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麟趾總督緊接著追問道︰“那麼,財政司對此有何看法呢?”
只見郭伯偉不緊不慢地回答道︰“財政司的意見是,同意匯豐銀行和渣打銀行的提議。”
“然而,需要明確的是,財政司不能僅僅為了平息這兩家銀行的風波而采取行動,這兩家銀行之前存放在金融管理局的發鈔準備金,理應歸財政司所有。”
他稍稍停頓了一下,接著說道︰“到時候,市面上正在流通的匯豐銀行和渣打銀行所發行的鈔票,都能夠按照 1︰1 的比例,直接兌換成由財政司所發行的鈔票。”
“此外,為了確保港幣匯率的穩定,財政司還將頒布一項港幣兌換外匯的管理辦法。根據這個辦法,普通民眾若要兌換外匯,必須先提出申請,並在獲得批準之後,方可進行兌換。”
戴麟趾總督表現得相當明智,他並未詢問匯豐銀行和渣打銀行是否存在超發港幣的情況,而是直截了當地詢問外匯管理辦法是否會對香江的經濟發展產生影響。
“郭司長,你所提及的這個外匯管理辦法,是否會與你之前一直堅守的自由經濟政策相互抵觸呢?會不會影響其他地區對香江的投資和香江跟其他地區的經貿關系呢?”
“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需要我們認真思考和探討。畢竟,經濟發展是一個相互關聯的系統,任何一個環節的變動都可能對其他方面產生影響。”
郭伯偉解釋道︰“總督大人,這個外匯管理辦法只是針對普通人兌換外匯有規定,對于企業對外貿易和外商對香江投資則不受這個管理辦法的限制。“
“也就是說,只要香江的對外貿易能夠保持平衡,不出現大額逆差,那麼港幣對本土貨幣的匯率就能夠一直保持穩定。”
听到郭司長這樣說,戴麟趾總督似乎放心了一些。他表示︰“既然你已經考慮好了,那就按照這個方案去執行吧。我希望能夠盡早讓這次銀行危機平息下來,恢復香江的金融秩序和經濟穩定。”
同時,戴麟趾總督還強調︰“財政司要總結吸取這次銀行危機中的經驗教訓,加強對銀行業的監管力度。我不希望類似的事情再次發生,因為這不僅會對香江的經濟造成損失,也會影響到人們對香江金融市場的信心。”
最後,郭伯偉表示︰“我會盡快準備好相關的手續,等一切就緒後,會第一時間將文件送到總督大人您這里,請您過目。”
戴麟趾總督點了點頭,表示他已經知道了,然後低下頭繼續看起了桌子上的文件。郭伯偉見狀立馬識趣離開了戴麟趾總督的辦公室。
郭伯偉面色凝重地從戴麟趾總督辦公室走出來,他的步伐顯得有些沉重。一直在門外焦急等待的夏鼎基見狀,連忙迎上前去,滿臉期待地問道︰“郭司長,總督大人怎麼說?”
郭伯偉深吸一口氣,緩緩說道︰“總督大人已經同意了我的方案。”听到這個消息,夏鼎基心中的一塊大石頭終于落了地,他臉上露出欣喜的笑容。
郭伯偉接著說︰“我們現在要趕回財政司,把相關的文件準備一下。等總督大人簽字批準後,就可以立即實施了。”說完,他轉身朝著總督府外的停車場走去,夏鼎基緊緊跟在他身後。
兩人回到財政司後,郭伯偉沒有絲毫耽擱,立刻吩咐夏鼎基起草財政司發行鈔票的相關文件。夏鼎基不敢怠慢,迅速投入到工作中。
時間一分一秒過去,夏鼎基全神貫注地撰寫著文件,不敢有絲毫馬虎。終于,文件起草完成了,他仔細檢查了一遍,確認無誤後,將文件送到了郭伯偉的面前。
郭伯偉接過文件,認真地審閱起來。他逐字逐句地閱讀,不時用筆在文件上做些標記。過了一會兒,他抬起頭來,對夏鼎基說︰“夏助理,這份文件寫得很好,沒有問題。”
郭伯偉拿起鋼筆,在文件上簽下自己的名字,然後將文件遞給夏鼎基,說道︰“夏助理,你把這份文件送到總督府吧。”
夏鼎基連忙接過文件,說道︰“好的,郭司長,我現在就帶著這份文件去拜見總督大人。”說完,他拿起文件,急匆匆地離開了郭伯偉的辦公室,仿佛生怕耽誤了這重要的任務。
.......
