羨羨與江澄不淨世道別,私設。
江澄雖然也是對溫氏感到不喜,畢竟他親眼見到了溫晁帶人攻入不淨世的一幕,可現在來到這里的人是溫情,他對于溫情並非是那般的不喜,相比之下,可以說是很喜歡,只不過礙于現在的境況,溫氏與仙門的對立,讓他無法把心中的這個秘密說出來,也不敢直白的表現在人前。
“魏無羨說的不錯,我想能夠出現在這里的人,應該都是有著特別深意的。”
雖然可以這樣的去理解,但對于溫氏之人,在場之中肯定是有人會特別注意的,所以在听到魏無羨與江澄的話之後,並沒有再次說出什麼,只是把那些猜忌放在了心中。
聶懷桑似乎也是看出了他大哥面上的不快,所以在看到琉璃上面轉變的文字之後,立刻就擺動起了雙手,呼聲道︰“水行淵我知道,那時候我們還在一起慶祝了呢!”
說到這里,聶懷桑撓了撓頭,頗有些難為情,“只不過事後被罰了。”
“說到荷包——”金子軒把視線緩緩的放到了溫寧的身上,“難道就是他腰間的那個嗎?”
溫寧聞言立刻伸手抓緊了腰間的荷包,面上卻帶著肯誠,“魏公子在里面加持了靈力,能夠防止邪祟的入侵。”
“邪祟的入侵?”江澄看向了魏無羨,“這是怎麼回事?”
“還是我來說吧!”溫情看到魏無羨的微愣,隨後立刻站了出來,原本他是不想要解釋這些的,但現在來看,畢竟魏無羨與江澄是幫助他們姐弟二人說了話的,所以,不得不改變了之前的不言之性。
“阿寧從小被舞天女攝取了三分的靈識,所以極容易遭受到邪祟的侵害,在水行淵的時候,也是因為這樣的原因。”
“缺少靈識?”藍曦臣詫異不已,雖然他也察覺到了溫寧有時候的不對勁,但卻完全猜不到,他竟然自身缺少了靈識,但水行淵之事,他卻是知道的,“魏公子的確在碧靈湖的時候救下了溫公子。”
所以說,溫寧把魏無羨當做是恩人並沒有任何能夠讓人反駁的。
“不過,這岐山教化——”聶懷桑立刻感到了一陣的顫意,“難道就是我們接到的通知?”
就在他回到不淨世的當下,就已經被告知了溫氏下達了命令,要求每個世家必須要一個嫡親子弟前往岐山听授教化,聲稱是要整頓仙門,可實際上的用心,人人可知。
“溫室的地牢?”江澄的第一反應就是魏無羨一定是惹怒了溫晁,不然怎麼會偏偏他被關進了地牢,“魏無羨,我早就說過了,面對溫氏的時候,一定要謹言慎行,稍有不慎就要給我家引來大麻煩的。”
“溫晁此人,難道是一味的退縮就能夠讓他停手的嗎?”魏無羨最不想要的就是為江家添麻煩,但他也知道,面對溫晁,如果示弱,那麼接下去他們絕對不會有好果子吃了。
“如此看來,是因為報答魏公子的恩情,溫公子才會瞞著所有人去了地牢,只為了給魏公子送傷藥。”
這倒也是情有可原的,畢竟魏無羨對于溫寧是有恩在先的,可換種思考方式,溫寧畢竟是溫氏之人,這樣的做法實際上也是間接的背叛了溫氏,而藍曦臣的話雖然能夠說明溫寧知恩,但卻也打破不了他身為溫氏之人的事實。
所以在看到蓮花塢與血洗幾個大字緩緩出現的時候,目光瞬間被轉移,所有人的心頭都帶上了震驚,以及難以置信,
“怎麼可能?”江澄瞪著雙眼,面上涌出的憤怒極為的明顯,而這樣的顯示,讓他一時間不敢相信,這里的一切,究竟是不是真的了。
江厭離也是面上立刻泛起了難過與傷心,作為江氏的大小姐,靈力低微,在溫氏來襲的時候,就算是在場也做不得什麼改變,只能無聲的整個人上演著無限的悲傷,似乎這樣的一幕能夠讓所有人看到,她的無助以及無能為力。
雖然不敢相信這是真的,但自從到了這里之後,魏無羨已經不會去懷疑上面的畫面以及文字了,因為他相信,正是因為有這些的出現,才會有機會迫使他們去加以改變,改變那些悲傷的結局。
“溫氏著實可恨!”想到已經被佔據的聶氏,聶明 似乎深有所感,只不過之于蓮花塢而言,並沒有那般的血腥罷了。
“溫寧......”魏無羨怎麼也沒有想到,原來在他最無助的時候,出現在他身邊給予幫助的人,竟然會是一直怯弱的溫寧,這讓他面上帶著一絲的錯愕。
“救出江公子,帶出——”藍曦臣沒有直白的說出來,但也已經足夠明白了,江氏夫婦在後來的蓮花塢血洗之中雙雙喪了命。
“我爹娘他們......”江厭離眼中的淚水翻涌而現,整個人泛著悲傷,金子軒皺眉看著她,隨後轉開了視線,這就是他不喜歡江厭離的原因,動不動就是眼淚說事,明明沒有一點出奇的地方,可卻總是遇事就哭喪著一張臉,好像每個人都應該站在她身邊,都應該護她周全一樣,幸好解除了婚約,要是和這樣的人相處一輩子,還不如死了算了。
“不管怎麼說,對于恩情二字,倒是做到了極致,如果不是溫寧,只怕江家就要......”饒是聶明 這般耿直之人都沒有直白的說出來,畢竟他與江楓眠相交許久,對于此人他是認可,也是值得深交的,可這並不代表他對于江家的那位女主人也是一樣的待見。
畢竟這紫蜘蛛可是早些年就出了名的一個女人。
“江家要是在之後得以重生,可見溫寧才是那個最大的功臣。”聶懷桑語氣之中帶著些完全的成分,但江澄並沒有反駁,而是鄭重的對著溫寧拜了一拜,“江氏有這般的造化,全都在于溫公子的相助,雖然這些事情尚未發生,但這樣的恩情,江澄記下了,日後若是有任何事情,必赴湯蹈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