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片名異世大陸上,神明並非抽象的象征,而是真實存在的高維生命。他們有的執掌雷霆風暴,有的統御死寂冥淵。然而,在眾神之上,有一位不可撼動的統御者——光明神。他以熾熱純白的神光照耀諸界,其威嚴不僅源于力量,更源自他所締造的“聖秩”體系。
一神一律,神權合一
所謂“聖秩”,是光明神所創立的一整套用于管理諸神、規訓信徒、操控神力分配的神權等級制度。它既是一種神聖法典,又是一種制度化的精神控制術,其核心教義僅八字︰“一神一律,眾生順從。”
在光明神的教義中,宇宙只能有一位主神,唯有光明神擁有解釋真理與制定神律的權力。其余諸神,即便是昔日的古神、原初神靈,若不接受聖秩冊封,皆為異端。此制度將神明從原始的混沌共治推向了等級分明、中央集權的秩序之巔。
聖秩將神分為九階,從最低的“聖徒靈體”至最高的“光輝主宰”,唯有光明神本人高居九階之上,被稱為“光耀唯一”。每一階都對應著特定的神權範圍、信仰領域與信徒數量上限。而要晉升階級,必須經過光明神的聖印評審,並繳納“神恩貢賦”,即以神力回饋光明神殿,以表忠誠。
這種嚴苛的等級制度有效地將其他神明納入光明神的權威體系中,使得所有神只都如同貴族中的附庸,形式上仍為神,但本質上已成“天上帝國”。
為了將聖秩的統治深入到主物質位面,光明神授權教廷在世間代行神意。光明教廷並非僅是一個宗教組織,它更像是一套完整的神權官僚體系。
每位神只在接受聖秩冊封後,需設立“聖權代理人”——即教廷中負責代表該神向凡間布道、吸納信徒、征收信仰力的主教或聖職人員。而所有聖職者的晉升與調派,必須由總教宗在“輝耀日”時親自與神殿審議,若神明抗命或不服,教廷有權暫時封印其神像、斷絕信仰渠道,甚至剝奪聖秩,打落神位。
如此一來,即便是掌握火焰、死亡或風暴的神明,也不得不低頭接受教廷的管轄。這種制度性的安排,確保了神明與教廷形成命運捆綁的共生關系——神明提供神力,教廷傳播信仰;教廷擴展神權,神明維護權威。若一方反叛,另一方皆可牽制對方。
為了維護“聖秩”的正統性與神權結構的穩定,光明神以神火凝聚而成的“聖律之典”被奉為唯一信仰真理。這本聖典內容浩繁,不僅記載了諸神誕生的順序、神職分配、神恩授予流程,還規定了信徒行為準則、禱告儀式、懺悔等級與贖罪標準。
在聖律中,信仰其他未登記神明,等同于“靈魂叛國”;傳播異教言論者,將被定義為“信仰異端”;對教廷權威提出質疑者,將列為“秩序破壞者”,三者皆需接受“聖光洗罪”,被強行引渡至教廷主城“光輝塔”,接受聖光裁決。
每年春分的“聖審日”,教廷會組織信仰巡檢隊,巡視各地神殿與信仰社群,凡有不合聖律之處,皆可立刻裁決。久而久之,即便是來自深海或極寒之地的古神,也不得不默默在聖律之下低頭,修改教義,融合為“多神一體”的統一神學體系。
這本聖律也成為光明神控制思想、統一信仰的最強利器。它使得凡人社會也形成了強烈的聖秩觀念︰從國王到乞丐,每個人的靈魂都被劃入一個“聖位”系統,每日的禱告、奉獻、懺悔,皆被量化評分,用于評定死後能否進入“神之光輝國”。
除了制度與教義,光明神還建立了一套更具象、更精密的神力交易機制——光明標記系統。