當夏鼎基手持著戴麟趾總督簽字確認過的文件,緩緩地推開郭伯偉辦公室的門時,郭伯偉的目光立刻被吸引了過去。他緊緊地盯著那份文件,仿佛能透過紙張看到里面的每一個字。
終于,郭伯偉的視線落在了文件的末尾,那里清晰地簽著戴麟趾總督的名字。這個名字如同一個定海神針,讓郭伯偉心中一直懸著的石頭終于落了地。
他長長地舒了一口氣,臉上露出了如釋重負的笑容。“夏助理,干得好!”郭伯偉說道,聲音中透露出難以掩飾的喜悅。
夏鼎基微笑著回應道︰“謝謝司長的夸獎,這都是我應該做的。”
郭伯偉點了點頭,然後迅速收起笑容,嚴肅地對夏鼎基說︰“夏助理,你立刻去聯系香江各大有影響力的報紙,告訴他們一個重要消息︰香江政府從即日起將收回匯豐銀行和渣打銀行的港鈔發行權。”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以後,香江的鈔票將由財政司負責發行。同時,我們會在新的鈔票發行之後,安排民眾將手中現有的鈔票換成新的鈔票。”
夏鼎基連忙應道︰“好的,司長,我這就去辦。”
第二天清晨,陽光透過窗戶灑在婁炳成的辦公桌上,他像往常一樣翻開當天的報紙。然而,當他的目光掃到一則新聞時,他突然愣住了。
那是一則來自香江財政司的公告,內容正是關于收回匯豐銀行和渣打銀行的港鈔發行權。
婁炳成瞪大了眼楮,難以置信地看著這則公告。他怎麼也沒想到,財政司竟然如此果斷地采取了這樣的措施來解決這次港鈔的信任危機。
他隨手布置的這一招看似微不足道的閑棋,竟然給匯豐銀行和渣打銀行帶來了如此巨大的沖擊和傷害!然而,這也從側面充分證明了匯豐銀行和渣打銀行在鈔票印刷過程中存在著諸多不為人知的貓膩。
若非如此,以它們的實力和地位,絕對不會如此輕易地放棄鈔票發行權。失去了鈔票發行權的匯豐銀行,雖然規模仍然比恆.生銀行要大,但它已無法再像過去那樣憑借在香江的獨特地位,肆意對恆.生銀行進行打壓和排擠。
從此以後,恆.生銀行終于可以擺脫來自對手的惡意抹黑和攻擊,將全部精力都投入到自身的發展之中。
通過向客戶提供高品質的服務,恆.生銀行完全有能力與匯豐銀行在同一舞台上展開公平競爭。
而隨著香江財政司發布的一紙公告,這場始于 1964 年底的香江銀行業危機也終于被徹底平息。至此,香江的金融市場逐漸恢復到正常水平,一切都開始回歸正軌。
香江財政司取消了匯豐銀行和渣打銀行的鈔票發行權,並開始自行發行鈔票,這一舉措意味著原本由匯豐銀行和渣打銀行所掌握的香江中央銀行的權力也被一並收回。
為了更好地管理銀行業,香江財政司巧妙地利用了匯豐銀行和渣打銀行之前繳納的發鈔準備金,成立了香江中央銀行。這個新成立的中央銀行將專門負責港幣的發行工作,並對香江的銀行進行全面的監督和管理。
隨著香江中央銀行的成立,香江銀行業爆發的危機逐漸平息下來。然而,這場危機的影響並未就此結束。香江的股市和房地產市場受到了銀行破產的嚴重沖擊,陷入了低潮期。
恆.生銀行作為香江銀行業的重要一員,自行編撰並統計了香江股市的恆.生指數。令人震驚的是,該指數在銀行危機爆發後直線下跌,從危機前的 103.53 點一路狂瀉至 7.95 點,跌幅高達 24.71。
這一數據充分顯示了銀行危機對香江股市造成的巨大沖擊,投資者們的信心遭受重創,股市一片低迷。
香江的房地產公司被一場突如其來銀行危機的風暴席卷,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絕境。曾經,這些房地產公司憑借香江房產市場的繁榮,如魚得水地從眾多華資小型銀行中輕易貸出巨額資金,以解決房地產開發過程中對資金的迫切需求。
然而,命運的齒輪突然發生了逆轉。一些過度依賴房地產公司放貸資金的華資銀行,由于資金鏈斷裂而紛紛破產倒閉。這一連鎖反應猶如多米諾骨牌一般,迅速波及到其他銀行。
為了避免重蹈覆轍,那些幸存下來的銀行不得不采取緊急措施,提高對房地產公司的貸款門檻,並大幅收緊放貸規模。更有甚者,個別銀行竟然直接要求房地產公司提前償還貸款,這無疑給本就搖搖欲墜的房地產公司雪上加霜。
面對如此嚴峻的形勢,眾多小型房地產公司束手無策。它們無法籌集到足夠的資金來繼續開發樓盤,無奈之下,只能黯然宣布破產倒閉。這些小型房地產公司的倒閉如同一顆顆重磅炸彈,在香江房地產市場引發了巨大的震動。
