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備齊。
林壤明開始處理食材。
首先是豬肚。
一邊做,還一邊講解。
“做豬肚湯,最重要的步驟就是洗豬肚。”
“先用清水,將表面污垢洗淨,然後把它翻開,里面也要沖掉,特別是內部這層粘液,還有褶皺里的髒東西。”
“接著再用面粉,涂抹揉搓,要用點力,把殘余的粘液都搓掉。要一直搓到沒有異味,且干爽不粘手。”
“面粉沖掉後,再用鹽,再搓一遍。”
“第三遍是白醋,里里外外都要搓到。”
“三遍弄完之後,拿水沖洗干淨,再仔仔細細看一遍,如果有殘留,那就再來一次。”
“接下來焯水,焯水的時候加些料酒和姜片,一是去腥,二是將內部殘留的血水焯出來。”
“血水干淨了之後,撈出來過涼水。”
“看見里面這層白膜沒有,這時候已經分離了,拿刀背,仔仔細細的刮干淨,一點都不留。”
“然後再沖洗一遍,就算洗干淨了,可以切了。”
“切條、切片都可以,看個人習慣,我比較喜歡切條,夾著方便……”
他還開了個小玩笑。
處理豬肚是真繁瑣啊。
電視機前的各家庭掌勺,又拿起了筆記。
豬肚處理完剩下的就簡單了。
陳皮和蓮子先泡發上。
天麻放上廚房秤,只取五克,這天麻勁大,多了容易補大。
美味菇,則是洗淨後簡單切成厚片。
這幾樣材料很快處理完了。
但是,有一位評委感覺不對勁,開口問道︰“林師傅,我印象中,豬肚湯還要加山藥、勾起、紅棗、黨參等等,您選的食材怎麼就只有z這幾種啊?”
林壤明笑道︰“藥膳一道,也要講究君臣佐輔,咱們這回用的是這麼好的天麻,自然是做專不做多,只從脾胃著手,以免主強臣弱。枸杞滋補肝腎、紅棗養血安神、山藥生津益肺,黨參補中益氣。這些就不取了。”
最後還補充道︰“當然,如果家里做,用不到如此好的材料,那想加什麼都可以。”
原來藥膳還有這些講究,觀眾們剛放下的筆記又拿起來了……
——
天麻豬肚湯處理完材料,就已經完成了大半。
剩下的就是依次將材料放進砂鍋炖煮即可。
這豬肚足夠大,而且已經處理過,留著就不新鮮了。
所以林壤明找了個大肚子砂鍋,炖了好大一鍋。
這邊坐上砂鍋,擦了擦手。
林壤明忽然聞到從邊上傳來一股撲鼻香氣。
扭頭一看,原來是徐師傅將粥鍋掀開,伸勺子在鍋里緩緩攪動。
香氣是從粥鍋傳來的。
“這米確實香啊。也挺好煮,米花已經煮開了”林壤明贊嘆道。
這綠米熬粥時散發出的是那種帶著草木清香的米香,跟純大米香還不太一樣,不過也很好聞。
林壤明本還以為綠米煮出來的粥會變成綠色呢。
結果沒有,粥還是清亮的顏色,沒有染綠。
反倒是綠米的顏色變淡了一些,膨脹開花在粥鍋里浮浮沉沉。
煮出來的粥米油好像略少,屬于偏清新感的。
跟竹瀝很搭啊。
林壤明這還在分析呢。
身後四位老饕已經要忍不了了。
他們今天早晨出來本是要吃早飯。
先坐了四十多分鐘車。
看食材,看處理豬肚,又快一個鐘頭。
眼看著到中午了,他們可還一口東西沒吃著呢。
這再被香味一勾,饑火和饞蟲混在一塊從胃里往上翻,嘴里口水嘩嘩流,煎熬啊。
“徐師傅,粥已經好了吧。”再不開口問,肚子叫起來就該失態了。
徐師傅點點頭,“差不多了,這就加竹瀝。”
竹瀝粥的竹瀝,是後加的。
幫廚已經將竹瀝過濾好了,現在已經沒有浮濁物,盛在盆子里一眼見底,顏色澄清透亮。
徐師傅沒有直接往鍋里倒。
而是拿一個大勺,舀一勺竹瀝後,沿著粥鍋邊,劃一圈緩緩倒進。
一勺,兩勺,三勺……
大概加了這鍋粥的三分之一容量,放下勺子後靜待燒開即可。
這竹瀝入鍋之後,新的味道飄散出來。
林壤明深吸一口氣,嘴角不禁上揚,“米香、草木香之後,又融進竹香,香味是真好啊。”
周圍眾人連連稱是,連珠炮似的點評粥香。
電視機前的觀眾氣急敗壞,【我聞不到!!!能聞見味兒的手機已經不夠用,需要有能聞見味的電視了嗎??】
竹瀝燒開是很快的。
片刻間,粥已經煮好。
徐師傅將鍋里的粥盛到白瓷小碗里,一人一碗清粥。
店里的魯師傅和服務員們也都有份。
到這時候也就不用著急了,之前嗅過香,此時先看色。
還是林壤明,拿小勺在粥里攪了攪,再次稱贊,“這粥我怎麼看著似茶啊,看像不像竹葉茶?”
