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怒之後,大姜國皇帝便派了三位皇子出京賑災,讓他們各自負責一州。其中便有二皇子印听瀾。”
“只是,與另外兩位皇子不同的是,印听瀾並未帶領軍隊,而是只帶著幾個隨身僕從和幾本農書,便前往他負責的受災州了。”
听到這,黃昊卻是眼楮一亮,便立馬出聲打斷道︰
“哎?災民都易子而食了,他一個金枝玉葉的皇子,不帶軍隊就敢去賑災?晴兒,這故事該不是你們縹緲閣,編來哄小孩兒的吧?”
黃昊自認自己是“疑似穿越者”,也不敢自己一個人跑去受蝗災這麼嚴重的地方,不然等待他的,不是被蝗蟲吃了,就是被人吃了。
所以他敢篤定,這個故事必定是有心人編造出來的。
見黃昊不信,沐晚晴便只好解釋道︰
“一開始我听到這個故事的時候,也是不信,只是這的確是經過縹緲閣的探子確認過的。”
“而印听瀾之所以會這麼做,是擔心軍隊的人會與災民起沖突,從而耽誤賑災的良機。”
聞言,黃昊卻是撇了撇嘴,手指無意識摩挲著沐晚晴的掌心。
“就算不帶軍隊,他帶幾本農書去能頂什麼用?難不成蝗蟲還會怕‘之乎者也’?”
見黃昊“醋意”這麼大,沐晚晴只是輕笑了一聲,便繼續解釋道︰
“夫君莫急,且听我說完。印听瀾到了州府後,並未急著開倉放糧。他先是讓僕從在城牆張貼告示,承諾三日之內必有解決之法,又親自走訪流民聚集的破廟,安撫人心。”
三日之內必有解決之法?听到這,黃昊只覺這個印听瀾好大的口氣。
“那在這三天,他都做了什麼?”
黃昊隨口一問,倒也想領教一下古人治蝗災的妙方。
“他帶著農書和幾個老農鑽進蝗災區,觀察蝗蟲習性。沒多久便發現,原來那些遮天蔽日的蝗蟲,在幼蟲時期不過是田間小蟲子,連飛都不會飛。”
“于是,印听瀾便親自帶領災民,在田間挖蟲卵以及殺死蝗蟲的幼蟲。”
“而想要對付成蟲,印听瀾則是結合了書中古法,想出了‘火攻加誘捕’的法子——在夜間點燃艾草,蝗蟲趨光而至,再用布網兜住,最後集中焚燒。”
聞言,黃昊眉頭卻是越皺越緊,心想這個印听瀾,想出來的滅蝗的法子,倒也有一定的可行性。只是......
“晴兒,他的法子是不錯,可你剛剛說的,可是遮天蔽日的蝗蟲,就算那些災民願意听他的,恐怕也是有心無力吧?”
黃昊說的確實不錯,如此大規模的蝗災,吃完一個地方就換一個地方的,要想覆滅它們,其中花費的人力無疑是巨大的。
而那些飽受蝗災已久的災民,能填飽肚子都是難題,哪還有精力陪印听瀾折騰?
“夫君,這個問題,印听瀾當然也想到了。也不知道他用了什麼方法,竟說服了當地豪紳捐出了不少存糧。”
“加上義倉存糧,便有了不少的糧食,印听瀾便用這些糧食招募百姓參與捕蝗,每捕滿一筐蝗蟲,就能換得半斗糙米。”
“災民們為了活下去,自發組織成捕蝗隊,不出兩月,蝗蟲便被他們清理了大半。”
听到這,黃昊這才瞪大雙眼,在心中暗罵了一聲——靠,居然是以工代賑!
以工代賑,其字面意思,就是以提供勞動來代替救濟。
而其核心邏輯,便是——不直接施舍物資,而是讓災民通過付出勞動,來換取生存資源,這樣既能解決他們的短期溫飽,又能借助勞動創造社會價值,避免單純救濟可能導致的依賴心理或資源浪費。
而印听瀾用“捕蝗換糧”的方式,讓災民為換糧食主動滅蝗,既調動了救災積極性,又通過集體勞動高效解決蝗災,同時災民又靠勞動保住了尊嚴,可謂是一舉多得。
“好,就算他有些本事,那也不能說明他人品好吧,治個蝗災而已,也不過是要盡自己身為皇子的義務。”
“說到底,還不是為了自己的名聲。”
黃昊也不是那種睜眼說瞎話的人,他可以承認印听瀾有本事,但這並不代表他要放棄尋找故事的漏洞。
沐晚晴見他如此執著,便配合著他繼續將故事講下去。
“鑒定他人品為好,當然不只是因為他治理了蝗災,更多的原因,其實是在災情過後。”
“災情過後,印听瀾並未立馬回京復命,而是留在當地教導百姓開墾荒地、改良農具。他甚至還將自己的皇子俸祿拿出來,修建水渠。”
“後來,當地百姓為了感謝他的恩情,還給他立了生祠,此事傳回大姜國京城,連他父皇都贊他‘心懷天下’。”
听到這,黃昊喉結動了動,猶豫了半響,才開口說道︰
“那......那也不能說明他沒有私心,說不定就是為了討他父皇開心,所以才留下來作秀。”
听著黃昊這略顯心虛的揣測,沐晚晴卻是癟了癟嘴,隨後才說道︰
“夫君,就算他是作秀,可能作秀到這個地步的,古往今來又有幾人?更何況,他可是皇子,呆在田間數月,這個苦除了百姓吃得,哪個家中稍微有些錢財的人能吃得?”
見沐晚晴替印听瀾說好話,黃昊心中雖是不喜,但事實確實如同沐晚晴所說,他也是無可奈何。
然而,正當他準備暫時承認印听瀾的人品不錯時,他卻突然想到了一個很有可能可以破局的點。
于是,他立馬急聲說道︰
“晴兒!先不說印听瀾,你先告訴我,另外那兩個皇子,治理蝗災的結局是什麼?”
聞言,沐晚晴卻是輕輕皺起了眉頭,思考了片刻,才說道︰
“嗯......這個我好像記得是......其中一個皇子到了州府後,便直接開倉放糧,結果糧食被災民哄搶,軍隊鎮壓後,死傷數十人。”
“而另一個皇子,則是強征災民滅蝗,使得他們餓暈在田間,最後糧沒救下不說,人還折了不少。”
說到這,沐晚晴便不禁在心中,將印听瀾與另外兩個皇子做了對比,心想還真是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