常務副縣長的丁義珍一听這話,當場就樂了,
“我說張縣長,說起財務狀況,我身為分管咱們縣經濟的長期副縣長,我可太了解這個了。
就目前我們縣的資金狀況,完全可以撥出來修路,就算再修一條都綽綽有余,為什麼您反而覺得修路有困難?我不理解。”
面對丁義珍的這番質疑,張鐵再次開口道︰“丁常務,咱們縣委需要花錢的地方還很多,下半年咱們市委,省委領導要來咱們這邊考察,肯定得把縣政府這邊的各個公用設施先修葺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