所謂的竹葉茶,就是將竹葉用做茶的方式炒制。
泡茶之後顏色極為好看。
隨著他的話,鏡頭推進,將冒著熱氣的清粥特寫展現在觀眾面前。
綠米熬的粥是清粥,不怎麼粘稠,本來就是米水分明,清亮亮的。
加入淡黃色同樣清亮亮的竹瀝後,變成了嫩嫩的黃綠色。
非常非常小清新。
也可以叫“森女”風。
一下子擊穿了許多年輕觀眾,特別是姑娘們的心房。
【這粥也太好看了吧!!】
——
不光好看,還好喝呢。
攝像機轉到了一位評委手上。
只見他先伸出小勺,舀起一勺清粥,粥液在勺子里緩緩晃動,蕩起點點水波,仿佛能感覺到它滑過喉嚨時的溫柔。
輕吹一下,送入口中。
仔細品嘗後喉嚨一動吞入腹中,長出一口氣。
然後開始點評。
“入口先會感受到竹瀝的清新,帶著淡淡的甘甜。”
“隨後是米粒的軟糯與竹瀝的清甜交織,不失米的飽滿,又帶有竹瀝的清爽。”
“入腹且暖且涼,清氣升而濁氣降,呼一口氣都帶清新感,上品。”
林壤明听完後笑道︰“這就對了,竹瀝清熱化痰、潤肺止咳,本就是偏涼性。”
“我感覺這綠米竹瀝粥,應該放涼了喝,當做飲品。”又一位評委點評道。
“竹瀝自帶甘甜,夏日去暑極品啊。”
“現在才剛早春,琢磨夏天太遠了,今日美味今日享,我再來一碗。”
點評到這里的時候。
《新味》超話突然冒出個帖子。
【???竹瀝粥!!!我,我就是放涼的喝的,我牛嚼牡丹了啊,正好渴著一口干了,好喝死了,就是沒仔細嘗味~~】
不過這貼沒引起什麼風浪。
類似的太多了,每個菜都有人說我吃過的怎麼怎麼樣……
——
當眾人都在慢慢品嘗加點評的時候。
魯師傅已經將自己碗里的粥干掉,“你們聊著,我再來一碗,好好潤潤我的肺。”
徐師傅讓開位置讓他自己盛,笑道︰“老魯啊,你這大煙槍該戒了,再抽別說肺不行,舌頭都不行了。”
廚師不愧是廚師,在他心里舌頭比肺重要。
魯師傅一邊盛粥,一邊搖頭,“唉,我比不得您幾位,也就這份上啦,往前走走不動咯……”
他倒是看得開,知道自己在廚藝一道天賦一般,全憑著年頭長經驗夠用,也沒打算再更進一步。
守著燒烤店後廚就挺好。
熱熱鬧鬧的,一大鍋粥分食的干干淨淨。
反正竹瀝還有,再熬一鍋。
這次的鍋更大,看著像是要拿粥給這里所有人喂飽似的。
林壤明可“挑理”了,“留著點肚子,這還有天麻豬肚湯呢……”