隨著眾多小型房地產公司的破產,香江的房地產市場如墜冰窖,迅速步入低潮。原本炙手可熱的房價也開始應聲下跌,購房者們持幣觀望,市場交易活躍度驟降。
擁有巨額財富的婁炳成,目光如炬地盯著不斷下跌的房地產市場。他深知這是一個絕佳的投資機會,于是毫不猶豫地果斷出手。
婁炳成開始大量低價收購那些破產的房地產公司手中的地塊和樓盤。他的資金雄厚,讓他在這場收購戰中佔據了絕對優勢。
與此同時,婁炳成早已與恆.生銀行的何善衡私下溝通好。他明確要求恆.生銀行,絕對不能向那些企圖從銀行貸款來投資房地產的投機者發放貸款。
這一舉措直接導致了房地產市場的購買者數量大幅減少,進一步加劇了市場的低迷。不僅如此,為了徹底壓低香江房地產的價格,婁炳成還高調地宣布了一個驚人的計劃。
他表示將在新界購買一大塊土地,並在這塊土地上建造一大批樓房。而更令人矚目的是,這些樓房建成後,他將以成本價出售給他名下的工人,以解決他們住房緊張的問題。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這個消息一經公布,猶如一顆重磅炸彈在香江房地產市場引發了軒然大波。這無疑是壓垮香江房地產的最後一根稻草,市場信心瞬間崩潰。
原本就搖搖欲墜的土地價格,在這一消息的沖擊下,直接應聲又下跌了三分之一。于是婁炳成以非常低的價格收購大量的土地。
對于購入的土地,婁炳成經過深思熟慮後,決定將其開發成樓盤,但他並沒有選擇傳統的出售方式,而是另闢蹊徑,直接將這些房產緊握在手中,轉而對外出租。
為了更好地管理這些房產,婁炳成干脆成立了一家專業的物業公司。這家物業公司的主要任務就是協助他管理房屋,並負責向租客收取租金。
不僅如此,為了提升自己在民眾心目中的形象,婁炳成特別叮囑物業公司,在房屋對外出租時,要將出租價格定得比市場行情低 10。而且,在租客的選擇上,要優先考慮那些家中住房緊張、收入水平相對較低的民眾。
在租金支付方式上,婁炳成也給予了租戶極大的便利。只要是在恆.生銀行開戶的租戶,除了無需支付房屋押金外,還可以選擇按月支付房租,而不必像其他房東那樣要求一下子支付三個月的租金。
此外,婁炳成還充分利用了自己控股的香江電燈公司的資源優勢,與該公司聯手降低了租戶們的電費價格。
與此同時,婁炳成在深入了解香江的教育狀況後,驚訝地發現這里竟然沒有針對兒童的免費義務教育。
面對這一現狀,他毫不猶豫地做出了一個重要決定︰在開發樓盤時,特意劃出一部分土地用于建設學校。
為了確保這些學校能夠順利運營並擁有充足的資金支持,婁炳成毫不猶豫地拿出了 1000 萬港幣,成立了香江華興兒童教育基金會。
不僅如此,他還親自擔任該基金會的會長,以實際行動展現出對兒童教育事業的高度重視和責任感。
然而,婁炳成並未滿足于此。他深知一個教育基金會要想長期穩定地運行下去並非易事,因此他進一步宣布,將華興集團每年淨利潤的 5捐贈給香江華興兒童教育基金會,以此為基金會提供源源不斷的資金支持。
在他開發的 8 個樓盤中,婁炳成成功興建了 7 所小學,這一舉動每年能夠解決 3000 名兒童的入學難題,為眾多孩子提供了接受教育的機會。
在這些小學的建設過程中,婁炳成展現出了對教育質量的嚴格要求。他不僅親自查看了香江目前小學所使用的教材,還對手下人提供的教會創辦小學的教材進行了仔細審查。
當他發現這些教材中夾雜著一些西方的教會思想時,他立刻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為了對孩子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他果斷派人前往龍國,將龍國教育部編制的小學教材帶回了香江,他要在自己的小學里面推廣龍國小學教材。
通過這一系列對租戶的優惠措施,婁炳成不僅贏得了租戶們的好評和信任,也讓他在香江社會獲得巨大的聲望。
由于對婁炳成的高度信任,許多無力購房的普通香江人在租房時,往往會將婁炳成的房屋列為首選。這種信任不僅源于婁炳成良好的口碑和信譽,更因為他一直以來所展現出的誠信和責任感。
