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洞羨羨挾持溫晁。
“魏兄要是帶著小輩夜獵,恐怕會非常的有趣了。”聶懷桑的話,恰巧證明了後來小輩們的心中所想,不僅僅能夠讓他們避免了恐懼的心理,還能一路上被引領著分析,增長很多的閱歷,所以可見魏無羨是真的很招小輩們喜歡的。
“鋤奸扶弱,說的就好像我們所有人都沒有這份心,徹底的敗給了小一輩之人。”雖然小輩之中有著自己的孩子,但金子軒還是有些不認同,畢竟鋤奸扶弱的決心他也是有的,不過在後來死的可能過于早了,沒有發揮到效用。
值得注意的是接下來兩名藍氏少年,沒有人想到,藍思追與藍景儀二人竟然會是自小長在藍忘機的膝下,這點令人費解。
“難道說,藍二公子這麼多年都沒有成親嗎?”
對此,作為在這里第一個被爆出有了孩子的金子軒可謂是第一發言之人,畢竟在後來他成親了,可同齡的藍忘機卻是養大了藍氏的——
“難道說這二人是澤蕪君的孩子?不然藍二公子怎麼會養旁人的孩子在身邊呢?”
听著金子軒的話,聶懷桑帶著一絲的不確定,“可這里面也沒有說曦臣哥後來也出事了啊?”
如果藍曦臣的孩子養在藍忘機的身邊,那麼可見後來藍曦臣肯定出事了,所以才會養在了自己叔父的身邊,可到了現在,卻沒有一絲一毫顯示出藍曦臣出事的畫面以及顯示。
藍曦臣此時只覺得有一種鍋從天上來的架勢,明明他什麼都沒有做,什麼都沒有說,可卻覺得已經活在他人的假象之中了。
“我想應該不會,金凌的出現在最開始就表現出了他的身份,如果這兩名少年的身份是澤蕪君的孩子,只怕最開始就顯示出來了。”
魏無羨想了一番隨後才道︰“而且我記得,藍氏這輩的弟子排思,而藍思追應該要比藍景儀早些年出生,這個景字——”
有了魏無羨的提醒,藍曦臣立刻恍然道︰“我們藍氏的族譜,下一輩確實就是景字輩,可以說景儀這個名字非常有可能是我與忘機的後代。”
溫情目光帶著細微的詫異,但明顯不敢主動把看出來的東西在這里說出來,因為她現在畢竟還是溫氏之人。
源自于藍氏的兩名小少年,在場之中的所有人都是半知半解半疑惑,得不到最終的答案,只好把心中的猜想暫時的放到一邊。
取而代之的是上面出現的金凌二字,這讓金子軒立刻正視了起來,可慢慢的,眼中的驚異逐漸的擴大,最後被愕然所代替。
不僅僅是因為知道了他後來的死因,更是清楚的知道了金凌的母親,他的妻子是何人,正是他之前已經解除婚約的,江氏的大小姐,江厭離。
與此同時,江厭離的死因也緩緩的顯示了出來,竟然是為了救魏無羨而死!
“怎麼回事?”江澄目光微厲,“魏無羨後來不是修習了詭道術法,實力強大嗎?”
“師姐......”魏無羨雙眼立刻微紅,感到了一陣的難言之痛,他最不想要受到一絲傷害的人,就是他的師姐,最想要保護,讓他幸福的人,也是他的師姐,可為什麼總是事與願違,他師姐後來竟然會是因為救他而死!
金子軒不知道為何後來他會接受了江厭離,也不知道後來是不是發生了什麼特別的事情,從而導致他先行改變了心思,但現在值得他去注意的事情,只有金凌了。
“想不到,我的孩子在頭七之後,父母皆不在人世了。”
江厭離已經脫離了他會死,如何死的困境,而因為金凌這兩個字,讓她感到了從未有過的難言,她的孩子,竟然是因為這般的緣故,從而在仇恨之中長大的。
“金凌......”
“那個.....是不是要說,幸好金凌這孩子恩怨分明,懂得大是大非,不然只怕這輩子都會困在父母的仇恨之中了。”
聶懷桑的試探,一來是想要表達金凌這個孩子的能辨是非,不會居于仇恨之中,能夠自我的思考所有的是非,而另一方面是想要轉變金子軒與江厭離之間的尷尬關系。
“說的極是,這幾名少年真的是都有自我的思考意識。”藍曦臣緩緩的接下聶懷桑的話,道︰“想不到歐陽家的公子竟然與他父親完全的不同。”
“這歐陽宗主一直都跟在姚宗主的身邊,二人可以說是臥龍鳳雛的存在。”聶明 其實很不喜歡這兩個人,但因為兩家在百家之中的地位不低,所以也不願主動的與他們有牽扯。
“呦呵!魏兄似乎收獲了小迷弟一名。”
其實在看到歐陽子真這個名字的時候,魏無羨真的是感到驚訝的,他雖然沒有與百家相交過,但對于那些人獻媚的嘴臉可是見識過的,畢竟他也是身在江氏之中的公子,自然見識過那些阿諛奉承前來拜見江氏的小家族。
可卻想不到,這歐陽子真可真的是配得上清流這個詞。
“藍二公子!”江澄愣了愣,顯然是不明白,明明藍忘機與魏無羨是志同道合,可為何後來沒有顯示出藍忘機身在何處,又在做些什麼呢?
“打臉的不僅僅有百家,更有幾大世家,可卻獨獨把藍二公子摘了出去,可見在後來,真的是發生了其他的事情,而藍二公子一直都在做著與我們不同的選擇。”
聶懷桑不知道他會做些什麼,但可以肯定的是,他不會做出任何傷害魏無羨的事情,但同時也不會在仙門面前表達什麼意見,因為他雖然作為聶氏的二公子,但實際上沒有任何的言權,所以只能在這件事情上面默默地靠後,就算是千言萬語,也只能與自己的大哥講了,不過,那時候了,可見已經不會有任何的效用了。
“至少,在魏公子重新歸來的時候,有了一眾小輩圍在身邊,我相信有了這些孩子,魏公子一定會改變之前絕望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