每位神只與其信徒在接受聖秩之後,都會在靈魂中烙印下“光明印記”,這印記會根據個人信仰虔誠度、祭祀頻率、懺悔程度等發出不同強度的能量,形成標準化的“聖光值”。
這一機制不但激勵信徒更加虔誠,也使得神只可按比例獲取“信仰貨幣”——神焰晶體,用于在神殿內部交換物資、交換神術、甚至進行“神權租賃”,即短期借用其他神明的權能。
甚至有的神過于貧窮,為了獲得神焰晶體,燃燒自己靈魂和神力凝聚晶體,只為了換一些有用的神明權柄。
同時,教廷設立了“聖光評估機構”,專門負責統計、分配與再分發這些神焰值,確保每位神只的行為與其在聖秩中的等級掛鉤。若某神信徒表現優異,其神位可獲提拔;反之,則可能被降階、減俸、甚至撤除神職。
這種以神力為貨幣的管理手段,幾乎將神明世界變成了一個行政化的“神權公司”,所有人都為追求“光輝升職”而奔波不休,神明們也被迫迎合教廷標準,以保位穩權。
盡管聖秩體系在表面上極盡光輝、高尚、公平,實際上,它卻是一場隱藏極深的統御術。許多被納入聖秩的神明並未真正臣服,而是被光明神以神力秘術“光明契鎖”奴役。
這是一種古老的靈魂枷鎖,可以在授予聖秩的同時,悄無聲息地在神明靈魂深處植入一段“光明原律”,使其在試圖反叛或違背神殿命令時感受到劇烈神魂撕裂之痛,甚至會逐漸失去自我意識,淪為被操控的神偶。
這便是為何千年來,明知光明神統治殘酷、偏執,諸神卻無一人能真正反抗的根本原因。
而這一秘密,僅有極少數高階主教與部分被徹底奴役的神知曉。真正的自由,早已被“聖秩”這個金光閃閃的牢籠所吞噬,星落看到這里沉默了下來。
在這樣的體系下,光明神得以穩固自身的“唯一神”地位,不論是神明、凡人、還是靈魂本身,都成為了他構築神權帝國的磚石。而“聖秩”,便是這座帝國不朽的基石。
星落加入光明教廷的那段時間,發現他們居然還統計每日禱告時間與質量由教廷的“禱詞之鏡”記錄); 每月對教廷的供奉金額與物資;對異端的舉報次數與成功率;參與聖戰或神殿勞役的次數與傷殘等級;神跡觸發幾率是否被聖光短暫照耀)
教廷為此設立了大量名為“信仰評審官”的基層神職人員,他們穿著白銀盔甲,佩戴“聖光感知晶球”,每周巡視各地教堂、村莊、城鎮。凡有信徒表現出信仰不穩、疑似質疑教義或行為懈怠者,皆會被記錄在案。
對于屢次不虔的信徒,輕者降級並限制出入神殿,重者則需接受“淨魂儀式”,即在眾人面前跪于聖壇之下,由主教宣讀懺悔經文三日三夜,期間不得飲食、不得眨眼。
若仍不悔改,便會被劃入“信仰黑名單”,不僅本人無法享有所謂晉升天國資格,其家族三代也會被剝奪聖光庇護,成為“無光者”,在社會中遭到排斥與放逐。
這種“靈魂管理”和“社會壓制”的雙重機制,使得廣大信徒只能愈發虔誠,不斷內卷,在信仰的道路上競相上爬。
雖然在聖秩制度下,光明神高居唯一主神,其他神明如月神、戰神、風神、農神等被編入聖秩神殿的統合體系,表面恭敬,實則暗流涌動,沖突不斷。
聖秩強行劃分神權領域,將每位神明的信仰影響力限制在某一範圍內。然而,許多神明的領域本就相互交錯,比如戰神原本掌管戰斗與榮耀,但“榮耀”一項後來被光明神收回,設為“聖光榮耀”的一部分,由聖秩神殿直屬神使代為執掌,戰神只保留了“戰爭本能”的一小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