正因為如此,婁炳成名下的房屋很快就被眾多租客搶購一空。房屋的順利出租為婁炳成帶來了每月穩定的現金流,這成為他進一步發展事業的重要資金來源。
婁炳成敏銳地抓住了這個機會,他決定將這些房屋抵押給恆.生銀行,以獲取更多的資金用于擴大投資。銀行方面自然對婁炳成自然是大開綠燈,欣然同意為他提供大量貸款。
有了這筆資金,婁炳成毫不猶豫地將其再次投入到房地產領域,購買更多的土地,建設更多房產。他深知房地產市場的潛力巨大,只要把握好時機,就能實現財富的快速積累。
就這樣,婁炳成通過不斷地抵押房屋、獲取貸款、再投資,形成了一個良性循環的滾雪球模式。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名下的房屋數量如滾雪球般不斷增長。
到了1968年,婁炳成已經擁有了驚人的4萬套房屋!這意味著全香江有5的人口都居住在他的房子里,這個數字令人瞠目結舌。
婁炳成房地產事業的蓬勃發展,不僅為他個人帶來了巨額財富,還對恆.生銀行和香江電燈公司的業務產生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恆.生銀行因為婁炳成的貸款業務而獲得了可觀的利息收入,而香江電燈公司則因為大量房屋的建設擴大供電市場,從而促進了其業務的增長。
隨著供電市場的持續擴大,香江電燈公司終于擺脫了以前發展的頹勢,成為了能和中華電力公司並駕齊驅的供電公司,而不再是原本歷史中中華電力公司打壓得只能龜縮在香江島的那副模樣。
特別是對于恆.生銀行來說,這一點尤為關鍵。為了能夠更好地服務那些在恆.生銀行開戶的租戶們,恆.生銀行決定采取一項重大舉措——直接在婁炳成所開發的樓盤附近開設分行。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這一決策的實施,使得恆.生銀行的分行數量迅速增長。原本只有區區13家分行的恆.生銀行,如今如雨後春筍般在香江各地涌現,短短時間內便發展到了64家之多!
這一驚人的擴張速度,讓恆.生銀行一舉成為全香江擁有銀行網點最多的銀行。銀行網點的增多不僅給客戶帶來了極大的便利,同時也產生了積極的反饋效應。
更多的香江居民因為這種便利性,而選擇在恆.生銀行開設賬戶。這種相互促進的關系,使得恆.生銀行的業務蒸蒸日上。
恆.生銀行憑借其眾多的銀行網點以及與童真百貨一樣的卓越服務品質,在銀行業中脫穎而出。
到了1970年,恆.生銀行的零售業務在全香江銀行零售業中的佔比更是突破了 50,高達 52.8!這一里程碑式的數據,標志著恆.生銀行在香江銀行業中的統治地位已然確立,無可撼動。
恆.生銀行不僅在香江取得了飛速的發展,其在暹羅開設的分行也同樣表現出色。這主要得益于暹羅政府給予的優惠政策以及暹羅橡膠產業的蓬勃興起所帶來的強大帶動作用。
鑒于在暹羅的成功經驗,恆.生銀行董事會經過深思熟慮後,毅然決定在暹羅的鄰國馬來亞開設分行。
這一舉措旨在進一步拓展恆.生銀行在東南亞地區的業務版圖,增強其在該地區的影響力,並努力使其早日成為東南亞具有重要影響力的銀行之一。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恆.生銀行並沒有選擇在千島之國開設分行。這其中的原因主要是因為千島之國在1965年9月30日爆發了針對華人的動亂。考慮到銀行職員的人身安全問題,恆.生銀行最終放棄了在千島之國開設分行的計劃。
婁炳成在香江房地產的成功,不意味著其他進入房地產的香江商人也獲得了成功。
從1958年開始投資房地產的李某誠,原本在1965年後靠著跟恆.生銀行的良好關系,從恆.生銀行借出了大量貸款,囤積了大量的土地,從而實現了未來的飛黃騰達。
結果在婁炳成影響下,李某誠的房地產公司沒能從恆.生銀行獲得大量的貸款,沒有充足資金的李某誠無法再像原本歷史中那樣囤積大量廉價土地,到70年代時最終消散在香江房地產發展大潮之中。
喜歡四合院之我是不一樣的何雨柱請大家收藏︰()四合院之我是不一樣的何雨柱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